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津商业大学诚信教育课程
释义

天津商业大学诚信教育课程是为了立足社会现实、当代大学生特征和商科大学实际,通过“诚信教育”课达到打造大学生诚信品质、全面提高商学素养、实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 选修课,为精品课程之一

授课时数: 36学时

授课对象: 本科生

课程简介:

1、、开设本课程的缘由

基于和谐社会建设中对诚信的呼唤;基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基于商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定位,刘书瀚校长于2005年春提出面向全校开设“诚信教育”选修课的构想,并将这一任务交由当时的法政学院承办。魏胤亭副校长组织领导了“诚信教育”课的开设并亲自主讲一章。课程负责人史瑞杰教授组织不同学科的精兵强将,具体研究落实“诚信教育”课的开设计划和具体步骤。在经过半年的筹备、论证、研讨和多次集体备课之后,于2006年春季正式开设了面向全校的“诚信教育”选修课。选修课最初设九讲36学时计2学分。单独设课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全国高校中属首创,所以“诚信教育”课又被称为原创课。

2、开设本课程的周期

到目前为止,“诚信教育”课已开课六学期七轮次,课程内容也由原来的九讲调整充实为引言和十章内容,基本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独特知识系统的教学体系。先后参与“诚信教育”授课的教师有13位,在2007年7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又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调整了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法学院的部分教师组成。现在的十章教学内容分别由10位教师承担,组成了结构优化的课程组。这10位教师分属于社会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授课教师全部为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保证了“诚信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和开课质量。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在引言中,从诚信何以成为当代中国的沉重话题切入,论述社会转型中社会价值追求多样化与诚信,特别是作为商科学校大学生如何把提升诚信素质作为完善商学素养的基石、以及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从而引出底线伦理与诚信教育的话题。

第一章人与社会,从人性的两重性出发,论述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诚信是社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对诚信社会建设的切入点、诚信社会建设的落脚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第二章诚信与和谐社会建设,从和谐社会建设出发论述诚信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并根据社会现实提出社会转型呼唤诚信,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中诚信文化建设,特别是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第三章传统诚信观的演变,对传统社会与诚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考察了传统诚信观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如何继承和扬弃传统诚信观,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资源。

第四章诚信与市场经济社会,在考察西方诚信观演变的基础上,对中西诚信观的异同和社会制度背景作比较研究,研究诚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提出西方社会较为成熟的诚信体系可为中国转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参照。

第五章诚信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诚信社会建设不仅要靠道德约束,也要靠法律约束,软约束和硬约束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才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处理好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关系,才能使诚信道德成为道德共识并付诸行动。

第六章诚信的心理运行机制,对守信与失信进行了心理分析,对诚信心理、诚信教育和诚信品德形成中的心理学问题、诚信心理的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

第七章至第十章,以人为核心探讨了政治人与诚信、经济人与诚信、文化人与诚信、大学生与诚信的关系,提出当代大学生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商科学校学生诚信素质建设的历史使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