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偷听城市 |
释义 | 书 名: 偷听城市 作 者:周为筠,王山甲 绘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在城市里,总有我们不经意间听到的一些言语,或好笑,或有趣,或能够代表我们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那么,如果我们有一对敏感的耳朵,就可能从偷听来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一些极富魅力的生活情趣和崭新的时代特征。本书以北京、西安、广州和成都等最能代表中国市井文化的十余个城市为背景,采用插图绘本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极具文化气息的生活画卷,被媒体誉为“最值得一看的城市文化读本”! 作者简介周为筠,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凤凰周刊》撰稿人。曾在《世界新闻报》《竞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开设专栏,曾是《社会观察》《航空画报》等杂志主笔。经常在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文章,如《天涯》《南方周末》《青年作家》等发表文章近千篇。在《社会科学论坛》《澳门理工学报》《新闻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杂志民国——刊物里时代风云》等。 图书目录上篇 耳朵的旅行第一节 嘘!听城 活色生香的城市 南方北方自不同 城市的发声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第二节 听!城市的脉搏 城市絮语 在城市之间 城市与人 城市的另一种品法 中篇 南腔北调听城记第一节 偷听北京 北京欢迎你 谁是北京人 城市发声 第二节 偷听上海 说不尽的上海 螺蛳壳里做道场 阿拉上海人 城市发声 第三节 偷听广州 睡不着的城市 广州人吃崩了自然界 就怕广州人说普通话 城市发声 第四节 偷听成都 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中国第四城 成都娃儿嘴巴狡 城市发声 第五节 偷听南京 金陵王气亡于市井 不南不北南京人 南京大萝卜 城市发声 南京方言名段《挤公交》 第六节 偷听西安 西安埋的是皇上 历史的弃儿 雅言和“愣娃” 城市发声 第七节 偷听武汉 一座打出来的城市 地下湖北佬 武汉话中的乡里人 城市发声 第八节 偷听沈阳 大清王朝的印记 美酒加面子 咱沈阳话从来就贼逗 城市发声 第九节 偷听南宁 一个被遗忘的城市 愈夜愈美丽 异彩纷呈南宁话 城市发声 下篇 城市亚文化第一节 谁是最爱偷听的人 第二节 城市偷听地图 偷听的八项注意 第三节 八卦的城市 好听,可别越轨哦 听是种慢生活 跟着耳朵去旅行 后记摘录所谓的“偷听”,一般是发帖人将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记录下来,并配以简单的背景介绍。这个创意最早来自美国,在纽约有一个“偷听纽约”的网站,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有趣的对话贴到网上。2006年1月,网站创立人摩根·弗里德曼还出了一本书名曰《偷听纽约》。 近日,一个名叫《偷听北京——一个城市无意而真实的秘密》的帖子在天涯上火了起来。不到一个月,这个帖子的点击率已经突破4万,并被Chinaren等论坛纷纷转载。让我们先来听一段:“OK,5毛,好勒,谢谢您了。各位GOOD拜拜!” 发帖人在这句话后面写下了这句话的来源,这是北京八王坟站,一个卖报的老人把在吆喝了三分钟“最后一份报纸”后,终于卖完了报纸。他欢喜地接过5毛钱,然后用地道的京腔向一群等车的人打了个招呼,穿过缓慢的车流扬长而去。 有着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风土人情的对话受到了网友追捧。许多网友纷纷跟帖,写出了自己听到的对话。与单个火爆的热帖不同,这个帖子引发了连锁效应。一时间,“偷听西安”、“偷听成都”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偷听”北京的精彩片段。 “这个肯定不是刘德华,现在拍电影都用替身。” -----饭馆内的电视上,正在播放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刘德华的壮男造型让食客们神情专注。一个民工模样的人对同桌这么说,很见多识广的样子。而事实上他就是刘德华,这一身肌肉化装据说花了上百万。 “小姐,你会说英语吗?” -----中午,一报刊厅老板询问一个前来买杂志的姑娘,旁边一个高大的老外也抱一期待的眼光。 书摘插图 上篇 耳朵的旅行 第一节 嘘,听城 活色生香的城市 天下的城市都是一样,又是大不一样的。 宽马路、绿化带、别墅洋房、欧陆风情、商业步行街、市民大广场,在大江南北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这些原型,并且个个被冠以现代化、国际化的特色,真的“在中国,很世界”。 在很多人印象里,城市逐渐被定格在一片灰蒙蒙中,密布的钢筋混凝土,首尾相接的汽车,喧嚣嘈杂的街道,步履匆匆的上班族。麦当劳一定连着肯德基,耐克旁边必有阿迪达斯,街角处大多会有24小时连锁超市,大小报刊亭的显著位置肯定摆上《读者》与《知音》,人民路、解放路与中山路当然是必不可少…… 城市带着让人窒息的气息,似乎所有的景物都变成了灰白,扑面而来的是漫天物欲。这里的胡同弄堂被推平,老房子旧院落被拆迁,山被削秃湖被填平,到处大兴土木盖高楼,就像是一个个扭曲变形的巨大工地。城市最后剩下的,只有一张张毫无个性的脸。 而这些面目日趋相同的城市,又怎样去表现自己别具特色呢? 于是,古代、近代甚至史前文明统统被翻箱倒柜找出来,传说史记、逸闻故事、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反正城市历来就是有仙则灵、有龙则灵的胜地!大观园、唐宫宋城、明清古街、民族风情园,毫无历史沉淀的假古董大行其道,各大城市上演疯狂克隆。 历史名城、文化遗产、魅力名镇、古街老巷,有称号的升级翻新,没有称号的绞尽脑汁,实在不行了自己生搬硬造。像“生活品质之城”、“博爱之都”、“北方明珠”,你知道指的是哪些城市吗?估计只有看了CCTV4上各个城市形象广告才知道,如果答案依次是杭州、南京、大连,那么你觉得以上称呼可以做这些城市的名片吗? 这些还算搜肠刮肚动了脑筋,其他诸如“休闲之都”这类大路货,竞惹得N个城市一起抢夺,而像“江城”、“山城”这样帽子不知道戴在了多少城市头上。小香港、小巴黎、东方威尼斯、东方芝加哥……这些年大小城市有了国际眼光,又要和楷模城市扯上关系。 千人千面,如果人没了个性就没了人的魅力。一座城市就像是一个人,如果没了独特的个性,也就不存在城市特有的魅力。 中国的城市琳琅满目,至现在多达661座。这样一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 书摘与插图 相关评论专家:平民视觉的社会记录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石英认为,这种“偷听城市”所记录的每个细节实际上都反映出参与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城市的关注。 “这些生活细节非常细微,有些可能不登大雅之堂,但非常真实地记录了这个城市最底层的东西。”石英所长认为,“偷听城市”论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集结成书。它的价值现在还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变成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料。“试想如果现在有一本书详细记录了100年前这座城市人们的生活场景,那该是一份多么珍贵的资料。”石英认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也反映了城市人群从生存需求到文化需求的一种变化。“只要遵守法律,不触犯别人的隐私,是值得鼓励的社会记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