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台山佛学院
释义

天台山佛学院的前身是天台山佛学研究社,1931年创立于国清寺,50年代停办。1983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研究社得到恢复,面向全省寺院招生。1999年,由于国清寺游人众多,在台湾慧岳法师的倡议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研究社迁到智者塔院,并更名为天台山佛学院。佛学院的30多名学僧来自全国15个省市,全是10岁以上、30岁以下、出家1年以上的男僧,大部分高中毕业,也有多位大学生。他们除了学习以天台宗为主的佛教知识,还要学习古代汉语、书法、英语(或日语)、电脑等课程,由7位法师和3位老师任教,其中2位是浙江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

学院简介

佛学院由国清寺住持可明任院长、石梁下方广寺监院月真法师任教务长,全面主持工作。佛学院筹办的经费和日常开支由国清寺负责。

智者塔院也叫塔头寺或真觉寺,位于国清寺到高明寺之间的佛陇山金地岭上,从远处望去,佛陇山犹如一条长龙,而寺院隐身的树林则是峥嵘、葱郁的龙头。多年的荒废使得塔头寺破败几近于倒塌,十几年来,只有一位老师父在默默地看守着,但佛学院的到来很快使它恢复了生机。半年时间里,崭新的教室、学僧宿舍、法师宿舍建起来了,原有的殿宇也整修一新,但是,为了保持塔院原有的朴实风格与寺院应有的庄严,本着“建新如旧”的原则,新房与旧房结合得十分和谐,有关古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看到这里树多花少,月真又带人种了几十棵梅花。寺内设施颇为先进,不但有热水、冰箱、消毒碗柜,更有影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生活十分便利。

1999年9月20日,天台山佛学院正式开学。由于天台宗的特殊地位,国内外佛教界和省、市、县有关领导均到校祝贺,并对该校寄予了厚望。

中国佛学校

简介

中国佛学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培养中国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1956年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法源寺。在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由院务委员会负责教学、行政一切事宜。学僧来自全国各地寺院,分设本科、专修科2班,共100多人。1961年设研究部。次年开办藏语班,学员来自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省。10年间共培养300多人,现大部分在各地寺庙任住持和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1966年停办。1980年复校。设2年制专修科1班,1982年设本科2班。又在苏州灵岩山和南京栖霞山各设分院1所。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和寺庙也先后成立佛学院和培训班。现已招生开学的有上海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厦门南普陀佛学院以及各地的佛学培训班等。

创办

中国佛教僧众办学始于20世纪初。1903年,湖南僧人笠云得日僧水野梅晓之助,在长沙开福寺首创湖南僧学堂。继起的有扬州天宁寺的普通僧学堂和南京三藏殿的江苏僧师范学堂。1907年,杨文会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又创办精舍(又名梵文学堂)。上述学堂为时不久即告停办。辛亥革命后,佛教各类院校再度勃兴,其中较著名的有1914年创办于上海,专研华严教义的华严大学;1918年创

中国佛学院

办于浙江宁波双宗寺,专研天台教义的观宗学社(后改名弘法研究社);1922年创办于武昌,师资、课程设置比较完备的武昌佛学院;1925年创办于福建厦门南普陀寺,丛林化的闽南佛学院;还有1922年成立于南京的支那内学院、1927年创办于北京的三时学会以及1932年成立于四川重庆缙云山的汉藏教理院。这些院校大都在30~40年代先后停办。

此外,尚有北京广济寺的弘慈佛学院,法源寺的中华佛学院,瑞应寺的中国佛教学院,柏林寺的柏林佛学院;开封的河南佛学院;安徽九华山的九华佛学院,安庆迎江寺的安徽佛学院;浙江普陀山的南海佛学院,杭州的武林佛学院/;湖南宁乡的沩山佛学院;江苏常熟的法界学院,泰县的觉海佛学院(后改名光孝佛学院),常州清凉寺的清凉学院、天宁寺佛学院,镇江的竹林佛学院、焦山佛学院,苏州灵岩山佛学院;福建福州的鼓山佛学院;广东潮州开元寺的岭东佛学院,以及上海玉佛寺的上海佛学院、静安寺佛学院等,办学时间大都不长。(林子青)

佛学院的教学

佛学院的生活是紧张而又清苦的。每星期休息一天,每天5节课之外,还有早殿、晚殿(也叫早课、晚课),以及晚自习和相当于早读的诵《法华经》,更有1节独特的静坐止观。算起来,每天从早晨4:30打板起床到晚上9:30熄灯睡觉,整整有7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他们虽无升学压力,却像社会上的学校一样紧张、严谨。课堂上,师生的凳子都很大,老师盘腿开讲,学生盘腿而听,或是裹着棉袍,或是披着毛毯,姿势自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上课以讲解为主,但注重开启学僧心智。天台宗讲究学修结合,学僧的品德具有和学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吃饭、走路,他们都是轻轻的。但年轻的心也有放开的时候,在课余,你偶尔也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

佛学院性质和宗旨

天台山佛学研究社、天台山佛学院,由可兴大和尚和静权老法师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当时培养出了大批的台宗高僧,后在惟觉老和尚、可明大和尚以及静慧老法师、达云老法师的努力促成下,于八十年代得以恢复。现为天台宗的专宗佛学院。本院依律坚持半月布萨,结夏安居。以树立正信,培养正见,教观总持,弘扬天台宗,振兴天台宗为宗旨。我院由浙江省天台山国清讲寺主办,在台州市、天台县宗教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培养学僧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遵纪守法,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热爱和从事佛教事业,具有高等佛学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青年僧伽。

佛学院的生活

学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每一个怀着好奇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撩开佛学院神秘的面纱,他们的解释意外地简单。他们说,师生们都是自愿“发心”出家的。

天台山佛学院以弘扬佛法,振兴佛教天台宗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爱国爱教、能切实修学天台教观的专门僧才为目标。在有“东方小释迦”之称的智者大师肉身塔边生活,是师生们引以为荣的事情。这里是天台宗的教源圣地,历代高僧辈出,大德云集:隋有章安灌顶大师出入佛陇、结集教观;唐有荆溪湛然大师在附近的高明寺终身弘教、中兴天台;明有幽溪传灯大师遥继宗风、重振教观;清有敏曦大师重修寺宇、培育僧才……种种兴衰在云海、山风、松林之间留下踪迹,远离尘世的师生担的是沉沉的责任,——振兴天台宗!有了这样的信念,他们精勤修学,互相尊重,使佛学院逐渐形成了勤奋、如法、宽容、和谐的学风。

佛学院不像别的学校有严格的学制约束,两年来,也有一些跟不上课程或是耐不住冷清的学僧走了,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加上补充了几个,现在还有30名学僧。他们凭着每月100多元的生活费(包括买衣、买书等各种费用),吃着两莱一汤的素斋,过着晨钟暮鼓的单调生活,甘于寂寞,甘于淡泊,坚守了这份宁静。当初,他们来到这里时,当地的村民笑他们“不是懒汉不出家”,但现在,目睹他们的刻苦和自律,他们早已改变了看法,对他们非常尊敬。

在紧张的修学之余,教务长月真法师每个学期都要安排全体师生出访名山古刹,或者集体游览风景名胜,在湖光山色中怡养性情。学僧们还抽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为“身安则道隆”。为了体会行脚生活的艰辛,部分法师和学僧还在周末手持竹杖,头戴斗笠,结伴出游,几年下来,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天台山,身体和意志也因此得到了磨炼。

佛学院师生奉行“来自于四方,回报于四方”的准则,经常随缘而行法施与财施。佛陇峰北面的太平村,有一所小学,条件比较简陋。佛学院师生们从微薄的单资(即工资)中定期捐赠一部分,每年的元旦和“六一”都前去慰问,送去影碟机、电扇、糖果等物,久而久之,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初来塔头时,顽皮的小学生常对着他们唱“小和尚,头光光”,现在,小学生远远地就向他们问讯:“法师好。”

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学僧们这学期写好毕业论文,下学期就要到各寺院接受考察了。毕业后,他们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将成为讲师,有的参加寺院管理,有的则继续修持。学僧万弘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做人吃了做做了吃,没意思,常往寺院跑,觉得与佛教亲近,就出家了。我去过3个佛学院,觉得这里环境好,课程设置好,教学质量高,就留在这里了。”他说他毕业后将回到师父的小寺庙修习止观法门。

佛学院在明年招收新生的同时,还准备从第一届学生中选取七八名学修俱优者参加研究生班,研习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以及相关的经论教典,以进一步弘扬天台宗佛法。

佛学院三七法华会

读诵法华经,不但是历代诸祖师大德都极为重视的,更是台宗学人的必修课,《法华经》云: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为难。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如是之人,诸佛所叹。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学院的历史

天台山佛学院位于天台山万年寺禅寺之内最早建于唐太和七年(833),会昌(841-846)中废。宋雍熙二年(985)改寿昌寺,奉敕造罗汉516尊像。建中靖国初(1101)毁于火,崇宁三年(1104)重建,绍兴九年(1139)改为报恩,广孝和光孝,后复为万年寺。万年寺为天台一大寺院,原寺院建筑总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房舍上千间,清乾隆、嘉庆年间,寺内一次就有500名和尚受戒,盛况可见一斑。可惜经历次火灾,今仅存大雄宝殿、天王殿、金钢殿及后殿厢房等部份建筑约40余间。

万年寺在中日方化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早在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8~1187),日僧千光荣西曾二次渡海来天台等名刹参学,拜禅宗大师虚庵怀敞为师,学成归国于建仁来开山,创日本临济宗“光华派”,并将华顶山云雾茶籽携带回国,并传授茶叶栽制技术。荣西再传北子道元,于嘉定十六年(1223)人宋,历游天台、天童等处后归创日本曹洞宗,至今不衰。

寺西南,有小瀑布,名为“三井潭”。其水由石下流,冲人峡口,又奔泻而出,下落数丈,先人一潭,湍急汹涌,再人二潭,又湍泻而人三潭成三瀑三潭,故名。

万年寺旁有万马渡和天姥岩。由于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使天姥岩名扬天下,因此,新昌天台两县民间相争不断。但据最新的浙江省勘界结果,天姥岩在天台境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7: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