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白山
释义

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简介

地理区位

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主要特征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太白山以其高、寒、险、奇、秀富饶和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于华夏。“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祠记》写道:“雍州西南界于粱,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已也”;元代朱铎《太白山》诗申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诗句;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昕《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可是太白山盛夏积雪之景色奇丽、时间之久、蔚为奇观,银光四射,百里可见。非夸张于虚构,确实来历已久。

太白山由于地质地貌、山岳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奇花异草、人文历史构成了完美的景观体系,是最佳的生态旅游景区。

太白山的气候

分界线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象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使南北气候有了产生明显的差异。

垂直地带性分布

太白山以其巨大的高山落差,形成了太白山独有的气候特点,气候随海拔而变的垂直递减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估计在0.4-0.5℃之间。在特有的气候环境下动植物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根据气候和植被的特点,由下向上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山寒带五个明显气候带。太白山气温千变万化的特点,古诗云: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更有:“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寒,赤壁黄绿白兰紫,春夏秋冬难分辩。”的佳句。

动植物资源

太白山的植物

太白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其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从木本到草本,温带、寒温带、亚热带植物共生一林,共繁共荣。在复杂多变的地体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开成了太白山特有种和新种,已知太白山有种子植物126科,597属,1850余种,有中国特有属25个,还有蕨类植物110种,藓类植物257种。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植物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独叶草、红豆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扦、狭叶萍耳小草等20余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这些珍稀植物可谓是大自然赐于太白的“稀世瑰宝”。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达510种,其中不少是药中质优名贵之品。更有趣的是,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冠以“太白”二字。如太白贝母、太白黑人参、太白黄连、太白三七、太白茶、太白米、太白花、太白鹿角、太白黄精,太白艾,太白美花草、太白树和太白手儿参等等。人们把百余草药称“三七”药,俗称“太白七十二样七”,已有50余种被载入《陕西省中草药》一书中。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淀粉糖类植物近百种;油脂植物150种;单宁植物60余种;纤维植物百余种;芳香植物70余种。此外还有树脂植物,橡胶植物,染料植物等多种,这里还生长有少种属,单种属植物和国家保护植物。素有“太白无闲草,遍地都是宝”的盛誉。

太白山的动物

太白山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区内有森林动物及昆虫2007余种,野生脊椎动物有334种,其中兽类72种,鸟类218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6种,鱼类8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37种,其中一级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林麝5种,二级动物有:锦鸡、大鲵、中华虎凤蝶等28种,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地质构造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个个高山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当地老人都称其为“神湖”,实则为“冰蚀湖”。这些冰蚀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台、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由拔仙台环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第四纪冰川所特有的地形地貌历历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谓是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太白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顶终年积雪,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奇观。

太白山景观特点

太白山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重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古枫垂阴,沟壑幽深。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山武银蛇,温泉吐雾。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神奇,“斗母奇峰”的挺秀,“平安云海”的怡然;“骆驼神树”、“放羊古寺”的传说,“菩萨大殿”夕日的恢弘,这里,不仅一山一水、一沟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别致、优美,就连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树一枝也都那样美妙、神奇。踩着如茵的绿地,林海茫茫,浓阴匝地,灿烂的阳光透过如伞的树冠,金黄的光斑洒满蜿蜒的小径;呼啸的山风掠过头顶的树梢,遥远的呼吁声在林中回荡。脚下,古道蜿蜒、曲径通幽。鸟儿在耳边鸣唱,秋虫在溪边弹琴。,远望山岭青翠,层峦叠嶂,飞瀑流泉,风光宜人。近看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飞燕舞,风光诱人。此时此刻,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怀幽之情悄然而至。宁静深沉的森林,清新湿润的空气,怎不令人陶醉与神往。

人文环境

景点介绍

(1)拔仙绝顶--又名八仙台,海拔3767.2米,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为太白山绝顶,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西宽东窄,面积约8.4公顷。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顶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早观日出,晚看夕阳,流光溢彩,霞光万丈,令人心旷神怡。

(2)千年冰洞--在大爷海东侧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许多游人到此,必攀崖进洞,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游客多以取山巅之冰为一大乐事,有的还带到山下,竞相炫耀。

(3)天池明珠--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个高山湖泊,系冰川遗迹之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印月映日,呈串珠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被誉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边常有白顶溪鸲小鸟,飞行敏捷,鸣声啾啾,见人不惧,飞临水面,衔取湖中草叶,人称"净池鸟"、"净水童子"。

(4)太白积雪--太白山终年积雪,奇特壮观,历来为文人所赞颂。从春至秋,中低山野花盛开,姹紫嫣红,叶红似火,果挂枝头,山巅白雪覆盖,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格外壮丽,留下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佳话。

(5)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6)垂直景观--太白山植被、气候、土壤、动物,均以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景观带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个景观带:栓皮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锐齿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1800米)、辽东栎景观林带(海拔1800--2300米)、红桦景观林带(海拔2300--2600米)、牛皮桦景观林带(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观林带(海拔2800--3200米)、太白红杉景观林带(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海拔3400米以上)。还可以感受到从暖温带至寒带不同的气候景观,也可看到各景观带内的珍禽异兽。

(7)平安云海--太白山千峰竟秀,万壑藏云,中高山地带常见云海霭雾,尤以平安云海最为壮观。平安寺周围,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变幻无穷,景象万千,身临其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太白山传说

当年金渠酒坊派了两个小伙计,抬着一坛酒到斜谷关参加品酒会,时值炎夏,小伙计口渴,在行路中又找不到水喝,苦于无法,只好偷酒解渴,边走边喝。后来,碰见了一溪山水,便歇下来喝水解渴,顺便打开酒坛盖子一看,两个小伙计大吃一惊,坛里的酒不觉被他们喝去近半,这样如何交得了差,怎么办?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掺进山水,以便蒙混过去。谁料,到了品酒会上,品酒的人打开酒坛,斟满杯品尝,却异香扑鼻.

“一滴酒露落下口,千粒珍珠滚下喉”,那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回味无穷,妙不可言,结果名列榜首,挂了头彩。回来后掌柜问及原委,并顺山溪查水源,原是太白山流出的雪花水,此水蜿蜒流经太白山中,过岩层,滤砂砾,穿泥煤,既起了清洁作用,又带入不少矿物质。因而不惟水质清澈,又有矿物质的作用,故最适于酿酒。从此,金渠酒的名声不胫而走,三秦大地遂有“名酒产地有良泉,更需精酷过严关。借得太白灵池水,酿成玉液醉八仙”的美谈。

到了唐代,金渠酒因唐玄宗、杨贵妃、韩愈、杜甫、苏东坡等名人、骚客曾游过终年积雪的太白山,饮用过此酒,名声更为大振。天宝元年,诗圣李白奉诏从西蜀经褒斜赴长安,路过酒城,即开杯畅饮,赞口不绝,酩酊中吟成千古绝篇《蜀道难》,后人为纪念李白,建造了“太白庙”,把酒命名为太白酒。

清末民初西京(西安)南大街“万寿酒店”和东大街大差市“积美酒店”两大名号首先使用“老太白”酒标瓶装上市,这两个系列的太白酒瓶装商标启用时间为1910年前后,所以说百年老店毫不夸张。

太白酒沿用传统酿酒工艺,选用上等高粱、大麦、豌豆为原料,取太白山主峰——海拔3666米的融雪水,采用老法续渣,泥封窖池,悠火馏酒,掐头去尾,精工酿制而成。其酒液色清透明,香甜醇厚,芬芳爽口,甘润柔和,回味怡畅,风味独特,著称于世。

太白山古道线路

1、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口—下白云—上白云—骆驼树—大殿—斗母宫—平安寺—明星寺—放养寺—文公庙—大爷海—拔仙台。

2、太白县塘口—太白庙—娘娘庙祠—鳌山—雷公殿—莲花寺—拔仙台。

3、太白县鹦鸽镇—羊皮沟—高马头—栓牛橛—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文公庙—大爷海—拔仙台。

太白山的宗教及文化内涵

太白山是一座宗教名山,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太白山也是一座佛教禅林,其代表寺院就是山上的平安寺和黑河峪口的仙游寺等。这些庙宇中的神像、雕刻、壁画、碑碣、楹联等,也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观赏价值。也都会成为太白山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道、佛、儒三教在太白山相融相通。拔仙台曾建有一座三圣殿(三圣老,指老子、孔子、佛祖释迦牟尼),门上的楹联开宗明义。上联是“植松树栽桃李树栋梁九州昌盛万木荣”:下联是“想忠恕念慈悲思感应三教同源一心境”。这在全国其他宗教名山是很少见的。

山上寺庙建筑风格迥异,既有明清古建,又有当代修复的仿古建筑和民居形式,规模较小,有的年久失修,残破败落。一些庙宇还保存有许多楹联、匾牌、画像等,是研究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还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神话故事、传说典故、传统庙会、民间艺术、名优特产等社会文化。

太白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文化,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唐宋以来,有数十位古今名人学士曾慕名游览太白山,留下1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登太白山》诗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随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雪木曾长期隐居太白山下,写出了《槲叶集》。近代,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上太白山,写出了《太白山纪游歌》,盛赞太白山美景。

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谴武则大”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伺记》写道:“雍州五南界于粱,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淌已也”;元代朱锋《太白山》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了起”之诗句;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浩然”;明代王听《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颠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

太白山以自身雄奇、高危、清寒、神秘多彩的身姿和文人骚客写下的许多咏太白山的诗篇及现存的历史文物和众多的遗址还有与太白山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是太白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证明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蕴含的文化精神。

历史相关

太白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夏商时称“物山”,周代称“太乙山”,至魏晋始称“太白山”。历代帝王对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自隋、唐以来,眉县汤峪便是关中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先后建有凤泉宫、凤泉汤、唐子城等行宫。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名人学士也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吟诗作画,“太白泼墨山”便传说为李白历作诗之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人称“药王”,长年隐居太白山中,研究太白山中草药为民治病,太白山中至今还遗留有他采药走过的栈道的捣药的碓窝。而药王的传说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7月,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从此太白山这位养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聘婷少女才向人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讲述她传奇的故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境内,公园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重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古枫垂阴,沟壑幽深。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温泉吐雾。被誉为眉县八景之一的“凤泉神泽”、“鱼洞仙音”,会使人怡然自乐;传说中的“唐子城”、“二郎阁”、“牛窑”、“神女碑”会把你引入美丽的童话世界;神功石、泼墨山、世外桃源、开天关、七女峰会使你身临其境,游兴大发。这里,不仅一山一水、一沟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别致、优美,就连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树一枝也都那样美妙、神奇。

巨大的高差,形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气候、动植物带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松栎类景观林、桦木景观林、冷杉景观林、落叶桦景观林和高山灌丛景观林等五个景观林带,界限清晰,色调鲜明。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在太白山复杂多变的地体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开成了太白山特有种和新种,如太白红杉、眉柳、太白参、太白乌头、太白贝母、太白忍冬等。园内共有种子植物1850种。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杄、狭叶瓶尔小草等9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公园内有森林动物、昆虫16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红腹角雉、苏门羚、大鲵等7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回归大自然提供发良好场所。茂密的原始森林,能有效地调节气候、吸碳制氧、消除烟尘、吸收毒气、杀灭细菌、隔音消声、净化水源、美化环境改造人类生活环境。经西安医科大学教研室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测定,太白山森林公园内空气离子日平均浓度为15000个/cm3,最高值为25000/cm3,是进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园内天然矿泉水井水温达70.9℃,水中含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份和微量元素,为优质医疗矿泉水,对各种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漫步园内,踩着如茵的绿地,林海茫茫,浓阴匝地,灿烂的阳光透过如伞的树冠,金黄的光斑洒满蜿蜒的小径;呼啸的山风掠过头顶的树梢,遥远的呼吁声在林中回荡。脚下,古道蜿蜒、曲径通幽。鸟儿在耳边鸣唱,秋虫在溪边弹琴。而或乘坐缆车在林间穿行,远望山岭青翠,层峦叠嶂,飞瀑流泉,风光宜人。近看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飞燕舞,风光诱人。此时此刻,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怀幽之情悄然而至。宁静深沉的森林,清新湿润的空气,怎不令人陶醉与神往。

通过近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宝鸡旅游业的龙头,列为陕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八大旅游景区之一。目前,太白山旅游区围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已达近7亿元人民币,开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配套服务体系。区内现有宾馆饭店20余家,床位5000余张,游泳、娱乐设施120多家,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中一处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以及教学、科学考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太白山徒步穿越攻略

线路一:太白轻装穿越 赏金色落叶松

景区正门进入太白山乘车到达下板寺(建议坐览车)--上板寺--小文公庙--大文公庙--大爷海接待站住宿,徒步13公里左右。登太白山顶峰拔仙台日出—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三合宫--铁甲树—座车返回西安 路程约30公里

时间:2天

最轻松的穿越线路

路线二:都督门-铁甲树南南穿越

厚昣子——老县城——都督门——老庙子——跑马梁——大爷海——拔仙台——南天门——铁甲树——厚昣子

太白穿越经典线路之一,一路可体验石海大梁、林海、云海和高山湖泊的景色,拔高强度大,一般徒步需3天时间,来回乘车一天。

穿越时间: 4天

海拔高度:最高3767,大部分时间3000米以上。

路线三:都督门-鹦哥或营头

厚昣子——老县城——都督门——老庙子——跑马梁——大爷海——大文公——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鹦哥或营头

太白穿越最经典线路。秦岭所有壮丽景色均可一览无遗,也是最艰苦的穿越线路,一般徒步需4天,来回乘车一天。

穿越时间: 5天

海拔高度:最高3767,大部分时间3000米以上。

路线四:铁甲树--鹦哥或营头

厚昣子——铁甲树——三合宫----南天门——大爷海——大文公——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鹦哥或营头

常规路线。如体力一般还可到大文公后从汤峪坐索道出。景色也非常美,但缺少在无边无际大梁上行走的一段路线。

穿越时间: 4天

海拔高度:最高3767,大部分时间3000米以上。

路线五:六家村---南塬村环形穿越路线

鹦鸽--六家村--三彩霞--南海沟--鸡上架--鬼推磨--南天门--天上--阎王碥--东塬--万仙阵--雷公庙--跑马梁--大爷海--大文公--明星寺--平安寺---羊皮沟--南塬村--六家村

太白山最经典穿越经典线路之一,一路可体验太白山奇特名称著称的精彩路段,石海 大梁、林海、云海和高山湖泊的景色,拔高强度大,一般徒步需5天时间。太白山北坡超级自虐路线,景色一流。

穿越时间: 4天

海拔高度:最高3767,大部分时间3000米以上。

注意事项

太白山沿途都有水源,取水方便,但建议还是时刻保留1.5升左右的储水以备不时之需。

如10月以后去太白山,一定注意防寒。9、10月份顶峰白天气温都可能在零下。装备方面可参考以下装备清单。

帐篷、背包、睡袋、防潮垫、地席、气炉、气罐、双人锅、头灯、备用电池、水壶、雨衣、身份证件、火种、防晒霜、卫生用品、手套、帽子、墨镜、高帮登山鞋、袜子三双、衣服两层

上衣:防寒耐磨风衣;内层:保暖内衣,如求稳妥中间可加上抓绒衣。

裤子:防风耐磨运动裤;内层:保暖内衣两件以上。

食品:巧克力、水、应急口粮(压缩饼干)。

药品:黄连素、感冒药、眼药水、创可贴、白药、氟派酸等。

补充:受全球变暖影响,5月份冰雪开始消融,山顶五月份气温在十几度左右,由于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到了7、8月份除,冰洞外,雪完全消融,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价格:海拔2800米处的汽车终点站,一套标准间一夜住房价在200元以上最高时可达500元.餐饮价格中,主食在10元以上,小吃在5元以上.

交通信息 乘西安至眉县的客车眉县常兴路口下(潘家村客运站乘车,7:10-18:00每30分钟一趟,票价15元/人),再乘去眉县汤峪口的中巴,至太白山脚下,票价4元/人或从西安可直接包车到厚畛子乡或营头镇,中巴车包车费我们花了500元,据当地人说300元能拿下。路上时间约为5小时。

乘坐西安至眉县客车眉县槐芽东站下车(火车站对面的陕西省长途汽车站乘车,票价23.5元/人),再乘去汤峪口的车,票价1.2元/人,沿途经过红崖头村猕猴桃产业园。

乘坐去汤峪口的旅游专车(西安火车站乘车,票价9.5元/人,每天仅一趟,15:00发车,18:00到达)

自驾车沿西宝高速公路到绛帐路口前1000米下高速路(有路牌),路桥费50元/车次

在水司乘坐太白森林公园的专车,票价20元/人 食宿 登太白山旅游一般需要3-5天,可找当地导游,费用一般为每天60元。除汤谷旅游路线旅游接待站外,其它路线进城之后只有投宿道观,如自带食物、帐篷和睡袋,行程安排会更自由些或山下宾馆有18家,其中三星级宾馆一家,设施齐全.标准间60-80元/床,别墅木屋床位价80元/床. 费用 票价: 35元/人

提示: 园内有客车上山,往返25元/人,乘索道上山50元/人

仙人洞天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 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十一洞天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

四季风光

花海从春到秋,春天的低山,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粉的山杏、红的山桃,如帛似绢,恰似一朵盛开的荷花将太白山托起;“嫩绿初染千梢鲜,山花情怀更烂漫,万紫千红锦绣展,粉杏红桃如帛绢”;黄棣如锦,梨樱团团,丛丛似火焰,个个如旌旗,群山尽染;鹅黄的棠棣、蒲公英,又好似给太白山铺上了一层锦毯;紫红色的紫荆花、丁香,仿佛要把整个山野染亮。还有那报春花、叶上花、水百合、金银花等,真可谓“山林吐芬芳,鸟语伴歌行”。

太白山春天最美的就是杜鹃花海。一株株、一簇簇长成了树,繁衍成了林,遍布在太白山的怀抱。五月的阳光下杜鹃竞相开放,或白或红、或粉或紫,流光溢彩。一团团花球,一株株花树,一片片花坪,一面面花坡,把太白山装扮成花的山、花的海、花的梦。太白杜鹃蔚蔚一番大观!

夏天,从中山到高山,几十种杜鹃、绣线菊、乌头花,或点缀莽林,或万顷成片,竞相开放,红、白、粉、紫色彩斑斓,红粉摇曳,紫橙妖艳。盛夏,是生命的季节,林茂草密,绿野茫茫,生机昂然,林荫夹道,溪水潺潺,浓绿滴翠,凉爽宜人,空气清新,莺飞燕舞,百鸟欢歌,“入林处处有氧吧,戏水淋淋生情趣”太白山成了绿的海洋,涛的世界,顶峰偶尔雪花飞舞,在炎炎酷暑之际感受“天然空调”,凉爽别致。夏天的太白山像一个待嫁的新娘,茫茫云海是她洁白的婚纱,清澈的湖水是她深情的眼波,碧翠的青山是她的倩影,清爽的山风是她温柔的呼吸。太白山的夏天最让人留恋的就是她的清凉世界。这里没有赤日炎炎、酷暑燥热,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消夏胜地。山风吹走了热浪,留下了心旷神怡,山泉融解了焦躁,留下了叮咚乐曲。在这里让身心和灵魂都融入大自然,享受一番“森林浴”,清洁五脏六腑,真是乐哉!悠哉!

秋季时分,天高云淡,枫红菊黄,漫山锦绣,高山区的太白红杉黄了、红了,顿时山河一片锦绣;中低山区,红枫黄菊,漫山遍野;清泉叮咚,风景独好。这是收获的季节,猕猴桃熟了、五味子熟了,松籽熟了、茅栗熟了、橡籽也熟了。林稍,松鸦啼鸣、松鼠欢跃、黑熊折枝;林下,野猪拱地、雉鸡琢食、山鹿光顾。“红叶招展如旌 旗,林景映眼似锦图;水漂红叶送爱意,人行画廊猎珍奇;枫红菊黄林尽染,山珍野果笑蓝天;鬃羊羚牛溪边饮,金猴松鼠枝上攀”。高山草甸犹如大草原,看花海,百花含笑,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妖娆。秋天的太白山像一个哺乳的母亲,满山的红叶是她双颊的红晕,丰沛的泉水是她甜美的乳汁,连珠的湖泊是她佩戴的饰物,飘香的野果是她迎宾的果盘……太白山的秋天最迷人的就是他的五彩斑斓。就像是那一位画师一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七彩流溢,层林尽染。深红的漆树、大红的枫叶、杏黄的红桦、翠绿的青松、墨绿的冷杉,再衬以蓝天白云,简直就是一幅自然天成的绝美油画,观赏太白秋色,自然就走进了画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画中人”。冬天,漫天飞雪,玉树琼花,银岭雪原;山瘦草枯,百瀑皆冰,雪海万里,冬韵十足,好一张北国风光的巨幅画卷。

冬天的太白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满山的积雪像身着的白袍,晶莹的冰挂雾凇像银白的须眉,玉砌般的山峰是他冰雕的创意,涌流的温泉是他炽热的心曲……在海拔3500m,是乔木生长的极限高度,由于气候严寒,山高风大。树木每年的生长期仅3个多月,所以生长缓慢,在这十分艰苦的生长条件下,严寒使他们不能尽情舒展,但岁月赋与他们独特的风姿。这些高山松经历了漫长岁月才长成奇树,形成了太白山“天宫盆景园”,一棵棵高山松、葡地柏被风雕塑成千姿百态造型,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线,犹如“动态的画”、“无声的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含香聚瑞,多姿多彩的植物,形、色、香、味皆有,大自然形成的立体画卷,“一步一重天,一景可千观”,游览其间平添许多乐趣,令人浮想翩翩,让人生的意境更加高雅,更加深远。

古文化遗产

1.灿烂文化、优美传说

(1)拔仙台──太白山顶最高点,海拔3767.2米,相传殷周之战结束之后,是姜子牙封神之地,故名“拔仙台”;现留有拔仙台庙宇遗址十六间,分前后两院,高石墙,铁瓦房庙建立在三面凌空,一面高旷坦荡的高山平原之上,十分险要,拔仙台四周悬崖峭壁,南北气流翻越之时,足下白云飘浮,头顶霞光万道,夜间狂风怒吼,推门敲窗,雪飞云涌,使拔仙台更加神奇壮观;庙宇正殿供奉周武王,旁供三太白、姜子牙、护法力士、救命药王等都是铁铸木雕,神像底坐背后铸有明万历十三年、清道光、清光绪等字样;拔仙台四周相距约两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雷神庙、闻太师庙、三太白庙、玉皇殿、灵官殿,遗址有三官殿、大爷海殿等;铁瓦上铸有明万历九年、万历十三年、乾隆九年等字样。

(2)三太白──太白山主神并非太白金星,而是大太白、二太白、三太白尊神也,民国时于佑仁考证认为是尧、舜、禹。因佛道庙会参拜的是: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拔仙台西边的三官殿,即三帝殿宇;但据陕西省道协主席任法融讲及民间传说,大太白伯夷,二太白叔齐,三太白是诗仙李白。每位太白都是美丽的传说,人们总是把气节、高尚的人封为管天、管地、管水、管物之神,以便倾吐他们心中的秘密。

(3)马蹄窝和点兵场──传说东汉光武帝在刘家崖驻扎时韩信演练兵马之地;刘秀骑马登临太白山顶,见山脊平缓,纵马奔驰,留下无数马蹄所踏的“蹄窝”,自此将东西太白之间的夷平面称为跑马梁。

(4)净水鸟──在大爷海等冰川湖边,有一种黑背、红腹、白顶的小鸟、名叫白顶溪鸲,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停立石间,啄起水面的小草细枝,不让湖水有半点污染,人们喜欢它尽力保护湖水的美德,称诵它 是:“净水童子”、“净水鸟”。

(5)酒文化“摇篮”──太白山山高水清,土润民勤,是原始农耕的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孕育原始农耕文化的摇篮,从眉县出土的仰韶文化酒器鉴定,太白山也是孕育酒文化的摇篮。太白山清泉万淙,水质醇甘,酿造美酒得天独厚,清代诗人李雪饮太白酒后,借醉意写下了耐人寻味的佳句:“奕开星斗阵,酒饮汉湘波。不识蒲团上,何缘与雪峨。”;诗仙李白后咏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句。

(6)科学探奇──神秘的太白山,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景色迷人,驰名中外,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来登山探险,大医学家孙思邈、德国植物学家芬次尔、地质学家白超然、昆虫学家周尧等,科学工作者、教师、学生一代又一代勇登太白,揭示大自然和华夏人文诸多方面的奥秘。

2.药草宝库,医理流芳

“太白山上无闲草,认得草药遍地宝”,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梁朝医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着“太白芎……”;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壅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圣、药王。

药王神山──采药人称太白山为药山、神山。据说药王孙思邈曾与三太白理论太白山属谁,三位太白讲,大爷海底藏有镇山宝钱,此山应属他们,药王取下发簪,往空中抛去,对三位太白讲,你看太白山顶上遍布银针,此山应是药山。银针便是现今人们叫的“太白茶”。从此以后,采药人上太白山,不拜三太白,只拜孙思邈。

3.崇奉太白,修行持道

“自古名山僧道多”,太白山庙宇据考证始建於西汉,汉武帝时在太白山建谷春神祠,有碑可考的平安寺建於隋 朝末年、唐朝初年,至今由蒿坪登拔仙台,每5─20里就有一座庙宇,据说庙宇间的距离,与人的气血活动有关,其理还待深研;从古到今,每年农历六月间,四面八方的僧道与善男信女便蜂拥而至,形成了具有民间特色的宗教文化活动。

(1)文公庙──自拔仙台往西北,翻过黑虎峡和十二重楼山,便至文公庙,海拔高度3495米,三间石块堆砌的石窑,供奉着唐代文学家韩愈。

(2)放羊寺──海拔3100米,属秦岭期夷平阶地地区,现存寺庙遗址,文物有一明朝石刻羊,高0.5米,宽0.13米,长0.8米,雕刻流畅,栩栩如生;传说当年朱元璋遇难,两只羊救了他,称帝之后,在太白山建此庙宇。

(3)平安寺──海拔2790米,寺庙四周高山耸峙,沟谷深邃,向南远眺,拔仙台、跑马梁、西太白尽收眼底,向西北眺望,桃川河流,蜿蜒曲折,晶莹如带;“平安云海”堪称一绝,变化多端,时而山下云涌,汹涌澎湃极为壮观,时而风平浪静,雾寒云滞,云海坦荡无垠;微风轻拂,露出峰巅,如海中小岛,清秀俊美;朝阳初升,云海吐红映金,霞光满天,景色为之一新;太白山千峰竞秀,万壑藏云,置身平安寺,如至仙境。

(4)斗母宫──海拔2800米,据山人张明经讲,斗母宫主要供奉韩湘子的婶娘窦氏。大殿向南,奇峰怪石处处皆是,山峰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参天入云,主峰三座,顶上各建小庙一座,无路可走,只有铁练悬索,供人攀登,十分险峻,令人触目惊心。

(5)天门雄姿──九霄天宫第一门──南天门,海拔高度3112米,位于拔仙台东南,有大殿三间,雕梁画栋,气势不凡。站在殿前,向北遥望拔仙台,高耸入云,南望群山起伏,如九天骏马,奔腾,悬崖沟壑绿树葱茏,瑶草琼花装点山景;风起耳旁,雨行足下,白云缭绕,紫气升腾,到此如入瑶池仙境,平添了几分仙气,让人心旷神怡。

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西部,地处宝鸡市的太白县、眉县和西安市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07°22′25″——107°51′30″和北纬33°49′30″——34°05′35″之间。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保护区北大门黑虎关海拔1060米,相对高差2707.20米。保护区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4.5千米,总面积56325公顷。保护区东自周至县西老君岭,西至太白县鳌山;南起周至县龙洞沟,北到眉县营头镇黑虎关。秦岭主梁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个个高山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当地老人都称其为“神湖”,实则为“冰蚀湖”。这些冰蚀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台、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由拔仙台环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第四纪冰川所特有的地形地貌历历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谓是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太白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顶终年积雪,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奇观。

2.生物地理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地理属古北界,东方落叶林省,处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北坡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南坡又多含华中植物区系成分。许多植物,特别是第三纪古老的孑遗种和横断山脉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太白山是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且南北坡动物差异较大,北坡以古北界动物为主,南坡以东洋界为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3.地貌特征

太白山是指东、西太白山及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岭构成太白山的骨架,海拔多在2600m以上。从构造成因上看,它是一个断块山地,太白山占据了太白断块的主体,其主峰拔仙台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其海拔比北部的关中渭河谷地高3000余米。太白山顶面微向南倾。东西长,南北极窄;北坡极为陡峻,多深切峡谷或障谷。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岭脊狭窄,山顶浑圆,山脊多呈套谷结构,并有多级阶发育。南坡相对平缓,河谷稍开阔,山脊多呈穹状和平梁状,除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外,在下部河段均发育了宽阔的槽形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到多级阶地。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地区,寒冻风化异常强烈,现代冰缘地貌发育,石海、石河、石流坡遍布,石环、石圈、冰冻岩柱等也大量分布。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主脊及两侧保存较好,尤以拔仙台周围地区最为完整,冰斗、冰蚀湖、槽谷,羊背石、冰碛垄等,冰碛形态极为清晰。

4.主要河流

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太白山的地貌类型决定了其充分发育的河流。主要的河流(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或发源于太白山的河流)有10条:东部的黑河、红水河(下游汇入黑河)。南部的湑水河、太白河、红崖河(太白河、红崖河在下游均汇入湑水河)。西部的太白河和北部石头河、霸王河、汤峪河等。东北部的河流基本上流入渭河后汇入黄河,属黄河流域。西、南部的河流流入汉江后汇入长江,属长江流域。其中最主要的4条河流是:湑水河、石头河、霸王河和黑河,均发源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河流不仅是汉中盆地河关中平原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补充,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石头河、黑河引水工程,对保证西安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缓解西安市缺水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5.地质构造

太白山为秦岭山系的最高地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m,成为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山峰。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太古代,当时秦岭地区为古海占据,早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由于嵩阳运动的结果,使太古代地槽开始褶皱回返,初步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的褶皱构造和断裂雏形。远古代初期地壳再度下降,后受吕梁运动的影响,地槽回返褶皱与太古代褶皱一起构成了秦岭地轴。燕山运动初期,开始了以断块为主的运动形式,秦岭隆升,渭河盆地继续沉降,形成了多级断块山地。在新构造运动及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受震荡上升运动和侵蚀剥蚀而改变了 地貌形态。中生代特别是新生代以来不断的构造隆升,使太白山形成巨大的高度,并在全球气候变异下,在第四纪时太白山发育了冰川。所以,太白山的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因受到南北两侧大断裂的影响,内部有些劈理或错动产生,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

主要的矿产有:铁、铜、金、石墨、白云石、石英石等。

太白山岩基由花岗岩组成,以拔仙台为中心,分布于9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拔仙台一带出露的主要是变质轻微的角闪石花岗岩及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这一规模庞大的花岗岩块体,主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下酸性岩浆不断向上侵入,最后逐渐凝结成岩,岩基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变化。

山体形成

约6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整个秦岭地区乃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这里地面凹陷下沉,海水不断变深,海相沉积发育,逐渐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海底偶有零星岩浆喷发。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时,这里上升隆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太白山之雏形。此后,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中,多期构造变动。岩浆浸入和岩变质,使其雏形进一步发展。据近年地质资料记载:太白岩基的同位素年龄主要在2.06~2.29亿年之间。

地壳剧烈运动相对平静时期,太白山以缓慢上升为主,在上升幅度相对较小的低洼处,水流汇聚,形成河、湖,河、湖中沉积的泥沙,逐渐形成页岩和沙岩。地表长期外露,遭受剥蚀,使初露峥嵘的太白山渐被夷平。到距今1亿年的中生代晚期,这里地势低矮起伏不大,呈现出准平原状态。约在距今1亿至7千万年之间的燕山运动中,太白山再度上升隆起,酸性岩浆再次浸入,使太白岩基组成更加复杂化,太白山为夹在两条近东西向大断裂之间的活动地块。这时,秦岭北侧大断层以渭河谷地向下断陷,此断层以南之太白山地块,南北产生不均衡的抬升。继燕山运动之后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是太白山上升最强烈的时期。当时太白山块体以跳跃方式急剧上升,北仰南缓更加明显,渭河谷地相对迅猛下降,使脊线迫近北部翘起,形成险峻之高山。故北坡陡峻,南坡相对较缓。

从距今约7千万年开始的新生代以来,渭河谷底沉积物厚达5000~6000米,太白山顶海拔已上升到3767米。沉降和上升幅度已超过9000米。

地壳的剧烈运动,对生物界既是一种灾难性的袭击,然而又是一种迫使生物发展进化的力量。一些幸免于难的物种通过改造自身,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发展繁荣起来,一些物种被淘汰,还有一些被迁移。新生代初,整个秦岭包括太白山都还不高,故其南北生物差异不大。后来秦岭急剧升高,方使南北自然条件产生明显差异,生物随之明显分化。第四纪冰期的到来,一批生物又被淘汰,而更多、生命力更强的新生物继之出现。据地质钻探发现,约在第四纪以来的300万年中,渭河谷底下降的最大幅度已超过3000米。时至今,太白山以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仍在继续着,故山顶忉保留着中生代准平原的部分残石和第四纪冰川遗迹。

6.气候特征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中国西北部的暖温带南缘,在这一地区冬季盛行偏北、西北气流,寒冷而干燥,降水偏少;夏季受西南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湿润;春秋季处于冬夏季的过渡期,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7——9月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有利于植物生长,属典型的内陆季风气候区。

由于受山地条件及大气环流的影响,保护区内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具典型的亚高山气候特点,并形成明晰的垂直变化和气候带。从气候垂直变化看,由低向高依次出现了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其主要气象因子及特征

7.土壤类型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在全国土壤地理分区中,属黄河中下游,华北山地,秦岭北侧伏牛山褐土、棕壤区(Ⅳ-4c),但因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更由于相对高差很大,因而成土因素的组合复杂多样,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并且在山体上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十分明显。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把保护区的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按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外的为一次的或附加的成土过程,划分出15个亚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