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蕃古道 |
释义 |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至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唐蕃古道前言唐蕃古道也叫馒头岭(古)驿道,今天的214国道,是1300年前的进藏之路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 唐蕃古道有“丝绸南路”之称是藏汉友好的见证,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要道,是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人们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 唐蕃古道——“文化运河” 唐蕃古道的另一头,有着关于雪域草原种种史诗般壮美的传说和关于今日藏区草原新貌难以唱完的长歌。”这条古道因延伸到印度与尼泊尔,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是一条不仅驰驿奔昭、和亲纳贡、贸易交流的官驿达道,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千百年间,在祖国版图完整、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员专人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进藏途中,不仅播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往吐蕃,从而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 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据《全唐书》记载,仅唐太宗贞观元年之后的两百余年间,藏汉民族沿着唐蕃古道密切交往,唐蕃使臣相互往来就多达142次。贸易往来的频繁,让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文化遗存,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走向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向为:从陕西西安市出发,过咸阳,沿丝绸之路东段西行,越陇山,经甘肃天水、陇西、临洮至临夏,在炳灵寺或大河家渡黄河,进入青海民和官亭,经古鄯、乐都、西宁、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后经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花石峡、黄河沿,绕扎陵湖、鄂陵湖,翻巴颜喀拉山,过玉树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结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杂多,沿入藏大道,过当曲,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聂荣、那曲,最后到达拉萨。 作用千百年来,唐蕃古道作为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大道,象是一条情谊缠绵的纽带,联结着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感情。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因为早在那时,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纪中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强大兴盛与中原汉族的灿烂文化,为了加强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国都长安,拜见当时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并请求联姻和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员专人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进藏途中,不仅播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之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往吐蕃,从而有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的。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存,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景点特色简介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藏汉友好的见证公元七世纪初,在祖国中原地区,李世民父子创立李唐王朝。几乎与此同时,吐蕃王国在赞普松赞干布的率领下也迅速崛起,统一了西藏地区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奴隶主专制政权,进而向北扩张,最后于公元663年攻灭吐谷浑,从而与唐王朝接界,互为邻壤。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长安,拜见唐太宗,并请求联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访,但未答应联姻。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禄东赞携带金、白银及其他珠宝数百件,前往长安求婚,唐太宗审时度势,答应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为国舅,专程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双方结为甥舅之邦,揭开了唐蕃友好历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后的200年中,双方虽然也曾发生过误会、摩擦甚至一时失和的情况,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却一直是唐蕃双方关系的主流。从吐蕃首次遣使来唐到两个王朝覆灭前夕,有据可查的使者往来就达19多次,可见双方关系的密切和频繁往来的情况。因此可以说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维系唐蕃甥舅情谊、加深和强化藏汉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带着大批卫队、侍女、工匠、艺人和大量绸缎、典籍、医书、粮食等嫁妆,从长安迤逦西行,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经大河坝,到达黄河源头。为了保障公主一路顺风,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松赞干布则亲自率领满朝官员与大队人马迎亲于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然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伴而行,前往逻些完婚。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不仅播撒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留下了众多的胜迹与美好的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而且作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公元709年,即唐中宗景龙三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许配给了赞普赤迭袒赞。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进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从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与吐蕃之间使臣不断,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唐蕃古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开辟、迅速兴盛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险,气候严酷,至今仍然是人烟稀少的牧业地带。时至今日,在现代条件下,以车马代步,走起来也还是比较艰辛的事情。人们不难想见,当日文成公主进藏、使节商旅往来长途跋涉的困苦情景。 汉藏通衢历史作用由唐都长安通向“世界屋脊”的“唐蕃古道”,熟悉的人并不多。文成公主,应当是中原人踏勘唐蕃古道的首例。从此沿着大致相同的路线,驿站连绵,驿马倥偬,使臣、商贾、僧侣往来不绝,使得这条古道不仅成了当时汉藏交通的“热线”,而且还与泥婆罗道相连,进而贯通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诸国的联系。 那是公元7世纪初的事情。 隋亡唐蕃状况隋亡以后,又经过了数年争战,李渊父子终于在长安(今西安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大唐帝国。当儿子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了兄长——太子李建成坐上皇位之后,便开始平定边疆的大业,首先着手解决的是西部问题。只是唐王多次派兵西征,却有胜有败,终究未能彻底奏效。特别是吐谷浑汗国和吐蕃王国与唐帝国的对峙更是李氏王朝棘手的大事,形成剿不能灭、和又多变的胶着状态。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仅13岁的藏人松赞干布(公元617至650年)挑起吐蕃赞普的重任。他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一支精锐之师,经过3年征战,平定了内乱,完成了对青藏高原诸多小国的兼并,成了一个最受吐蕃臣民拥戴的国王。公元632年,松赞干布率众渡过雅鲁藏布江,把国度山当泽迁到逻些(今拉萨),无论从自然、地理、气候、军事、政治诸方面衡量,都为后人选定了一个发展基业的好地方。松赞干布是个精明人,深知新朝初建,需要稳定图强,和睦邻邦,首先与西边邻国泥婆罗国(今尼泊尔)通好,他可谓富有政治远见,就连自己的婚姻,也充满“国家意识”。他一方面迎接泥婆罗国王鸳输伐摩之女尺尊公主入藏,解除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向东结交盛唐。 文成公主入藏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远赴长安与唐朝通聘结好。唐太宗对吐蕃的首次通使也很重视,给予了隆重接待,并遣使到吐蕃回访。据《册府元龟》载,当松赞干布听说突厥与吐谷浑国王向唐王求亲该尚公主时,也不甘落后,乃遣使赴长安请婚,但几次都未得太宗允许。血气方刚的松赞干布便以武力逼婚,于是,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爆发了蕃唐首次战争。“抢亲”不成,但松赞干布一心想做大唐的女婿,又派大相噶尔·东赞宇松(又作禄东赞)于公元640年携带厚礼,到长安再次向唐太宗请婚,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了太宗应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唐太宗李世民招25岁的松赞干布为驸马爷,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唐、蕃成了翁婿亲家,从此200多年间,少有战事。两国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终于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黄金路”——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入藏9年,松赞干布去世(享年34岁)。其时,她才25岁,按照唐朝规矩,可以回长安。但她依旧生活在吐蕃直至公元680年逝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可见她和西藏土地、人民感情之深。文成公主也葬于琼结,和丈夫松赞干布灵归一处。吐蕃王朝的兴盛和强大,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她的入藏,为西藏带来了大批工匠、艺人和大量绸缎、典籍、医书、粮食,给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科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巨变。 金城公主此后的金城公主,功劳也不亚于她的姑祖文成公主,又为西藏生了一代英王。在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吐蕃与唐朝的甥舅关系,为以后的“长庆会盟”奠定了坚实基础。会盟之后的唐蕃古道,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畅通无阻,见证着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两位公主,一条古道,绵延3000公里,传颂1300年。 地理位置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它的大致路线是,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乐都)。以上可以称古道东段,全在唐王朝境内,这是汉代以来从中原进入河湟地区的传统路线。它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正是沿着这样一条路线开拓前进的。在西段的古道线路中,从西宁到玉树、从那曲到拉萨这两段线路大体上是沿着今天的青康公路和青藏公路行进的。 唐蕃古道有“丝绸南路”之称是藏汉友好的见证,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要道,是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人们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 历史意义唐蕃古道是横贯我国西部, 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的“黄金路”,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唐蕃古道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藏汉友好的见证,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要道,是中国七大奇迹,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人们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有研究者这样说:“它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是民族团结的“千年平安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