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陕山村婚礼
释义

概述

解放初期在陕西农村,流行一种古老的习俗。晚辈人结婚的前一天下午,要给逝去的祖先烧纸告祷,既是告知先祖的在天之灵,又是祈求祖先神灵佑护。即将成为新郎的年轻人跪在墓堆前,先点着一对小漆蜡,插在坟堆前的虚土里,再点燃五根紫红色的香,然后点燃阴纸,在野草和枳捌的枝叶之间,香烟袅袅,火光扑闪。结婚当天以后连续3天进行热闹而朴实的婚礼.即启发挑逗他们之间的性意识,为传宗接代作准备。

婚礼经过

婚礼当天:举行结婚礼仪。新郎被舅家表哥牵着,跟花轿和鸣哇鸣哇的吹鼓手到新娘家迎亲。轿到门口,有时新娘家人还讨价还价,经过一番努力,新娘终于上了轿。 回到新郎家,女人和娃娃把新郎和蒙着脸的新娘一同拥进洞房。然后新郎一把揭去新娘脸上蒙着的红布,一对新人,在嘻嘻哈哈的笑闹声中被包围起来。 所有亲戚朋友,坐过午席,提上提合笼儿告别上路了。到了晚间,闹新房耍新娘开始了。 新郎和新娘被大伙拥在院子里,小伙子们围在他俩周围,女人们挤在外围,小院里被挤得水泄不通。在新婚3天里,不分大小,不论辈分,任何人有什么怪点子瞎招数儿,都可以提出来,然后,要新郎新娘当众表演。据说,对于新郎新娘而言,闹新房耍新娘有一层不便道破的意思:即启发挑逗他们之间的性意识。 先是有人提出要新郎给新娘子灌酒,新郎做了;接着有人提出要新娘给新郎点烟,新娘做了,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度较大的是,有人提出要新娘“糊顶棚”。所谓“糊顶棚”,就是在新郎舌尖上粘一块纸,新郎用舌尖把纸贴到新娘的口腔上腭里。这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新郎略有迟疑就有人摘他的礼帽,扭他的胳膊,把纸粘在他的舌尖上,大有非上不可的架势。 难度最大的花样是“掏雀儿”。即新郎把一条手帕从新娘的右边袖口塞进去,再从左边的袖筒里拉出来。新郎如果没有招架众人哄闹的能力,只好照做不误。新郎做完花样之后,众人还会问:“掏到雀儿没?”

娶亲

新郎家迎亲起程,乐班“哇呜哇,噔噔嚓”,在前边开路,后边跟着迎亲队伍,带上“催妆馍馍”“离母糕”。迎亲的总负责叫领事人,总管迎娶中的各类事项。两个打扮漂亮的女傧,叫“娶人婆姨”,主管新娘的迎娶,但姑姑是不能去的,风俗是:“姑不娶,姨不送,妗子送到黑风洞。”人要去单数,取缺一之意。另还要拉一匹供新娘骑一马,叫“硬马”。硬马笼头带彩,鞍鞯披红,由新郎弟弟或侄子亲自牵拉。 新娘家人热情地接待娶人亲戚。首先双方领事人互相敬酒,叫“换盅”,然后娶人领事人要到厨房“参厨”。 新娘丰盛的嫁妆由牲灵先驮走,负责这一差事的叫“赶箱”,一般由新郎的姐夫承担,新娘家也必须去一个人“押箱”。 新娘家请来两位女傧招待娶人婆姨,一会儿,新娘上路,她们又是送人婆姨。另还要去两名护理新娘的“拢马人”。经过一番梳洗打扮的新娘子,头戴彩纱,身着硬衣,花枝招展,楚楚动人,在娶、送人婆姨前簇后拥下,告别父母、亲友,上马起程。新娘家送人要去双数,取成双配对之意。 路上,娶人领事不断嫌让:“请送人亲戚先走”,叫“让路”,逢庄过村,乐班吹吹打打。这演奏是宣传,家里人听到外边有响动,都跑到垃畔上看红火,问是谁家女子出嫁,谁家儿子迎娶;这演奏又是证明,人们听过喇叭锣鼓之后,知道哪家儿女婚事完结。 如果在同一条路上还有娶新娘的经过,两家都抢着先走,叫“占花路”。 回村,打扮一新的新郎早在路口迎接。新郎新娘互相换花后,并驾齐驱。新郎家人端来酒菜,为送人亲戚接风。这时,好强的唢呐手开始顶庄,他们吹奏最拿手的曲牌,有的还将唢呐喇叭头儿摘下来,顶在头上,光着唢呐杆儿吹。顽皮的孩子在墙头上劈劈啪啪放起清脆的鞭泡,婚礼气氛被推向高潮。

闹洞房

入院,新娘先下马,娶、送人婆姨依次下马。新郎新娘到天地神位前同拜天地。尔后,新郎抱起香米斗,俗称包头,新娘由其兄抱起,双双抢入洞房,叫“抢帐”。洞房内先由知名长辈撒五谷避邪,再由吹手人内掌号驱邪。新郎上炕,先踩炕四角,然后将香米斗放到卜定方位,新娘坐于其上,叫“坐帐”。能和新郎新娘戏耍的爷爷及姐夫客们早端上馍馍,顺窗口向洞房里扔,叫“打窗子”,意为送儿女。扔人洞房的馍馍晒干后,只能由新郎新娘分享。家中,从新娘下马起,新郎父母双双坐于炕头,叫“压福”。 洞房之内,点起通宵不灭的长明(命)灯,新郎新娘由女傧将头靠在一块梳理,叫“并头”。 晚上,所有宾客都吃荞麦饸铬,叫“爽铺面”。寝前,娶、送人婆姨要为新郎新娘铺床,床边放上红枣儿,意为早生贵子。

大宴宾客

次日早晨,新郎须早起,到各处向长辈问安,叫“扶头”。中午,新郎家中大宴宾客。 宴毕,新郎新娘要认大小。其顺序为主家、舅家、姑姑、姨姨、邻居。见面时,新郎新娘叩头作揖,长辈们送新郎新娘喜钱。姐夫客最后相认,好逗趣的姐夫们早不知从何处弄来柴捆捆、洋芋蛋、油馍串,说着自编的顺口溜,赚新郎作揖取乐,一不留神,被新郎的兄弟们给脸上抹上把黑,耍家反被人耍,白脸变为花脸,姐夫客窘得无地可钻,围观者笑得前仰后翻。 认完大小,小姑们放回新郎,在门口拦住新娘试巧。巧嘴如簧的小姑们先发问:“一进门,细盘问,我问嫂嫂名和姓?”新娘答出后,小姑们要新娘完成镜面拈针,拿刀切馍,采摘窗口悬花等项目。新娘推推辞辞,对方哪里肯依,门庭洒满欢声笑语。 晚上,爷爷和姐夫们都来闹房。

回娘家

第三日,新郎新娘回拜岳父母,在吃饭时,新娘的弟妹们常常捏辣子扁食,耍新女婿。以后新娘在婆家住七日,回娘家住八日, 再回婆家住一个月,又去娘家住一个月,叫坐“对七”“对八”“对月”。 随着时代发展,旧俗不断改革。县城和公路沿线嫁娶已不用牲畜,改用汽车,婚礼亦由三天改为一日。穿硬衣、抱包头、坐帐、并头等一些繁礼冗节,也多被削减。

宁陕交往礼俗

宁陕人很好客,讲义气,常说:“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上门客”、“三句好话暖人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等。外来人普遍评价:“宁陕人厚道。”

见面礼

熟人或久别重逢,先问:“您健旺吧?!”答:“操心问,还好”。即是平辈,也这样问候。 走路,要把客人让在前边,以示尊敬。如是悬崖险道,则把客人让在后边,还特别声明:您路不熟,我引路。边走边招呼:“走好哇!”“过细呀!”窄路相逢,即是互不相识,也老早站在路外或路边,侧身礼让对方先行。 熟人过路,总要招呼:“到屋坐!”生人过路,也招呼:“歇一会走。”有的赶路人走渴了,进屋要水喝,主人赶快烧开水。冬天烤火,要把客人让在避风、无烟的方向。即是火塘有火也要再加几根柴,以示尊敬。

待客

有事或串门子来的客人,除端茶递烟外,还要拿“吃货”(果品、熟食之类)招待。水果成熟季节,还送上一戳瓢桃杏之类的果品;秋收时节,送上一个烧苞谷,一戳瓢核桃,一个棒槌,让你自槌、自剥,吃核桃,咽烧苞谷,别有香味。登门之客,只要没有急事,就硬要留你吃饭,并请入“首席”,或比较舒适的位置。桌子上的好菜,要放在客人面前,边吃边催客人“拈菜!”要是吃肉,客人越吃得多,主人越高兴。 素不相识的过路客人,遇上吃饭,主人也赶快舀好饭,让到桌子上来。行路人走饿了,进屋叫声伯娘或嫂子,说是“找顿饭吃”,主人也毫不推辞,填火做饭。吃毕,给钱给物,怎么都不要,有时还生气说:“出门人,又没背锅灶,吃饭哪个兴给钱!”临走,客人说声“破费了”,或说“道谢饭罗!”主人便满脸堆笑地说:“便饭,你没吃好!”“过细哟!慢慢走啊!”

请春客

解放前过春节,一是要玩好,二是要吃好。所以,用这个机会,亲友邻舍,互请吃饭,叫“请春客”。你请我,我请你,吃了个“团团转”,叫做“磨盘席”。 春客,分两步招待:第一步摆茶食,在客室就地安一小桌,摆上各种糕点小果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