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跳加官 |
释义 | 旧时戏曲重大演出的开场仪式。所扮人物系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因向观众展开的条幅上写着“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祝辞,故称“跳加官”。 概述演员身穿红袍,口叼面具,做醉步状,乐队演奏特制“加官”锣鼓,是戏曲原始表演之遗留。 傩舞“跳加官”,是傩舞“跳钟馗”(又称跳判,一般有六跳:跳五福、跳加官、跳蟠桃、跳魁星、跳财神、跳龙凤,即跳福禄寿禧财子戏) 的一部分内容又称跳加冠、跳升冠,经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组织专家考证,是唐宋以来流传于 “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刘海故里、财神故里陕西西安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阿姑泉欢乐谷周边的一种祈盼人们走上终南捷径、加官进爵、马上封侯、连登三级、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精忠报国的古老民俗祈福文化活动,又有很广泛的内涵。它融合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它以原始文化为基础,阴阳五行为先导,以法术、巫术为手端,并融入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唐朝以来跳加官就广为流传。 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和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的“傩舞”班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单位,傩舞跳加官曾荣获首届陕西民间曲艺绝技大赛特别荣誉金奖并于2010年春节在西安大唐西市展演。 民间盛传:开光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钟馗故里受邀为各种吉庆活动举行世界文化遗产跳加官商业演出。 习俗据说唐朝就有此习俗。每逢重要节日,这些地区都要“跳钟馗” (又称跳判,一般有六跳:跳五福、跳加官、跳蟠桃、跳魁星、跳财神、跳龙凤,即跳福禄寿禧财子戏),以求赐福镇宅,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古时“跳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表演跳加官时钟馗面涂紫金,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右手持皇帝金色圣旨,左手持一品官帽顶带花翎,前有蝙幅引路,后有黄罗伞盖,旁有书酒侍者,一步一趋。 傩舞跳加官主要有:钟馗降神、钟馗出巡、钟馗赐福、钟馗加冠、钟馗凯旋等几个段落。 相关传说相传,跳加官起于唐朝,明皇喜爱歌舞戏乐,且经常不闱帝王之尊粉墨登场。 某日,他要求大臣狄仁杰也表演一段,碍于钦命难违,狄仁杰只好趁着酒意、踩着踉跄的碎步、手持笏板、戴着面具、随乐起舞,而舞姿诙谐不失曼妙。 传说这就是民间跳加官的由来,代表加官进禄的意思。 按:此传说不可信,因狄仁杰为武则天时期人,公元700年亡故,此时李隆基年仅15岁,他于712年方即位为帝。 具体介绍旧时戏班中演出习俗。19世纪下半期(清同光年间),凡新戏园落成开业或旧戏园易主开张,在首场夜戏演出中,必先于闹台锣鼓[将军令]演奏毕,正戏开演之前,加演由独角表演的舞蹈戏《跳加官》与《跳财神》以志吉庆。京班戏园中遇有请客串登台献艺者,其出台之前,亦必加演《跳加官》节目。 加官多由生脚演员扮演,出场时头戴相纱、面具,身着大红或黄色或绿色加官解袍,手执一迭条幅,上书“天官赐福”、“加官进爵”、“一品当朝”、“富贵长春”等字样。表演者和着场面鼓乐的节奏,灵活运用各种夸张性身段、步法,循着独特的舞蹈程式,欣然起舞,边舞边“跳”,边向台下逐一展示条幅上的吉祥词语,摆出各种富有塑型美的亮相架势,形成庄严而热烈的艺术效果,借以向观众表示祝贺与欢迎。昆班与徽班都于《跳加官》、《跳财神》之后,更有一副末登场,口宣吉语。因表演者只有念白,并无肢体动作,与加官、财神之演法适相反,故市人有“只动手不动口”(加官、财神),“只动口不动手”(副末)的俗谚。清代末期,昆班演剧中已不跳加官,京班戏园除岁末年初加演外,平时亦不多见,惟徽班戏园和堂会演剧中仍保留此习。 清代,当戏园盛行跳加官之际,在上海民间的一些婚寿喜庆堂会上,亦必于正戏开演之前加演之,此习一直沿袭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凡戏班承应堂会,在演出中,如遇有官场显贵或工商界巨子入场观剧,不论台上戏演至何处,务必暂停,改由扮加官之演员出场献舞,以加官与财神巧妙融合的“跳”法,展示“连升三级”、“招财进宝”、“鸿福齐天”等条幅,以示恭迎。这时,入场者当酬以赏资。此种跳加官在某些盛大堂会上,可多达数次乃至数十次,戏班所获赏费亦颇可观。五十年代后,跳加官在戏曲舞台上已不复可见。 跳加官的用途跳加官主要用于民间进行开业(新业初开)、开台(影剧院落成)、开庙(庙宇新修)、婚寿(结婚和祝寿)、祈福(求子求财)、节庆(节日庆典),祈求盛世六和时举行的节庆祈福仪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