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头林村
释义

头林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在明永乐年间(公元1427年),该县鸡鸣人林永敬为避战乱,携家人迁居南洋(即今桥头林)。他们经过艰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奋斗,在这块盐田海滩上创建了家园,繁衍了子孙。林翁有四子:象隙,象礼,梅隐,象义。林家后人历经艰辛,开拓了田地,挖掘了河流,建造了房屋,铺设了道路,使生活和生产条件逐渐完善,形成了林氏村庄。村东有座桥头,在清康年间,故取名为桥头林。后来由于婚姻、投亲、卖屋等原因,李氏、欧氏等人员也先后进住落户。各姓人员平等相待,和睦友好,共同建村立业。

经 历

过去,桥头林是丹城、南庄、西乡通往爵溪的必经之路。村东有祠堂和尼姑奄,村西有普济庙(后改为学校),来往人员较多,商贸条件优越,桥头林街应运而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立桥头林乡,成为乡政府驻地。1954年桥头林乡与海塘乡、梅溪乡合并为林海乡。1956年桥头林、后洋、桥头胡、夏家、河西五村合并为桥头林高级社。1957年撤消高级社,恢复桥头林村。 桥头林村离海近,地势低,易遭洪水特别是台风的袭击。几百年来,桥头林村不知遭受过多少次自然灾害。顽强的桥头林人依然从风雨漂泊中走来。1956年农历8月,12级台风在门前涂登陆,海塘倒塌,桥头林村成了一片汪洋,大量房屋倒塌,庄稼和生畜淹没,建筑牢固而高大的祠堂也严重被毁,不少村民落入水中,其中有十几人遇难身亡。村庄垮了,但桥头林人的意志没垮。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生产自救和修复家园。然而,大灾之后又遭全国性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严重受损,村民的生活处于极度困难境地。 “一日三碗粥,孩子饿得哭,树根作充饥,男女干重活,” 这句顺口溜是当时村民生活情景和抗灾斗志的真实写照。如何解决饥饿?是摆在桥头林人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村里采取了田内损失田外补的办法,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闲和早、晚时间,男女老少上山开荒种地。在茅坪山、石牙齿、天顶山、夹面山等高山上种植了大量蕃茹。当时山上的劳动景象真是:高山平地多,日夜人不绝,鸡鸣担声响,晚归是三更。经过艰苦的劳动,蕃茹丰产,使村民渡过了难关。灾害给村庄带来损害,灾害也磨练出桥头林人坚强的意志和奋进的精神。

发 展

桥头林是个田少、山资源贫乏的村庄。过去村民的生活来源基本上依靠农田收入,一个劳动力一年做到头收入只有百把元,吃过用过有余无几。改革开放后,村里实行联系承包责任制,增加了村民的生产自主权和经济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村里部分村民开始向工业、商业及其它行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给村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不仅使业主富裕起来,而且使村里劳动力就地工作,桥头林村由传统的农业村走向现代工业村和小康村。现在大多数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家新建或购买了房屋,全村村民拥有轿车上百辆,是全县轿车最多的农村。村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5年被县府评为小康村。

现 状

桥头林村现有人家315户,人口883人,外来务工300余名,耕地740亩,山林1504亩,其中柑桔173亩,茶叶85亩。村民创办企业23家,年销售额4.5亿元,产品90%以上出口,是丹东街道工业重村。从事县内外企业营销人员20余名,年业务量共计达3亿元以上,被人称之为外勤村。村庄道路平坦,文体娱乐设施齐全,建有农民会所、休闲公园、祠堂、图书室、健身室、医务室和停车场等。村里民风正规,社会治安良好。2007年县、街道把桥头林村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关定,县政协副主席胡建萍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来该村蹲点、指导,为村里建设办了不少实事、大事。当前该村正在上下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桥头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特色产品

柑桔:它味如冰糖。十一月下旬成熟,单果重一百至一百五十克。皮薄光亮,果色橙黄,少核或无核。肉质细嫩,浓甜微酸,汁多芳香,可溶性固形物百分之十一点五至百分之十五,富含糖类、矿物质、柠檬酸和多种维生素,且耐贮性能强,是一个适于鲜食的优良品种。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特别受中老年人的青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