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保村 |
释义 | 天保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地处天保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44.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20 公里。东邻麻栗镇茨竹坝村,南邻越南以八里河东山为界与老山相望,西邻猛洞铜塔、天保镇的分水岭,北邻麻栗镇豆豉店村。辖龙山、大树、新城等26个村民小组。有7个边境村寨,国境线长37公里,现有农户944户,有乡村人口4119人,其中农业人4081人,劳动力198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710人。 中文名称:天保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 电话区号:0876 邮政区码:663600 地理位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 面积:54.87平方公里 人口:4119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云H 村情概况天保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地处天保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44.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20 公里。东邻麻栗镇茨竹坝村,南邻越南以八里河东山为界与老山相望,西邻猛洞铜塔、天保镇的分水岭,北邻麻栗镇豆豉店村。辖龙山、大树、新城等26个村民小组。有7个边境村寨,国境线长37公里,现有农户944户,有乡村人口4119人,其中农业人4081人,劳动力198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710人。 全村国土面积54.87平方公里,海拔668.00米,年平均气温20.10 ℃,年降水量1,472.40毫米,适合种植 桔子、香蕉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990.00 亩,人均耕地1.0亩,林地48,173.00亩。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990.00亩(其中:田953.00亩,地 3,037.00 亩),人均耕地 0.98 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 等作物;拥有林地 48,173.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42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1.57 亩,主要种植 桔子、香蕉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192.00亩,其中养殖面积49.00亩;草地7,656.00亩;荒山荒地 20,405.00亩,其他面积1,888.00亩。有铁矿、硅石等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 856户通自来水,有944 户通电,有 667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66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100 %和70.66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1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34户(分别占总数的 43.86 %和 35.38 %)。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该村设有车站、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农用车19辆,摩托车1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953.00亩,有效灌溉率为 23.88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953.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0.23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6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户;建有小水窖3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38户。全村有2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无自然村通路灯。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3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7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8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85.00万元,占总收入的35.48%;畜牧业收入 281.00万元,占总收入的25.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386头,肉牛187头,家禽23212只);渔业收入 1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01 %;林业收入93.00万元,占总收入的8.57%;第二、三产业收入307.00万元,占总收入的28.29%;工资性收入 67.00万元,占总收入61.75%。农民人均纯收入1,637.00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7.00万元,常年外出务94人,到省外务工110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944户,共乡村人口4119人,其中男性2159人,女性1960人。其中农业人口4081人,劳动力198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瑶、壮、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392人,瑶族128人、苗族434人,壮族153 人,其他少数民族1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2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29.8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99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1%;享受低保58人(人员名单附后)。五保户4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口岸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2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 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44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2,910.00平方米,拥有教师37人,距离口岸中学16.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16人,其中小学生485人,中学生13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5个、图书室5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5个,设党小组14个,党员总数73 人,党员中男党员64人,女党员9人。该村设有团总支部1个,团支部25个,团员246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文书、副主任等组成,下设 龙山、大树、杨美田等26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25个,共有团员246人。 人文地理该村为多民族杂居地,以汉、苗族、壮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壮、苗、瑶族等民族,壮族的节日主要有小年节(农历七月初一)节日这天做粑粑染花糯米饭,杀鸡宰鸭宴请亲朋好友;花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各种植物色素蒸制而成,是壮(瑶)族传统节令食品,每逢节日,亲朋之间都要相互赠送花糯米饭,以表示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节日这天做的粑粑是用糯米、芭蕉、糖混合蒸制而成的。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踩山。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年纪大的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 瑶族的节日有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六月六、七月半,盘王节是他们特有的节日。农历10月16日是传说中瑶族的祖先盘王的生日,又时值丰收季节,因此10月16日盘王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在瑶家聚居的地方,唢呐、铜鼓伴奏着歌声,婉转悠扬。身着瑶族服装的瑶族人民跳起民族舞蹈欢度节日。 发展重点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抓住迁镇建设、移民搬迁和口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处中越边境的区位优势:一是大力发展柑桔,香蕉,芒果等热区水果种植、出口;二是发展以旅游、饮食、住宿为主的第三产业;三是把我村打造成对越贸易所需劳动力资源基地;四是大力发展生猪、家禽为的主养殖业。具体发展目标:到2010年热区水果种植面积4000 亩年出口水果40000吨;第三产业年收入20万元;生猪年出栏 10000头、家禽30000只;年劳务经济收入120万元,每年转移劳动力200人/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