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羌乡 |
释义 | 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阿羌乡阿羌乡,中国乡镇级行政区划名称,一是指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阿羌乡,二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阿羌乡位于县城南面96公里处,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山与沙漠占总面积的90%以上,平均海拔3100米。2002年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乡。下辖4个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29个牧点。全乡现有人口1169人,均为维吾尔族。气候干燥多雾少雨,平均年降水量157毫米,年蒸发量2308毫米,无霜期为120天,1月最低气温-20℃,7月最高气温36℃,一般风力4-5级,最大风力12级。全乡为半牧半农经济,草场为131.25万亩,主要以根系粗壮、枝叶小、腊质多的芨芨、蒿草、黑刺等,现有耕地3047亩,主要种植饲草(苜蓿)、豌豆、青稞、小麦等,无自然林木,有人工林2.8万株。乡境内主要山脉为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如铜、锌矿石、玉石等,主要河流14条,湖14个。境内野生动物有盘羊、青羊、狼、雪鸡、牦牛、骆驼等。 目前,全乡七站八所健全。乡有综合学校一所,教师29人,学生273人,小学6个年级7个班159人,初中3班114人;小学喀特勒什分校2个班37人;各村均已解决了照明用电,各村都有电视发射器一台,广播发射接收器一台;乡卫生院一所,职工11人,病房2间,床位8张;全乡有文化站一个,建筑面积300m2;邮电所一个,职工1人,安装有卫星电话。治保会4个20人,调委会4个23人;村联防队4个36人,重点人口3名。 近年来,阿羌乡把牧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确立了“立草为业,养加结合,依托资源,加快发展”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和“一个依托、两个帮扶,三个产业,四个目标”的“1234”经济发展战略。即依托矿产资源,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深入开展“二帮一”党员联系富裕户共同帮助贫困户的“结富帮困”活动;做大做强草业、地毯业、矿业三个产业;对山羊、驴、绵羊、牦牛进行品种改良,实现人均3亩草,人均圈养6只羊,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思路就是出路,思路清析的乡党委、政府在县委确定的“3821”经济发展战略上,结合本乡实际,找准了乡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2003年,阿羌乡牲畜存栏已由2002年的39979头(只)增加到2003年的44449头(只),增长了10.6%。牲畜成活率由2002年的78%提高到现在的93%,羊羔成活率和存栏数都达到了历史较好水平。生产母畜达到30550头(只),较2002年增长了21.9%。国民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06.034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391.348万元,增长了29.18%。人均收入达到824元。 2003年10月30日,阿羌牧区300多户1100多名牧民难以忘记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那一天,总投资1082万元,新架设35千伏线路78公里,惠及阿羌高寒牧区两个村上千牧民群众的农网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通电。189户724名牧民用上了农村网电,116户445人用上了光伏电源。现在,阿羌乡大部分家庭同县城居民一样照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他们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点油灯的历史。包乡住村的63610部队赠送10万元现金,20台电脑。如今高山牧区的学生用上了电脑。 过去的阿羌乡,由于山高路远,土地贫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常年处在贫困的生活线上。对此,阿羌乡党政一班人与住村干部一起,在总结群众自发帮困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帮助民奔小康"模式,即:帮思想、帮信息、帮技术、帮资金、帮生产、帮生活,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员“结富帮困”活动。采取一名党员联系一名富裕户或致富能手,共同帮扶一名贫困户,从信息、技术、资金、生产、生活方面给予结对帮扶。2003年,全乡44名牧民党员联结44名富裕户,共同帮扶了44户特困户,使特困户增收累积达21万余元,特困户人均增收954.55元。 近年来,阿羌乡通过探索和实践,实施的党员“结富帮困”活动,为解决农村党建和解决贫困问题探寻到了“一个载体,两个切入点”,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载体;发挥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切入点和自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生贫困问题和返贫问题的切入点。成为加强基层党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基层政权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加强了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党委、乡政府一班人积极商讨,探索出了利用牧民家庭女劳动力空间多,发展织毯业增加牧民收入。“思则变通”,通过发展织毯业,有200户户均1人从事织毯,年人均收入增加182.20元。 与此同时掀起“品种改良革命”,大力推行“立草为业,养加结合,依托资源,加快发展”,走上一条畜牧发展的快车道。引进的72只绒种山羊,预计3年100%完成品种改良到2006年仅此一项人均增收690元,引进的库车大种驴,在县上举行的品种改良展示会上,获头冠得一等奖,到2006年人均增收132.72元;从巴音布鲁克引进黑头种羊,预计到2006年100%完成绵羊改良,预计届时人均增收可达486.47元。以上合计,预计到2006年人均增收可达2540.78元。 近年来,阿羌乡通过加大阵地建设力度,自行筹措资金启动新建四个村委会办公室,将结束依山干村、萨勒肯其村两个村建国以来无办公室的历史。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位于县城南面50公里处,东与民丰也亦克乡相接,南靠西藏,西与策勒县的奴尔乡相连,北与奥依托格拉克乡、阿热勒、阿热希和兰干乡毗邻。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122公里,总面积10247.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442亩,林业面积 2617.1亩 ,草地面积5818500亩,冰川、山脉、戈壁面积 8876.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66.83% 。 乡境地处昆仑山脉和山前砾石戈壁带,地形分三个区域:南部昆仑山地槽褶皱带,海拔3300 — 6962米;北部为山前砾石戈壁地,海拔在 1431.9 — 2500米;其次是山腰起伏拗陷带,海拔在 3300 — 6962 米。 乡境年平均降雨量113.1毫米,年平均气温6.2 ℃,1月最低气温零下30 ℃,7月最高气温 25 ℃。全年无霜期 170 天,一般风力4级,最大风力8级。 阿羌,维吾尔语意为山坡上的分叉路之意。据考证,因地形而得名。该乡境普鲁村,曾盛产销藏民传统手工业毛制品氆氇,有采矿业和传统氆氇等布、毡手工业,清代已设官厂采玉。1969 年建国营煤矿,主供民用煤和水泥配料。旧时有传统商道南逾克里雅山口入西藏。 1990 年在普鲁村南侧发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民国27年(1938 年)年称于田县第六区 ,民国 32 年( 1943 年)设永裕乡,1953 年改称为于田县第八区,1959 年成立人民公社,称昆仑公社。1982 年改名阿羌公社。 1984 年建乡称为阿羌乡 。 全乡农牧兼作,生产小麦、玉米、青稞、豌豆、油菜,盛产核桃、杏、等水果。该乡乡域辽阔,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诱人。 乡境的昆仑山储藏有黄金、煤、铁、硫磺、云母、铜、石膏石等矿。于田县较为著名的四大矿区均分布在该乡的昆仑山中,驰名中外的于田羊脂玉就产于该地。除此之外,还产花岗石、石灰岩,火山岩等用石材料。 该乡还有昆仑探险、旅游之乡的美誉。这里有昆仑雪峰,冰川群带,高原湖泊,高原村寨,旧时器文化遗址,亚洲最年轻的火山群等景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