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文松 |
释义 | 博士生导师。1963年2月20日出生,籍贯浙江省桐乡市。 现任职务: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生化工程研究所所长 动物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 从事专业: 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教育经历 1980.9-1982.7 浙江省杭州化工学校 高中中专 化工机械 1988.9-1990.7 华东化工学院 硕 士 化学工程 1990.9-1993.7 华东理工大学 博士 化学工程 博士学位论文:杂交瘤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及其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 工作经历 1982-1988 浙江省桐乡农药厂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3-1995 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5-1998 华东理工大学 副教授 1997 德国Bielefeld大学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所 客座教授 1996- 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 所长 动物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 主任 1998- 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博导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常务副主任 荣誉和奖励 1996年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 1998年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 1999-2000年获上海市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荣获“立达”奖教金。 2000年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当前研究领域和方向 1.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设计和强化操作规律; 基于代谢工程的动物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优化策略; 动物细胞大规模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研究及无血清培养基研制。 2. 人体干细胞生物工程 体外培养环境对人体造血干细胞生长、生物学功能和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生理物理机制; 人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技术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 3. 人体组织工程 体外培养过程中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功能老化规律与延缓策略; 种子细胞体外大量扩增技术与生物反应器优化操作; 组织工程中的流体力学和物质传递现象; 人体双层活性皮肤组织体外构建技术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 主要科研项目 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 1.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技术与临床应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1996-2000),专题编号:96-C02-03-03,100万元。 2. 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技术与临床应用,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1996-1999),项目编号:965419002,80万元。 3. 反应器中细胞与气泡相互作用的流体力学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2000),项目批准号:29706004,12万元。 4. 人工皮肤组织工程研究,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1999-2000),编号:102-09-05-04,40万元。 5. 人体造血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1999-2000),编号:102-12-08-01,150万元。 6. 人体皮肤组织工程研究,国家“863”计划现代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2001-2003),课题编号:2001AA216041,153万元。 7. 人体造血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重大项目(2000-2003),编号:004319003,500万元。 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 1. 组织工程构建人工皮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项目(1999-2004),编号:G1999054309,87万元。 2. 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平台,“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2002-2005),课题编号:2002AA2Z344D,400万元。 3. 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体外大量扩增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组织器官工程重大专项(2003-2005),课题编号:2003AA205120,240万元。 4. 动物细胞高密度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及Fc-INFa2b生产过程开发,上海市重点攻关计划(2003-2006),课题编号:034319221,30万元。 发明专利 已授权专利: 细胞灌注培养过程中的细胞截留分离方法及其装置,ZL 00 116518.6,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已申请专利: 1. 用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系统 200310109169.2,2003年12月8日。 2. 造血细胞连续灌注悬浮培养过程细胞沉降截留装置 200310109264.2,2003年12月10日。 3. 一种CIK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200310109565.5,2003年12月19日。 4. 由脐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生成巨核细胞的方法 200310122982.3,2003年12月30日。 5. 造血细胞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的灌注培养方法 200410015668.X,2004年1月5日。 6. 一种造血细胞灌注培养方法和装置 200410016212.5,2004年2月11日。 7. 用于皮肤角质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无血清培养基 200410016367.9,2004年2月17日。 8. 双层活性皮肤体外构建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系统 200410016651.6,2004年3月1日。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方法 200410017587.3,2004年4月9日。 10.三维立体培养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方法 200410017588.8,2004年4月9日。 11.采用生物反应器制备双层活性人工皮肤组织的方法 200410017155.2,2004年3月24日。 代表性论文(发表论文总数:116篇) 1. Tan, W. S., Chen, Y. L. and Dai, G. C. (1993) Growth and damage of continuous suspension cultured hybridoma cells (2F7) in an agitated bioreactor with and without bubble entrainment or sparging. In: Bioreactor & Bioprocess Fluid Dynamics. A. W. Nienow (ed.), pp.153-161, BHR Group Series No.5,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 London. 2. Tan, W. S., Dai, G. C. and Chen, Y. L. (1994)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s of cell-bubble interactions using a foam fractionation technique. Cytotechnology, 15: 321-328. 3. Tan, WS, Dai, GC, Ye, W and Shen, JP (1995) Local flow behavior of the liquid phase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 for potential use in animal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7: B31-B36. 4. 谭文松,戴干策,陈因良 (1996) 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设计原理,生物工程学报,12(2): 152-157。 5. 谭文松,戴干策,陈志宏,陈因良 (1996) 动物细胞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的死亡速率,生物工程学报,12(4): 471-476。 6. Zhao, J., Tan, W. S., Yu, J. T. (1997) On line estimation of oxygen uptake rate for insect cells growing in a modified spinner flask. Biotechnology Techniques. 11(10): 755-760. 7. Zhang X-B, Tan W-S, Cai H-B,Zhao J,Chen J-D, Yu J-T: Effects of Flt-3 lig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ytokines on ex vivo expansion of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xp Hematol, 1999; 27(7): Supplement1:112.. 8. Wen, Z. Y., Tan, W. S. (1999)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cell-bubble attachment in bubble columns using foam flotation techniques. Biotechnol. Tech., 13: 131-135. 9. Zhang, X. B., Cai, H. B., Zhao, J., Tan, W. S., Yu, J. T. (1999) Influence of FL on ex vivo expans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s from cord blood in long-term liquid cultures, Chinese J. Biotechnol., 15: 189-194. 10. 周亚竞,谭文松,赵佼,华平,孙祥明,俞俊棠(2000)应用动力学方法在线检测Vero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摄氧率,生物工程学报,16(4):525-527。 11. Sun, X. M., Zhang, Y. X., Tan, W. S., Zhou, Y. J., Hua, P. (2000) Attachment kinetics of Vero cells onto CT-3 microcarriers. J. Biosci. Bioeng., 90(1): 32-36. 12. Zhao, J., Dai, H., Tan, W. S. (2000) Influence of mixing design on serum-free cultivation of insect cells in spinner flasks. J. Chem. Indust. Eng. (China), 51(Suppl.): 101-104. 13. 邓明安,周燕,华平,谭文松(2001)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培养系统中的生长代谢特性,生物工程学报,17(3):336-338。 14. 康自珍,蔡海波,徐莉,谭文松(2001)不同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纯度变化的研究,免疫学杂志,17(5):385-387。 15. Ouyang, A. L., Zhou, Y., Hua, P., Tan, W. S. (2002) The Effect of low oxygen tension on the in-vitro life span of mouse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Enzy. Microb. Technol., 30:817-821。 16. 王斌,康自珍,迟占有,谭文松(2002)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生物工程学报,18(3):343-347。 17.徐莉,康自珍,王斌,蔡海波,谭文松(2002)两步法从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学杂志,18(5):393-396。 18.周燕,欧阳安力,华平,谭文松(2002)抗氧化剂对皮肤角质细胞体外寿命的影响,生物工程学报,18(5): 630-633。 19.周燕,邓明安,华平,谭文松(2003)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扩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7(2): 89-92。 20.王建超,周燕,华平,邹勇,谭文松,钱永清(2003)应用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实验研究,畜牧兽医学报,34(6):573-576。 21.王斌,康自珍,迟占有,徐莉,谭文松(2003)脐血CD34+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4(2):74-77。 22.陈卫,周燕,华平,谭文松 (2003) 以组织工程技术构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9(5):467-470。 23.迟占有,夏泉鸣,康自珍,谭文松,戴干策(2003)造血细胞体外悬浮培养和生物反应器开发,生物工程学报,19(5):587-592。 24.秦晓亮,康自珍,蔡海波,谭文松(2003)不同激活方式影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的扩增与活性,免疫学杂志,19(6):439-442。 25.文德敏,周燕,华平,谭文松(2004)人胚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长期培养及体外成骨特性,华东理工大学学报,30(3):250-253。 26.张淑香,李东晓,朱明龙,周燕,谭文松,张嗣良(2004)杂交瘤细胞流加培养中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代谢控制,化工学报,55(2):247-25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