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铁电陶瓷
释义

简介

铁电陶瓷(ferroelectric ceramics),主晶相为铁电体的陶瓷材料。

它的主要特性为: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当高于某一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消失,铁电相变为顺电相;

(2)存在电畴;

(3)发生极化状态改变时,其介电常数-温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峰值,并服从Curie-Weiss定律;

(4)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强度而变化,形成电滞回线;

(5)介电常数随外加电场呈非线性变化;

(6)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致伸缩或电致应变。

其电性能:高的抗电压强度和介电常数。低的老化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5~+85℃)介电常数变化率较小。介电常数或介质的电容量随交流电场或直流电场的变化率小。

常见的铁电陶瓷多属钙钛矿型结构,如钛酸钡陶瓷(BaTiO3)及其固溶体,也有钨青铜型、含铋层状化合物和烧绿石型等结构。

利用铁电陶瓷的高介电常数可制作大容量的陶瓷电容器;利用其压电性可制作各种压电器件;利用其热释电性可制作红外探测器;通过适当工艺制成的透明铁电陶瓷具有电控光特性,利用它可制作存贮,显示或开关用的电控光特性。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的PZT、PLZT等铁电薄膜,在电光器件、非挥发性铁电存储器件等有重要用途。

原理

某些电介质可自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自发极化能重新取向的现象称铁电效应。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铁电陶瓷。铁电陶瓷具有电滞回线和居里温度。在居里温度点,晶体由铁电相转变为非铁电相,其电学、光学、弹性和热学等性质均出现反常现象,如介电常数出现极大值。1941年美国首先制成介电常数高达1100的钛酸钡铁电陶瓷。

主要的铁电陶瓷系统有钛酸钡-锡酸钙和钛酸钡-锆酸钡系高介电常数铁电陶瓷,钛酸钡-锡酸铋系介电常数变化率低的铁电陶瓷,钛酸钡-锆酸钙-铌锆酸铋和钛酸钡-锡酸钡系高压铁电陶瓷以及多钛酸铋及其与钛酸锶等组成的固溶体系低损耗铁电陶瓷等。铁电陶瓷的制造工艺大致相同。例如,钛酸钡系陶瓷用超纯、超细的等摩尔碳酸钡和二氧化钛原料混合均匀,在1150°C左右预烧成钛酸钡。加入少量为改善工艺和电性能所需要的附加剂,如产生阳离子缺位的三价镧、三价铋或五价铌离子附加剂,产生氧离子空位的三价铁、三价钪或三价铝离子,置换钡离子使晶格畸变的二价锶离子以及生成液相、降低烧成温度的氧化镁或二氧化锰等附加剂。经过粉磨或其他方法充分混合,用干压、辊压或挤压等方法成型,再在1350°C左右的氧化气氛中烧成。还可采用热压烧结,高温等静压烧结等方法,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用途

铁电陶瓷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用途。利用其高介电常数,可以制作大容量的电容器、高频用微型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叠层电容器和半导体陶瓷电容器等,电容量可高达0.45μF/cm2。利用其介电常数随外电场呈非线性变化的特性,可以制作介质放大器和相移器等。利用其热释电性,可以制作红外探测器等。此外,还有一种透明铁电陶瓷,例如氧化铅(镧)、氧化锆(钛)系透明陶瓷,具有电光效应(即其电畴状态的变化,伴随有光学性质的改变)。通过外加电场对其电畴状态的控制、产生电控双折射、电控光散射、电诱相变和电控表面变形等特性。可用于制造光阀、光调制器、光存贮器、光显示器、光电传感器、光谱滤波器、激光防护镜和热电探测器等。

铁电陶瓷材料确定原则

铁电陶瓷配方的确定原则:先移后展,有所侧重;单独考虑,综合调整。

三大效应

展宽效应、移动效应和重叠效应是铁电陶瓷改性的三大效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