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延闿墓 |
释义 | 简介谭延闿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灵谷寺东北侧,钟山东峰下。 谭延闿,湖南茶陵县人,是民国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任参议院院长、民政部长、湖南省长兼督军、民国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又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1日在南京参加军事检阅中风去世。墓园由关颂声等人设计,占地300余亩,1932年12月建成。其设计一改通常陵墓讲求对称、程式化的布局常规。充分利用泉石著胜、林壑深秀的自然条件,倚山构筑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园林风格的墓园,在陵园建筑史上很有特色。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灵谷寺东北侧,钟山东峰下。有一碑池,池中赑屃驮一石碑,上书“灵谷深松”。其实,这块碑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蒋介石题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阎之墓”字样,1949年后才被改写的。 绕过这座碑池,就是通向谭延闿墓地的甬道。谭延闿墓的工程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关颂声、朱彬、杨廷宝于1931年设计,建造者是申泰兴记及蔡春记营造厂。 1933年落成,历时一年半,耗资约20多万元。谭墓的设计是煞费苦心的,为了有别于中山陵的严谨对称的格局,设计者们利用原有山水地势,因地制宜运用园林设计手法,将谭墓构筑成曲折幽深,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 谭延闿墓共分龙池、广场、祭堂、墓室(宝顶)4个部分。在“灵谷深松”碑前的路南是龙池,约5米见方,围以石栏。池壁镶龙头2个,1个出水,1个进水。龙池原是历史名泉。据说这泉水有八大功效: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磕、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经过“灵谷深松”碑,向墓地方向行约 20米,为谭延闿墓第一道南湖石牌坊;400米长的甬道尽头,有一小石桥,过桥便是墓前广场。广场呈椭圆形,广场四周古木参天,树荫蔽日,清静幽雅,极具山野之趣,其中央有一椭圆形花台,植松、竹、梅。广场东北角有四楹三开间汉白玉石牌坊一座,牌坊柱上刻有楹联一副:凤翙鹰扬一代羽仪尊上国;龙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 谭延闿墓山坡上还有一通青石国葬命令碑,碑的正中刻有“功在党国”四字,碑额刻有国民党的党徽,现字迹与图案了无。过牌坊,沿水泥墓道拾级而上,可达祭堂。祭堂坐北面南,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祭堂内的天花、梁、椽、檐、墙壁均贴金粉绘,工笔画彩,富丽堂煌。从祭堂再顺墓道往上行,就是墓室。墓室坐落于水泥平台中央,直径9.5米,高3.5米,原内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覆花岗石。原墓在“文革”中被毁。1981年国家拨款按历史原貌重新修葺,墓内葬有谭延闿的骨灰罐。墓包前的汉白玉石祭桌,也是当年谭墓的原物。 人物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