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坦桑石
释义

1967年才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它出产于坦北部城市阿鲁沙附近、世界著名旅游点乞力马扎罗山脚下。这是世界上的唯一产地。1969年,纽约的Tiffany公司就以出产国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宝石--Tanzanite,并把它迅速推向国际珠宝市场。喜欢追求新奇的美国妇女们立刻成了它的买主。

相关信息

中国听说过坦桑蓝宝石的人寥寥无几,一般人最多只知道钻石和红蓝宝石。这种宝石新品种是1967年才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它出产于坦北部城市阿鲁沙附近、世界著名旅游点乞力马扎罗山脚下。这是世界上的唯一产地。据说,闪电点燃了一场草原大火,火后这种本来同其他石头混杂在一起的、呈土黄色的矿石变成了蓝色。放牛路过此地的马赛游牧民便把这可爱的蓝晶体收藏起来。消息传出后,四处寻找新品种的珠宝商便来打探。1969年,纽约的Tiffany公司就以出产国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宝石--Tanzanite,并把它迅速推向国际珠宝市场。喜欢追求新奇的美国妇女们立刻成了它的买主。

至今最大的市场仍在北美,每年出产的坦桑蓝80%是销往美国,高达3亿多美元,其次是欧洲,据说香港也有少量出售。这种稀有的宝石呈湛蓝色,有的略偏紫,有的从不同角度看去或蓝或紫或金黄。坦桑蓝看上去清澈温馨,有人把浅色的坦桑蓝比喻成著名影星泰勒的眼睛。由于这种宝石的硬度不及红蓝宝石,有人认为它只是半宝石。但正因如此,它价格也低些,并容易加工。它可以切割成各种形状,而且体积较大,因此制成的首饰格外引人注目,深得美欧女士喜爱。特别是当人们得知《泰坦尼克号》中影星温斯莱特所佩戴的“海洋之星”就是坦桑蓝之后,市场价格不断上扬。

简介

英文名称

Zoisite(tanzanite);

矿物(岩石)名称

黝帘石;

天然玉石基本名称

坦桑石和黝帘石;

化学成分

Ca2Al3(SiO4)3(OH),可含有V、Cr、Mn等元素;

结晶状态

晶质体;

晶系

斜方晶系;

晶体习性

柱状或板柱状;

常见颜色

坦桑石呈蓝、紫蓝至蓝紫色;其它呈褐色、黄绿色、粉色;

光泽

玻璃光泽;

解理

一组完全解理;

摩氏硬度

6.5-7;

密度

3.35(+0.10,-0.25)g/cm3;

光性特征

非均质体,二轴昌,正光性;

多色性

三色性,坦桑石,强,蓝色,紫红色和绿黄色;褐色,强,绿色,紫色和浅蓝色;黄绿色,强,暗蓝色,黄绿色和紫色;

折射率

1.691-1.700(±0.005);

双折射率

0.008-0.013;

紫外荧光

无;

吸收光谱

595、528、455nm吸收线;

放大检查

气液包体、阳起石、石墨和十字石等矿物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稀少);

典故

在《水手月亮》漫画版第三卷中,地场卫曾说道:“蓝紫色的叫旦沙奈别石(这应该是翻译的问题了),别名蓝色赛西达,是狄花尼(又是翻译的问题……)出产的。”此话确是一点也不假。

原来,黝帘石是一种钙铝硅酸盐矿物。20世纪60年代末,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蓝色至青莲色的透明黝帘石晶体,经过人们的琢磨和加工制作,成为一种宝石,虽很美,但不被世人所承认。1967年,英国成立了泰芬尼宝石公司,该公司注意到坦桑尼亚的蓝色黝帘石是可以开发的宝石资源,遂即刻意开采,并融入先进的宝石加工工艺,他们把琢磨出的蓝色宝石取名为“坦桑石”,推荐到世界宝石市场,立刻身价倍增,供不应求,丑小鸭变成金凤凰,现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一种饰用宝石。

这便是蓝色赛西达的由来。

名字由来

名称来源:Ite在英文中有从属物之意,因而四天王的名字均可照此拆分解读。Zoisite可拆分为Zois和Ite,Zois出自该宝石的发现者--Baron Sigismund Zois von Edelstein,斯洛文尼亚一名贵族的名字。

坦桑蓝

这是一种世界公认的新兴宝石。这种宝石首次于1967年在赤道雪山脚下的阿鲁沙地区被发现。为纪念当时新成立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它被命名为坦桑蓝(TANZANITE)。

中国的宝石业界对它有如下评述:“坦桑石,宝石级黝帘石,是一种含钙、铝的硅酸盐,化学式为 Ca2Al3Si3O12(OH)。未经加热处理的黝帘石呈淡红紫色、淡黄绿色和蓝色,加热处理后的黝帘石呈带紫的靛蓝色。硬度6,密度3.35g/cm3,折光率1.690——1.705, 双折射率0.009。黝帘石与蓝宝石相似之处是靛蓝的颜色,区别在于:黝帘石的靛蓝色鲜艳、均一,见不到色带或生长线;多色性明显,从不同方向观察有紫、绿、蓝三色变化,在某一 方向可以见到紫红的色彩;硬度低,用锉刀可以刻划。黝帘石是最新崛起的宝石品种,因颜色漂亮受到人们喜爱。”

其它信息

事实上,只有顶级和A级坦桑蓝才具有上面所说的全部特征。B级坦桑蓝呈深紫色,呈现较少的颜色变化,C级呈淡紫色,从不同角度看只有颜色深浅不同。但各种级别的坦桑蓝在晶莹、纯净和折光率方面则是相同的。而且作为成品,即使具有颜色上的特征,如果在材质和切割,打磨方面达不到要求,也不可能具有相应的等级。过去中国国内珠宝业界称“TANZANITE”为坦桑石,主要着眼于它与蓝宝石的不同,现在改称坦桑蓝,以一字之差强调它与蓝宝石的相同之处。

到目前为止,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市附近地区是坦桑蓝的唯一产地。坦桑矿业部长说这是上帝对坦桑人民的赐予。1997年,一个中国个体商人出六万美元,在坦桑首都买下一枚顶级的坦桑蓝,创下当时天价。目前,坦桑蓝在美国市场销路较好。随着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女儿分别在2000年和1998年访问坦桑蓝的产地--阿鲁沙,坦桑蓝在美国市场价格已经升至与红宝石相仿。

与三年前相比,坦桑蓝的价格在坦桑国内也上涨了三倍。顶级和A 级坦桑蓝的市场价为每克拉300 美元以上,B 级在150 美元左右,C 级一般也要数十至100 美元。特殊制作精致的品种价格不在此限。我们可以在当地的金店内看见数万美元一枚的坦桑蓝。

坦桑尼亚虽然拥有坦桑蓝这样宝贵的资源,但是却没有因此而得到应有的效益。这主要是因为,

1、 坦桑蓝的开采管理比较混乱,当地人无秩序的乱挖,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矿床。

2、 只有英国和印巴宝石商掌握对坦桑蓝最好的加工技术,他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加工设备,同时也把很多原料送到国外加工。当地商人加工的坦桑蓝质量达不到相应要求,又无外销能力,只得就地低价出售。

3、 坦桑该国没有成熟的宝石市场,其内销和出口都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坦桑当地的宝石商人每年要去开罗或拉斯维加斯的国际宝石交易会出售他们的宝石(包括坦桑蓝)。另外,政府对宝石交易缺乏有效控制。很多坦桑蓝被走私出口。

目前,坦桑政府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他们逐步采取了保护矿区和控制非法交易的措施。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国内生产和销售机制,还不能作到利用宝贵资源取得应有效益。

坦桑石也有许多仿制品,但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合成镁橄榄石,俄罗斯人制造。而某些商家曾经称其为“合成坦桑石”,实验室合成的镁橄榄石通常具有和橄榄石相似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经化学分析得知有铁、钒、钴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使其呈现蓝紫色外观。

各种色调的坦桑石在中国是罕有的珍品

坦桑石(Tanzanite)被发现的年代比较晚,直到1967年才为人所知。但随后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一举成名,宝石专家们兴奋地称其为20 世纪的“世纪宝石”。独一无二的产地和颜色让人们对它非常着迷,全球约90%的坦桑石(Tanzanite)均是经由ICA(国际彩色宝石协会——彩色宝 石行业的领军者,实力雄厚,所属会员极为重视商业道德)的会员进行销售,以避免这种宝石会被不专业的商人经手,取而代之的是相当可信赖的销售管道。这也就 是我们为何在国内很难看到高品质坦桑石(Tanzanite)的原因之一。

中国听说过坦桑蓝宝石的人寥寥无几,一般人最多只知道钻石和红蓝宝石。这种宝石新品种是1967年才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它出产于坦北部城市阿鲁沙附近、世界著名旅游点乞力马扎罗山脚下。这是世界上的唯一产地。据说,闪电点燃了一场草原大火,火后这种本来同其他石头混杂在一起的、呈土黄色的矿石变成了蓝色。放牛路过此地的马赛游牧民便把这可爱的蓝晶体收藏起来。消息传出后,四处寻找新品种的珠宝商便来打探。1969年,纽约的Tiffany公司就以出产国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宝石--Tanzanite,并把它迅速推向国际珠宝市场。

至今最大的市场仍在北美,每年出产的坦桑蓝80%是销往美国,高达3亿多美元,其次是欧洲,据说香港也有少量出售。这种稀有的宝石呈湛蓝色,有的略偏紫,有的从不同角度看去或蓝或紫或金黄。坦桑蓝看上去清澈温馨,有人把浅色的坦桑蓝比喻成著名影星泰勒的眼睛。由于这种宝石的硬度不及红蓝宝石,有人认为它只是半宝石。但正因如此,它价格也低些,并容易加工。它可以切割成各种形状,而且体积较大,因此制成的首饰格外引人注目,深得美欧女士喜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