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仓穿山
释义

太仓境内曾有一座真山,地处今归庄东南的帆山村境内。属于浙江天目山余脉。因山有洞通南北往来,故名穿山(又名凡山)。

(现穿山遗址在太仓市沙溪镇归庄乡凡山村境内)

可惜,在毛主席时期为开通沙溪到璜泾的公路时,开山取石,导致穿山之一胜景永远成为记忆。

穿山既有真山嶙峋气势,又有假山的灵秀精巧。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和更远年代的海浪冲激,使岩石风化剥蚀如雕刻,成了奇妙的天然景观。旧时穿山,有大小庙宇多处,山顶有玉皇殿,山南麓有一凹进如洞的石室,名为佛龛,内有石佛,颇为玲珑。并有夕阳坡、立马台、读书台、天门顶、降帆峰等名胜。进山门后,拾级而上,共有124级直至山颠,风光无限。山上胜景历历,山下园林处处,据记载,明清期间,方圆二三里绕山而筑的大小园林有十一处之多,各具风格,互显千秋。穿山还是抗击外来侵略的革命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穿山是游击根据地,太仓解放后第一任县长浦太福和地下工作干部就在穿山脚下开展革命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集山光水色、文物胜迹、明清遗址于一山的穿山胜地已不复存在,穿山的秀丽风貌,只能在记忆和史书中寻找它的踪迹。从地方志与留存的诗文可知,在明代时,穿山已有景点14处,曰降帆岩、曰崩云磴、曰石拂龛、曰钓鳌台、曰天门顶、曰辗舆坡、曰立马台、曰夕阳坡、曰起运峰、曰龟跌趾、曰倚天壁、曰仙人岩、曰丛篁涧、曰臂弯洞。明庆历年间有个叫赵枢生的还专门勒石刻诗,以纪这14处景点。

明代的陆钺还专门撰写了《穿山志》,可见穿山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历代吟诵穿山的诗文,汇编一书,绰绰有余。所谓山不在高,有景则灵;峰不在峻,有诗则传。山因名人增其名,人藉名山更出名,历来如此。且读读文徵明的《穿山晚翠亭》诗吧:“栏槛涵清瞰水流,四时交翠总芳辰,春光过眼无多日,暮景荣身有几人?绿竹苍松同晚节,落花飞絮各风尘,高情最是庭前树,应有清风万古新。”与唐伯虎、仇十洲等并列为明吴门四家的大画家沈周的咏《穿山》诗最有意思:“遍观天下山多少,唯有穿山山最小,巍然一洞洞然开,未必此中无可宝。”大画家画之犹嫌不尽兴尽意,还诗之咏之,美景动人此为例。清代大诗人吴梅村对家乡的穿山更是情有独钟,诗曰:“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穿山有如此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僧人的慧眼能放过?据老人回忆:光寺庙就有好几座,有玉皇殿、真武庙等。据说太仓双凤镇的寺庙供奉同样的玉皇大帝神像,但双凤的只能称玉皇阁,不能称玉皇殿,因为规格是不一样的,可见穿山寺庙在当时的地位。

除了人文景观外,穿山还有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即此山盛产金灯花与骨牌草。金灯花,学名石蒜,太仓民间称其为螳螂花,亦称龙爪花。此花有秆无叶,花叶不相见,常不经意间拔地而出,且花开迅速,加之花型奇特,花色艳丽,颇受乡民喜爱,民间还有“忽地笑”、“叶落花挺”等雅号。金灯花还是一味中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明清时,太仓人还有专门结伴到穿山去看金灯花的,并留下了多首观赏金灯花的诗。如“花繁山骨隐,花艳石色赤”,“小山着意留残照,野火何心占早秋。”骨牌草就更奇特了,此草长在岩石缝中,据说其草叶背面有各各不一的牌九图案,若下功夫,能找满一副呢,因此不少孩子专门去寻找,成为乐事之一。更难得,此草除了穿山,外地不见记载,很可能是草中之孤本。

如今山已不存,骨牌草自然物种消失了。

嘉靖本《太仓州志·山》云:太仓山唯穿山为天作,在州东北五十里(今太仓市归庄帆山村境内)。高一十七丈,周三百五十步,中有石洞通南北往来,相传海中岛也。可惜的是1952年穿山的山石全部被开采作为基建之用,如今已荡然无存矣。虽说这座穿山不过是一“培塿”而已,然而在诗人笔下,却是“势削悬崖”、“苍然飞动”这种极具遒劲的生命力使大海为之低回,白云为之徘徊。除此之外,诗人还将目光从对穿山的自然风貌移向山间的人文旧迹的探访:“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这种颓败的陈迹不禁让诗人感到郁闷和不满。虽淡淡的写来,却引出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也正是诗人卒其章、显其志的用意所在:“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它不会只是静卧乡野的蒿莱之中,它还会长大,并且还将振翮高飞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