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汤增璧 |
释义 | 汤增璧,江西省萍乡县东桥乡人,字公介,号朗卿,清光绪7年(1881年)生于一个文化世家。汤增璧天资聪慧,生性纯笃,其少学举子业,由于他刻苦好学,博学多才,少已有名于乡,为乡党所敬仰。 人物生平(清光绪29年(1903年) 清光绪31年(1905年) 清光绪32年(1906年) 清光绪33年(1907年) 清光绪33年(1907年) 清光绪34年(1908年) 清宣统元年(1909年) 清宣统3年(1911年) 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2年(1913年) 民国3年(1914年) 民国4年(1915年) 民国5年(1916年) 民国6年(1917年) 民国15年(1926年) 民国16年(1927年) 民国17年(1928年) 民国18年(1929年) 民国19年(1930年) 民国20年(1931年) 民国23年(1934年) 民国25年(1936年) 民国26年(1937年) 民国34年(1945年) 民国35年(1946年)) 人物生平清光绪29年(1903年)汤增璧考中秀才,正当其准备展翼高飞之时,科举废除,新学兴起。于是,汤增璧弃举子业,考入江苏南京著名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中央大学前身,今南京大学),成为著名教育家李瑞清的高足。汤增璧得到李瑞清的指点,日新月异,其淹贯古今,尤精诗词,文笔雄健,一时广为传颂。时东洋教育在亚洲享有盛誉,汤增璧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其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深造。汤增璧在校中思想活跃,其经常在中国留学生集会上发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进步言论,因而受到革命党的重视。 清光绪31年(1905年)汤增璧经黄兴、宋教仁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汤增璧因精通世界语及骈散文,其文笔犀利为一时之冠,居正在《汤公介先生事略》中称其“为文骈散皆工,诗则典丽堂皇,雅近盛唐风格。”因而,中国同盟会任命汤增璧为中央机关《民报》副主编,成为主编章太炎的重要助手,担当起《民报》与康梁改良派主办的《新民丛报》激烈论战的领军人物。汤增璧为了掩护身份,其在革命的宣传生涯中先后以余波、揆郑、曼华、伯夔、邓诚等笔名发表了《人世之悲观》、《崇侠篇》、《哀政闻社员》、《陆军学生之无告》、《亚洲和亲之希望》、《革命之心理》、《湖广总督之滑稽》等文章,篇篇如重磅炸弹,震动朝野,惊醒国人;因而,汤增璧得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赞赏,并邀请其为代笔。汤增璧父亲去世,孙中山亲赠挽联曰:“敢将古史少文惠;常忆新作非武侯。”以示尊敬。 清光绪32年(1906年)12月,中国同盟会在汤增璧的家乡江西萍乡县策动萍乡安源煤矿矿工及湖南浏阳县、醴陵县六龙山洪江会会党,决定乘清地方官封印之时,发动“萍、浏、醴三路武装起义”。同盟会总部派刘道一回国联络各方,并在长沙设立起义总部主持起义工作。 12月4日,因消息泄露,清军突袭了萍乡麻石起义总机关,迫使萍乡与醴陵两路率先起义,成立了“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一举攻占浏阳高家头,并连克萍乡、宜春等地,控制了四、五个县的区域,队伍扩充至3万余人。清廷立即派湘鄂赣苏等省5万精兵围攻起义军。 12月12日,清军攻占浏阳南市街,起义失败,刘道一不幸被俘不屈殉难。孙中山先生闻知刘道一牺牲非常悲痛,特嘱汤增璧为其代笔挽之。汤增璧写道:“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及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清光绪33年(1907年)2月3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为刘道一烈士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汤增璧为孙中山先生代笔的《挽刘道一》一文,使在场之人听后无不涕泪横流。因汤增璧文笔流畅、妙语连珠,世人争之传颂,张继先生则将《挽刘道一》一文书录于横幅妥为珍藏,因而汤增璧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国学大师、革命宣传家。 清光绪33年(1907年)8月,因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只顾策动两广起义而疏于会务,因而与会中骨干宋教仁等发生矛盾,致使日本中国同盟会总部无人主持,成一盘散沙之状。汤增璧与张伯祥、孙武、焦达峰等90余名革命党人为了重振革命雄风,在日本东京清风亭成立进步社团“共进会”。因同盟会成立之初,黄兴、宋教仁等大多数革命党人就反对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思想,后因考虑到兴中会与华兴会的团结,黄兴等才被迫放弃自己的观点,拥护孙中山的主张。而今,共进会会员多是不赞成“平均地权”思想的同盟会会员,所以其会成立后将同盟会誓词“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为本会之纲领。因共进会同仁革命士气兴旺,使其成为当时在日本的中国革命组织中最为活跃、最具活力、最大规模的革命团体。 清光绪33年(1907年),孙中山、黄兴决定在广西河口发动武装起义,号召党内精英200余人到越南河内组织敢死队,汤增璧应招赶到越南河内,积极投身到这场起义之中。 清光绪34年(1908年)年初,中华革命军南军总司令黄兴率领200余名敢死队员越界进入广西发动起义,起义军以少胜多打了几个胜仗,但因敌众我寡最终失败,被迫退入越南。4月30日,黄明堂率领广西镇南关起义军余部百余名战士攻占云南河口,清军防营的革命志士内应起义军,击毙清边防督办王镇邦。而后,起义军分兵攻克南溪、直逼蒙自,在数日内发展到3000余人。 5月3日,云南国民军总司令黄兴奉命赶赴河口督率各军,但因黄兴无钱无饷,各军不听黄兴的调遣,黄兴被迫返回越南河内,不想被越南法警截留驱逐出境,并封锁了中越边境,断绝了起义军的后勤补给线;因而,使河口起义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清廷派云贵粤三省清兵联合围攻起义军; 4月26日,河口陷落于敌手,起义军被迫退入越南,被法军缴械后,押送新加坡解散,致使起义失败。清政府对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进行迫害;因汤增璧参加了广西、云南河口起义被清廷侦知,勒令将其开除官费留学生资格。 同年10月19日,日本政府与清朝政府相互勾结,指示东京警视厅查封了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因而汤增璧失去了宣传阵地,其应革命家陶成章之邀至东京大成中学附设中国留学女生讲习所充任国文教师。但汤增璧不肯放弃革命的宣传阵地,他利用课余时间,独资创办了进步刊物《江西》杂志,并将杂志秘密运送到国内发行,继续向腐朽没落的清廷政府进行口诛笔伐。汤增璧的一支笔,胜过十万支毛瑟枪,清政府对此怕得要命,因此不惜花重金收买了同盟会会员汪公权,命其行刺汤增璧。汪公权乘汤增璧去中国留学女生讲习所上课之时,潜入汤增璧的住地向其日常使用的茶壶内投下毒药。汤增璧下课归来饮茶时不幸中毒,幸被前来探望他的章太炎先生及时发现,立即将汤增璧送往医院抢救,才使汤增璧脱离危险。中国同盟会为惩罚叛徒为汤增璧报仇,派遣杀手在上海击毙了已经逃回国内的叛徒汪公权。 清宣统元年(1909年)1月,共进会孙武、焦达峰等在湖北武昌设立共进会总部,并在湖南长沙、江西南昌设立共进会分会,以此为基础联络长江下游各会党,组织策划长江流域起义,为湘鄂赣三省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汤增璧响应共进会的号召潜回国内,其以《北京报馆》编辑身份为掩护,开展密秘宣传和组织活动。 9月16日,共进会与胡瑛、蒋翔武领导的湖北新军革命组织“文学社”联合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因文学社实力雄厚,在新军中有会员3000余人,所以两社共同推举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文学社负责人汤翰(原名汤仁三)为政治干事,决议于10月9日发动武昌起义,起义军总指挥部设于江北汉口。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内检查炸弹时发生爆炸,孙武不幸被炸伤,军警闻讯赶来捕获革命党数十人,破坏了汉口起义指挥总部。因湖广总督瑞瀓已侦知革命党人之举,下令在武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蒋翊武总指挥被迫逃离武昌。 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瑞瀓下令封锁新军营房搜捕革命党人,形式万分危急;当晚7时,武昌新军工兵营排长熊秉坤被迫率先发动武装起义,一举攻占楚望台军械局;新军各营闻讯奋起响应,一举攻占了湖广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瀓弃城逃到汉口军舰上。因起义军总指挥部被破坏,领导人或被捕、或逃亡,现武昌光复却群龙无首,于是大家齐奔湖北省咨议局,敦请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汤化龙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但汤化龙认为自己乃一介书生不通战略,因而举荐由清陆军第21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都督,汤化龙出任湖北军政府民政长。美国公使立即派领事官与汤化龙接洽,汤化龙告之:“革命当废帝国,建民国,用共和政体。”美国公使得报后,当即在《英文日刊》上发布了革命军的政体思想,美国政府立即带头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交战团体”,各国政府依国际先例,相继承认湖北军政府为合法团体。 10月13日下午,汤化龙用清膏捐大臣柯逢时家中密码发报通电全国各省咨议局响应武昌起义。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湖南、山西、陕西、江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各省革命团体和各省咨议局纷纷举义响应,由此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清廷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指挥清军攻打湖北门户汉口。在此危难关头,黄兴、宋教仁、汤增璧等从上海赶到武昌革命政治中心,宋教仁协助汤化龙制定出了《鄂州临时约法》。 11月2日,汉口失守,这直接关系到湖北军政府的生死存亡问题,湖北革命军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选举黄兴出任战时总司令、汤增璧为总司令秘书,负责组织汉阳防御。汤增璧随黄兴总司令至汉阳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但汉口一失,汉阳已无险可守(只有一个汉阳兵工厂);因而,革命军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被清军攻克。汤增璧随军后撤之时,幸被一名士兵救护而幸免于难。汉阳失守后,起义海军司令汤芗铭率领起义舰队游弋于汉阳至刘家庙一带,遏制了清军渡江,保住了革命圣地武昌。 11月11日,浙江都督汤寿潜通电全国,呼吁召开各独立省会议; 11月15日,各省都督代表会议在上海召开,首先议定以湖北武昌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以湖北都督执行中央政务; 11月24日,各省都督代表会议将会议移到湖北武昌继续举行。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占南京,各省都督代表会议移至南京,推选浙江都督代表汤尔和为各省都督代表议长,主持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汤化龙与章太炎、宋教仁等欲推举黄兴为大总统,但却被黄兴拒绝;南北议和代表和各省都督代表会议,决定拥护袁世凯为大总统,以此促成南北统一,逼清廷逊位,完成辛亥革命。然而,孙中山突然归国,其坚决要求中华民国大总统应由革命党人担任,并说服黄兴支持他的观点。在革命党人的坚持下,各省都督代表会议选举通过由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决议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至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正式成立,汤增璧随黄兴至南京出席中华民国开国大典,孙中山任命黄兴为陆军总长,汤增璧出任黄兴总长秘书。袁世凯没能如愿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其立即唆使北洋军进攻南方独立省,南北战争一触即发。孙中山意欲武力相抗衡,但是却得不到各个独立省的军事支持。为此,在南北议和代表的敦促下,孙中山决定以让位换和平。 1月26日,袁世凯接受了南北议和条件,其授意段祺瑞等47名北洋将领通电拥护共和,并奏请清帝退位。 2月5日,清宣统皇帝被迫宣布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亦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3月10日,袁世凯如愿以偿,其于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并移都于北京,南北政府正式统一。11月,黄兴辞去陆军上将,汤增璧陪同黄兴至其家乡萍乡县安源抚慰烈士黄忠杰遗属。 11月28日,袁世凯颁布黄兴为汉粤川铁路督办,汤增璧认为:“革命已经成功,革命者当卸甲归田。”因此,汤增璧退出政坛,寓于湖南长沙。 民国2年(1913年)新年,黄兴十分怀念老友汤增璧,特邀他到武汉坐客,并请汤增璧为《国民日报》题写“新年贺词”,汤增璧挥笔题道:“万家箫鼓又喧春,妇孺欢腾楚水滨。伏腊敢忘周正朔,舆尸犹念汉军人。飘零江海千波谲,检点湖山一磊新。试取群言阅兴废,相期□觉副天民。”汤增璧的新年贺词一经刊出,国人无不拍案称绝,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并得到孙中山的赞誉。汤增璧复出后,历任北平《民主报》、《劳动时报》、《民国日报》编撰、主笔,其以新闻媒体监督政府施政,为民主建国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深得国人称颂。民国2年(1913年)2月4日,参议员与众议员在北京举行复选,国民党以392席占绝对多数,声称将以多数党资格组阁,并预定由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宋教仁势在必得,其四处发表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因而,遭到支持袁世凯的北洋势力的忌恨。 3月20日,北洋党徒武士英奉命在上海火车站将正准备北上的宋教仁刺杀,以此阻止国民党组阁。3月26日,孙中山从日本返抵上海,其主张兴师讨伐袁世凯,再造革命;但黄兴等均坚持以法律途径解决。通过庭审,嫌疑犯应夔丞最终将刺宋的幕后操纵者国务总理赵秉钧揭露出来。汤增璧利用新闻媒体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号召国人勇敢地站起来反对袁世凯的专制政权,通过汤增璧的有力宣传,致使社会舆论大哗、全国群情愤慨。 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宣布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参众两院因不足法定人数,因而陷于停顿。12月15日,袁世凯成立政治会议以取代国会,民国名存实亡。 民国3年(1914年)年初,汤增璧应湖南教育界之邀受聘出任长沙船山学社教员;旋改任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国文教师,其立足于教育阵地宣传革命理论。同年,湖南第一师范与湖南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汤增璧应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长张干聘请出任国文教师,汤增璧认为:国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与理论水平,学生能写出好文章,才称得上是真才实学;但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于是,汤增璧结合中国和世界形势给学生们讲时事知识;下课后,其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们讲解《民报》所刊登的政论文章,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同盟会宗旨和的行动纲领,并组织学生们讨论革命道理,以此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汤增璧的影响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有许多青年学生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而最著名的则是第八班的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学生。毛泽东非常崇敬汤增璧先生,其经常在课余时间去找汤增璧老师探讨时事及看法。汤增璧很喜欢这位具有远大抱负的学生,认真为毛泽东讲解同盟会与保皇党之间的不同观点,使毛泽东认清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与康梁改良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因此,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开始接受了资产阶级的理论观点。日后,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介绍了他在这一时期因受汤增璧老师和《民报》的影响而确立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毛泽东在汤增璧老师介绍给他看的《民报》中得知有两位中国学生旅行全国,远到西藏边境的打箭炉。于是,毛泽东效法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其与同学肖子升历时一个月步行游历了湖南长沙、宁乡、安化、益阳等县,锻炼了自己的坚强毅力。汤增璧因在学校课堂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使一些追求单纯成绩的学生产生反感,认为:汤增璧老师不按照教学大纲讲授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只顾宣传革命道理,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这些学生要上告学校当局。毛泽东立即站出来为汤增璧老师辩解道:“我们看一个人,要多看他的长处,只有虚心地学习人家的长处,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毛泽东的劝说下,这些同学放弃了上告的想法,才使汤增璧先生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完了两个学期的课程。 民国3年(1914年)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发起的“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等亡命海外。 10月24日,袁世凯任命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兼民政长,以此拉拢汤芗铭对其效忠。但袁世凯对汤芗铭并不放心,先是派亲信沈金鉴至湘掣肘其权;继之,任命曹锟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驻防岳州,严密监视汤芗铭的行动;而后,委任王瑚为湖南民政长,以分汤芗铭之政权。汤芗铭为得到袁世凯的信任,其在湖南大开杀戒,仅有名可查者多达两万余人,因而湖南人民称其为“汤屠夫”。 民国4年(1915年)由于汤芗铭在湖南残酷镇压革命党,为此汤增璧辞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职,先后出任北京《公民日报》和江西《赣江日报》主笔,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之中,汤增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从不随波逐流,因而受到党内同志们的敬重。 民国4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自号“中华帝国皇帝”。众议院议长汤化龙愤然辞职,辗转至上海租界,领衔与两院议员联名通电反袁,号召各省独立,护国讨袁。 12月15日,蔡锷响应汤化龙议长的号召在云南率先宣布独立;中国银行行长汤睿以云南护国军参事之名独至广西、广东两省,以大义说动广西都督陆荣廷、广东都督龙济光宣布独立,加入护国讨袁; 民国5年(1916年)5月29日,在汤化龙的策动下,汤芗铭宣布湖南独立;湖南一失,西南五省门户洞开,袁世凯自知难保。 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致声讨下吞金而死,因而世称汤芗铭为“送袁汤”。 6月7日,副总统黎元洪宣誓就任大总统; 8月1日,宣布国会复会。由于国内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黄兴从美国归来,汤增璧立即赶往上海与黄兴重聚,黄兴对汤增璧在袁世凯黑暗统治时期仍能坚持宣传革命理论非常钦佩,并对他那横溢的才华更是赞不绝口,黄兴为汤增璧撰联两幅曰:“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这是革命领袖对汤增璧的最高评价。汤增璧将黄兴的撰联惜为珍宝妥为收藏,一次他失足落水,行李皆付诸东流,只全其两幅墨宝。 民国6年(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主张对德宣战,然却遭到黎元洪总统的反对。 5月10日,段祺瑞因恼羞成怒,指使公民请愿团包围众议院殴辱议员,内阁部长对此不满相继辞职以示抗议。5月23日,黎元洪总统以内阁仅段祺瑞一人不足信任为由将其免职,段祺瑞不甘失败,其指使各省宣布独立,并派兵威逼北京,要求黎元洪解散国会。 6月12日,黎元洪被迫宣布解散参众两院,邀请张勋入京调停府院之争。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后,其与保皇党康有为勾结,于7月1日入宫恭迎清退位皇帝溥仪复辟。段祺瑞与汤化龙得知清廷复辟的消息,立即组成讨逆军,段祺瑞任总司令、汤化龙任总参谋长,联袂通电全国讨贼。段祺瑞、汤化龙率领讨逆军攻入北京,将宣统皇帝溥仪再次赶下台,由冯国璋代行大总统。 民国6年(1917年)7月10日,孙中山先生为反对解散国会,其率领海军起义舰队抵达汕头,提出“再造政府,恢复国会。”汤漪等政学系议员立即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纷纷南下广州。 8月25日,赴粤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因到会议员仅有150余人不足法定人数,故称“非常国会”。 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但广西陆荣廷和云南唐继尧欲承认冯国璋为总统,所以联合政学系议员以立法形式消弱大元帅孙中山的权力,党内各派为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虽然,汤增璧是一位革命理论宣传家,但却不善于党内的政治斗争;因此,汤增璧应聘返回江西南昌,开始走教育救国之路,以此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民主素质。汤增璧应邀先后执教于长沙、青岛等地,成为桃李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民国15年(1926年)4月,东北军主帅张作霖入主京师,其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开始残酷地镇压北方革命党人,实行白色恐怖。广东革命政府决心以武力统一中国,号召全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扫除封建势力!”国共两党联合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国民革命军,推举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5月21日,叶挺率领由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率先攻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民国16年(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蒋介石为篡夺革命果实,其下令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干部。同年4月17日,胡汉民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4月18日,经李烈钧推荐,胡汉民邀请汤增璧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 民国17年(1928年)1月25日,蒋介石为实现独裁统治,其以军干预党政,胡汉民被迫宣布下野出国考察。汤增璧瞧不惯蒋介石飞扬跋扈的做法愤然辞职。汤增璧重新返回教育界,应邀出任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年8月,胡汉民归国,其以孙中山“五权宪法”为武器,在国民党元老派和中央委员的拥护下恢复了失去的权力。9月5日,胡汉民再次邀请汤增璧出山相助,任命其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全国侨务工作。民国18年(1929年),国民党内部因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汤增璧不忍见党内相互残杀,则再次弃政从教。汤增璧在学校中推行世界语,被认为是“最早将世界语介绍到中国的推广者之一”,其为世界语在中国的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国18年(1929年)1929年冬,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工农红军二纵五大队党代表汤世积(改名易荡平)乘机率部开辟萍乡苏区。汤世积在中共萍乡县委特派员汤德的大力支持下,动员大批萍乡的汤氏子弟参加了红军,使汤世积所领导的红军得到补充和扩大,汤世积因功勋卓著被升任红五军第一师政委。 民国19年(1930年)1930年4月,胡汉民在黄兴赠给汤增璧的这幅联上端题跋曰:“克强先生书,力效眉山,间亦作六朝北魏体。余尝与先生论书,意不尽合,然观其书,未尝不叹美钦迟也。此联乃民国5年由美归国,未几为公介同志书者。公介曾坠水,行李尽失,此联独无恙,故尤宝之。” 民国19年(1930年),汤增璧应族中父老之请回到萍乡故里,亲自主修了《萍乡东桥汤氏宗谱》6册(现存于上海市图书馆内)。汤增璧在家乡期间,亲眼目睹了家乡蓬蓬勃勃的工农运动很受感染,并和当地中共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年8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兵倒蒋发动“中原大战”;9月18日,张学良接受南京政府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之职,通电入关与蒋介石合击阎、冯联军,阎锡山、冯玉祥战败宣布下野,张学良复占据北平。 民国20年(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乘奉军主力入关发动突然袭击,张学良因没有弄明白关东军的意图,竟下令奉军不予抵抗。关东军得寸进尺,一举攻占东北三省。在此国难当头之时,蒋介石非但不组织抗日,却将目光转向中共中央苏区,蒋介石将主力部队调往江西,先后对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五次残酷的围剿。 民国23年(1934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余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在残酷的围剿之中,中共萍乡县委特派员汤德与萍乡汤氏51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后,被迫决定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10月21日,汤世积与钟学高率红二师五团为长征先遣团,一举攻占桃江岸边敌军所设的第一道防线,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主力撤出江西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军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萍乡革命党人为躲避这场屠杀,有10余名中共干部冲出合围逃到南京投奔汤增璧寻求庇护。汤增璧对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政策一直持反对态度,今见同乡遇难来投,他慷慨纳之,冒险将这批遭到国民党通缉的要犯藏匿于自己家中。汤增璧佯装不知有革命之事,尽力庇护这些共产党人,有些共产党员在他家藏匿几个月;有些共产党员在他家竟长住数年,汤增璧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受到家乡人民的感激和崇敬。 民国25年(1936年)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政策,遭到国人的一致反对;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要求放弃内战一致抗日的请求遭到蒋介石再次拒绝后,则于凌晨6点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部活捉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释放了蒋介石,因而促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蒋介石被迫同意放弃内战,联合共产党及各派势力一致抗战,由此拉开了全中国人民一致外抗强敌的序幕。 民国26年(1937年)日寇发动卢沟桥“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战争后,日军组织兵力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发动攻击,汤增璧先生不甘当亡国奴,其率领全家追随抗战国民政府辗转西迁至陪都重庆,其尽自己微薄之力,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之中。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在同盟国军的支持下,中国军民历经8年浴血奋战,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汤增璧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旧都,经胡汉民推荐,汤增璧出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纂和国史馆编修兼秘书。 民国35年(1946年)内战再度爆发,汤增璧因坚决反对内战,但又无力制止,所以常以诗酒、京剧、大鼓在家中自娱,以此解除其忧国忧民的烦恼。同年,国大举行全国选举,汤增璧返回萍乡老家参加国大代表竞选,萍乡人民为回报这位革命老人对家乡的贡献,全力投票支持汤增璧当选为国大代表。汤增璧没有辜负人民的信任,他以国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提案,但却得不到国民党腐败政府的支持,以致难于实现。 个人著述汤增璧为抢救国民党党史,先后撰写了《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同盟感录》、《先烈轶事》、《革命汇闻》、《先烈传记》、《革命实录》、《总理年谱》、《总理年谱别录》等史著,为填补国史、党史,留下了最为宝贵的历史见证。 辞世民国37年(1948年), 一代革命宣传家、革命理论家汤增璧先生因积劳成疾不治而逝于南京,享年67岁。汤增璧的遗体被安葬于浙江杭州钱塘江公墓。李宗仁代总统挽曰:“矩范犹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挽曰:“开国耆宿”。汤增璧一生廉洁奉公,除黄兴所赠墨宝,身后别无余物,其节气堪称国之楷模,英名永垂千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汤增璧先生的学生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