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释义 |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折衷理论的动态发展,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并将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 在80年代初期,邓宁(dunning)提出了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的投资发展水平理论。邓宁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67个国家1967—1978年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国的直接投资流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邓宁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用一国的人均直接投资流出量(ODI)、人均直接投资流入量(IDI)和人均直接投资净流出量(NODI)表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 把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经济落后,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也不能利用国外的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处于空白状态,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二阶段人均GNP处于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有所扩大,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区位优势较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加,但由于这些国家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十分有限,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部分企业开始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都达到较大的规模。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这一阶段。第四阶段人均GNP超过5000美元,这一阶段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由于它们拥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因此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由此可见,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三个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决定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