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桐河 |
释义 | 一桐河来源:桐河是唐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方城县赵河乡老君山,至社旗县桥头街,其上段称珍珠河。继而南流,纳入清水河后始称为桐河。后又向东南方向蜿蜒,在县城西北两公里处汇入唐河。据有关资料介绍,河名是因其河两岸宜植桐树而得名,而沿河人们则流传说是,该河虽是平原地带土质,但河岸陡深不垮,似铜底铜垹一般,故称桐河。 二,桐河历史:在河道进入唐河县境后几华里有个集市,地以河名,称为“桐河街”,在河之西岸。古代因陆路交通不便,而丰裕常流的河道,使此地成集较早。南齐(公元479——502年)时,曾设河南郡治。宋朝时已是当地繁荣的河路码头,称为“桐河店”。明、清时修筑了土寨墙,营造了四门,周长九里十三步。古时村庄、集镇修寨主要为了防匪患,而桐河街修寨还有个功用,就是防止洪水。街内青石铺地,号称“三里长街”,东寨门外,河上兴建有七孔四十米长的石板桥,船行至此,再往上就不通航了。集市历来以贸易著称,粮行、牛行、棉花行闻名宛东。 商船下行至唐河、再顺河而下入汉江、长江最终可达上海。 桐河街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曾是宛(南阳)东一带很有名气的繁华之地。 有个记载,足以说明桐河街古时之盛景。据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唐县志校注,在《地与志》卷有《桐河店税议》一文。大意为: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10年),唐县知县王名登向南阳官府报告,说有不少山西、南阳商人在桐河街做生意,因唐县税重,南阳税轻,商人们不纳唐县之税,使桐河店每年180两银税无法完成等等。后来,府里还给了批复道:“缘地立行(意为根据地理位置而兴办商业贸易),缘行办税,税之随乎地也`。桐河店既为唐辖,寓桐河行货(往来贩卖货物)者,税不归唐而归谁?该县即着令抽唐税,不必再以府为言,使奸滑两地脱空也”(以上是原文,括号内为解释)。当时,全唐县(明清时,唐县地域较大,共二十保、十二所,除现域外,往北管辖至社旗的郝寨、苗店一带)年银税1500两,而桐河店一地就占了近八分之一,可见商贸生意之兴盛程度。 桐河,一条不大的河流,现在平时几乎断流的河流,但在古代几百年间,曾经兴盛了一个集镇,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养育了那一方勤劳朴实民众,也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传说和故事。 三桐河骄傲:在桐河有两项较为出名: 一为“桐蛋”,元明清时曾列为宫廷贡品。桐河乡境内后,河道弯曲,滩涂众多,水草丰茂,是放牧鹅鸭的好地方。这一河段的蛋鸭所产的优质甜蛋,个大皮薄,蛋形美观。经过复杂工艺腌渍后,味香可口、余香不尽,称之为“桐蛋”。二是我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大师的故乡(该乡砚河村)。因之,民国时曾一度将桐河改为“旭升镇”。 四基本概况:桐河乡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西北部32公里处,东南部、南部分别与唐河县的源潭镇、桐寨铺镇接界,东北部、北部分别与社旗县的李店乡、晋庄乡接壤,西部、西北部分别与宛城区汉冢乡、高庙乡相邻。地处唐河、社旗、宛城两县一区八乡(镇)结合部,辖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万亩。全乡辖19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444人,汉族人口占99.6%以上,其它主要为回族。乡政府驻地在桐河集镇(街)。 桐河地理位置图: 五支 柱 产 业:农业是桐河乡的主导产业,种植业为基础, 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在3.5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56%,其中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占75%以上,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4万亩左右。经济作物中以棉花为主,每年定播面积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近年来,优质棉生产比重占70% 种植业以土豆生产为主,畜牧业、乡镇企业分别以蛋鸭饲养,桐蛋加工为主,形成了全乡的两大支柱产业。 土豆生产:桐河乡属平原地区,土地平坦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十分适应发展优质土豆生产。 桐蛋开发:桐蛋是桐河乡的传统特色产品,桐蛋加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桐蛋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桐蛋加工、销售量和生产业利税不断增加。该 产业逐步成为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