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高祖论止盗
释义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

选自《资治通鉴》。

上:指唐高祖。

或:有人。

哂:讥笑。

切:迫。

安:何必。

升平:太平。

外户:大门。

译文

唐高祖与群臣讨论怎样制止社会上的盗贼问题。有人请求皇上用严刑酷法来制止盗贼。皇上讥笑说:“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政府赋税的种类太繁,徭役太多,再加各级官吏贪财索贿,使老百姓吃穿无着,贫困交集,所以就顾不上礼仪廉耻了。我决定朝廷上下各级官吏改变过去那种奢侈浪费的生活,节省国家财政支出,减少徭役,少收赋税,各级政府都选择任用清廉的官员,让老百姓吃穿有余,那样老百姓自然就不干盗贼之事了。何必用严刑酷法呢?”从此数年之后,全国经济蒸蒸日上,天下太平。人们走在路上遇见别人丢掉的东西都不拾捡,百姓家的院门都不用关闭,来往的商人游客晚上在野外露宿用不着担心有盗贼的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