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山娘娘 |
释义 | “五岳之尊”的泰山,自古为历代帝王封禅之所,平民百姓朝拜之处。泰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始终占有神圣而重要的位置。泰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内容博大精深,儒释道三教合流,神祗种类齐全,宗教信仰文化是泰山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就是很形象的说明,其实这正反映了泰山崇拜对人们思想影响之深、之广。在泰山各大神祗中,女性神起着男性神无法代替的作用,甚至在信仰上超过了男性神。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女神要数泰山娘娘(碧霞元君), 中文名:泰山娘娘 国籍:中国 入清以来,东岳大帝之香火逐渐被其女——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所替代。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世称娘娘。 旧时花会献艺的场所主要是“三山”“五顶”。“三山”既平谷的丫髻山、门头沟的妙峰山、石景山的天台山。“五顶”既京城五座比较闻名的娘娘庙:东直门外的称东顶、海淀蓝靛厂的称西顶、永外大红门的称南顶、安定门外的称北顶、丰台草桥的称中顶。乾隆皇帝封妙峰山娘娘庙为金顶,地位在“五顶”之上。 妙峰山娘娘的身世 关于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的身世,自古至今,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东岳大帝的女儿说。 东岳即泰山,东岳大帝即泰山男性神诋。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种说法在《山东通志玉女祠》有记载。据顾颉刚等调查,京津地区的民间多认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二)民女说。 《玉女卷》载:“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性颖,三岁解人论,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时下妙峰山仍以农历四月十八为娘娘的圣诞日。 (三)黄帝七女之一说。 《玉女考》李谔之《瑶池记》云:“皇帝尝建岱岳观,谴七女,云冠羽衣,焚修以迎西昆真人,盖玉女为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者。” 以上三种说法见于文献,而民间故事传说甚多,有华山玉女说、太真夫人说、玉皇大帝的女儿说、石敢当的女儿说、黄飞虎的妹妹说等等。据说,妙峰山娘娘是泰山娘娘,灵感宫是泰山娘娘的行宫。 关于女性与泰山娘娘信仰一、关于泰山娘娘的信仰状况 (一)、有关碑文、石刻及地方志等记载泰山娘娘信仰的盛况. 灵应宫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区灵山大街中段,原名“天仙祠”,创建年代无考,主祀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 “泰山奶奶”。明万历年间奉敕拓建,赐名“灵应宫”,取灵应昭昭、有求必应之意。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灵应宫被工厂占用,遭到严重破坏。2002年泰山管委、泰安市文物局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投巨资对灵应宫进行维修。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明代建筑遗址,并发现明、清碑刻百余处,残碑40余处,多为万古流芳及民间进香碑,反映出灵应宫香火之鼎盛及在民间的影响。在众多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正德二年“御制告文”碑。碑文内容: 维正德二年,岁次丁卯闰正月乙已朔越十一日乙卯,皇帝谨遣御马监太监苗逵致祭于碧霞元君。曰:懿德含弘,仁慈广霈,佑苍生于寿域,故群品以#依,兹因眇躬偶爽调摄,敬祈圣力,永佑康宁。特以香帛,用伸告祭,益彰灵应,福佑家邦,谨告。 钦差巡抚山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臣朱钦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臣李禄山东按察司分巡济南道副使臣韩春济南府同知臣耿文明、通判臣李祯泰安州知州臣胡瀚,判官臣刘玉、臣刘渊、臣宋#、吏目臣翟继宁,儒学学正臣王逵,训导臣汪济,臣陶睦,臣康添。 碑文中记载了明正德二年(一五零七年)正月十一日,武宗朱厚照派遣御马监太监苗逵到泰山灵应宫祭祀碧霞元君事。文中赞颂了碧霞元君的美德,仁慈广大,能够保佑众生于寿域。 (二)、泰山香社所反映的信仰特点 民间香社是旧时一种祭祀神祇的民间组织,又称作“香会”。泰山民间香社,源于汉唐、兴于宋代,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以泰山娘娘为主要朝拜对象的民间香社,出现于宋代中期以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树立的《东岳碧霞宫碑》记载:“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千里,每岁办香岳顶,数十万众”,“香火自邹、鲁、齐、泰以至晋冀”。 香客成员中以女性为主。在泰山香客的成员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这就是香客以女性为主。在文人笔下的记事中,香客多以“士女”为对象,在众多的进香碑中,题名也以女性为多,有些香会简直就没有男性参加。清代反映山东民间生活的小说《醒世姻缘传》书中的素姐参加的那个香会,会首就是老张、老侯两个婆娘。素姐曾问:“怎么会里不着男人作会首,倒叫两个女人作会首呢?”两个道婆说:“这里没有汉子们,都是女人,差不多八十位人哩。”旧时乡间识字的人本来不多,生活在社会最地层的妇女识字的更少,以文字传播消息的会启,对于众多的女香客显然起不了多大作用。在这类进香的人群中,更常采用的口传为主的联络形式,这就是“比邻相约”。清《邱家店等村信女题名碑》 在《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庙经》、《碧霞护世弘济庙经》两部道经都以度化“女流”、“女魂”为主旨,妇女问题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根本问题。 宋代民众尤其是妇女对其“送子”神能的崇拜推动了碧霞元君信仰的最终出现。碧霞元君信仰在明清广泛普及到家庭之中,家庭中的妇女,无论是饱受苦难的下层妇女,还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妇女,她们构成了与官宦经世之业有距离的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感情重于理性的世界,是更能体现宗教欲望和需求的世界。因此碧霞元君信仰之所以在华夏大地受到广泛尊敬和崇拜,除了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格外,还在于这位神祇与中国妇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泰山女神在民间被尊为“泰山老奶奶”或“泰山娘娘”,这位宋已来被渐次附会为碧霞元君的女神,是泰山上社会影响最大的神,她掌凶吉,管婚育,主丰歉,测生死,无所不能、神力无边。碧霞祠建于南天门上,泰山女神的灵位占据了泰山最为险要的位置,受到朝山进香者的隆重尊崇。一位女性之神,能够在以雄壮崇高著称的泰山上风光显赫,且时日经久,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三)、目前登山求子的信众中仍多为女性 农历3月15日是民间最信奉的这尊女神——碧霞元君的的生日,正是由于她的去病消灾、保佑平安、嗣子降福的神格,而受到民众的青睐。实际上,对泰山老奶奶的敬奉何止3月15日这一天,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进行着,人们从百里、千里之外,不辞劳苦,纷纷前来朝拜进香,甚至一步一匍匐地虔诚的善男信女也不乏其例,并至今不衰。即使在“文革”时期,仍有人偷偷祭拜。近年来,游泰山拜泰山娘娘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主要是女性。 泰山祈子则是在生育习俗方面反映出来的信仰内容,民间相传,碧霞元君女神具有能使妇女多子的功能,这符合古代民众多子多福的传统心理。尤其是在碧霞元君的金身旁边又专设了一个“送子娘娘”作为恃神,这种神功济世的色彩更加浓厚,更加诱使成群结队、长久不孕和缺乏子嗣的妇女前来挂袍祈子栓娃娃。来泰山求助神灵的信女们,除省吃俭用,也要保证给“泰山娘娘”供一份红袍、金莲绣鞋等。正是由于碧霞元君这种送生保育职能,登山求子的信众中多为女性也不足为奇了。 二、碧霞元君之庙、祠及其活动 据考察,“碧霞院”、“元君庙”在唐代已出现,而能够确认名“碧霞元君庙”的祠庙在宋代就已存在。碧霞元君在宋代虽有了些许影响,但还仅是昙花一现,辽金元时期一直默默无闻。明初,碧霞元君的影响开始扩大。洪武至成化年间,全国各地创建的碧霞元君庙虽还不多,但已经超过了前代所建。弘治、正德年间逐渐增多,到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碧霞元君的祠庙已遍布大河上下、大江南北。 由于碧霞元君影响巨大,其行宫遍布山东以至全国各地。碧霞元君庙在各地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碧霞宫、碧霞庵、碧霞阁、碧霞观、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宫、碧霞元君观、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圣母庙、元君圣母庙、圣母庙、子孙圣母庙、元君行宫、元君庙、娘娘庙、子孙娘娘庙、娘娘行宫、奶奶庙、天仙宫、天仙行宫、天仙圣母行宫、天仙圣母祠、行宫庙、天仙庙、东岳天仙庙、东岱圣母行宫、泰山庙、泰山宫、泰山阁、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宫、泰山元君行宫、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宫、泰山神母宫、泰山圣母庙、泰山圣母宫、泰山圣母祠、泰山圣母行宫、泰山圣母行祠、九天圣母庙、元圣庙、元女庙、护国天仙庙、圣姑寺、神州庙、泰安宫等50种别称。 岱顶碧霞灵应宫建置最早,首建于宋大中祥符间,金改称昭真宫,历代重修拓展。东阿县碧霞行宫建于嘉靖年间,莱芜县仙人堂明初改为娘娘庙;济南府历城县碧霞宫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邹县娘娘庙重修于明天启二年(1622);济宁州济宁县樊?东岳庙,庙中祀东岳,前天仙,后祝融,东文昌,西关公,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1)。碧霞元君信仰在明清山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拥有最广大的信仰群体,碧霞元君信仰诞生于泰山之巅,以泰山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广大的地区。碧霞元君庙宇在山东的分布不平衡,泰山是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各州县碧霞元君庙宇又是各州县民众信仰的“中心”,碧霞元君信仰已超出山东的范围。 碧霞元君信仰始于公元11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东岳大帝信仰在山东各州县的普及时期,除泰安之外,山东其它州县建设碧霞元君庙宇最早的是潍县,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此时已是14世纪中期,公元11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大概是山东民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观望时期,也可以说是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的酝酿期;公元14世纪中期至明初这一段时期,山东已有若干个州县出现了碧霞元君庙宇,到明中期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普及期;自公元16世纪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最终在山东民间宗教中取得了优势地位,即使是最粗略的统计也大大超过了其他神灵的庙宇,碧霞元君实际上成为山东民众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女神! 我走访了济南、泰山、济宁等地泰山娘娘庙,尽管前些年曾一度失修,有些冷清。但现在又香火渐旺,庙宇也在逐步修缮。在微山县县城南的微山湖边,还保留着一处泰山娘娘庙,其香火不能和明清时候相比,至少方圆几十里的民众还是深受其影响。庙里每天来烧香膜拜的大多是女性,不仅有老年妇女,来求子的虔诚中年甚至是年轻的已婚女性还是不乏其人的。她们进香膜拜后往往在功德箱尽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所以泰山娘娘庙就会有了一定的活动资金。庙里很明显是三教合流,不仅供奉着碧霞元君雕像,还供奉着关公、雷公电母和菩萨等。 三、结语 通过对泰山建筑、碑文、石刻以及碧霞元君庙、泰山娘娘行宫等进行的调研,对泰山娘娘信仰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难看出女性和泰山女神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近神。从生理上而言,使她们更容易接受宗教的信仰。有人说,女人在有稍稍的了解后,就会下跪,然后再信仰神;而男人则要先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信仰神,然后再下跪。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好作形而上学的沉思。这话不无道理。对于相当一部分女性来说,信仰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情感,无需任何理念也用不着深沉的思索。在女人看来,何必无休无止地寻根问底,只要相信神是“向着我们的”就已足够。这个“向着我们”是根本,没有这个根本的话,人们将无法想象和接受神。女性在和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比较注重自己的感觉或直觉,她们用“心”多过用“脑”,她们注重身心的感受而不习惯于或抽象的或理性的或泛泛的思考。 从心理上,女性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重负,使她们更容易到宗教中寻求解脱。在男尊女卑的古老的中国过度,女性的地位比较低,而山东又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中提倡“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甚至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提出“唯女人和小人为难养也”。这种儒家文化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状况下,造成了女性的地位低下,特别是儒文化的影响中心——山东一带更是如此。特别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影响,“无子”是“七出”的第一条,男人可以根据古时制定的“七出”制度来作为休妻的理由,提出“夫有再娶之意,妇无二适之文”、“妇无公事,休其蚕织”等。在中国“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旧思想的影响下,女人要生儿子延续祖宗的香火,才能在社会和家庭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农村更是如此。虽然“休妻”只是过去的事情,已成为历史,然而,其残留的文化因子仍然影响着后世。当然,现在只是一种文化根深蒂固地灌输到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中。尽管我们不断提倡“男女平等”,除积极含义外,还蕴涵着在面临外界压力、竞争和风险方面,男女也是平等的。目前,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找工作比同等学力的男性要难,下岗的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多得多。此外,大多女性除了外界的工作压力外,还要承担起抚养孩子、做家务、照顾老人等事情,这样多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使女性更倾向于走进神。 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造成了女人很容易到宗教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泰山女神是山东一带最有影响,更容易被女性接近的神,可以说,碧霞元君信仰是女人们心灵的挣扎与呐喊,在香烟缭绕的神龛面前,她们的绝望和痛苦得到发泄和释放,同时给她们带来憧憬和抚慰。泰山女神不仅可以帮助每个人摒除现实中的种种苦难,而且还可以满足妇女求子嗣的心理需求。 当然,在目前现存的泰山娘娘庙总会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甚至有些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在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中年女性信徒,在她信仰的过程中,有神婆专门传达泰山女神的旨意。神婆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可以预测人何时有灾有难,甚至人的寿命到何年何月,更值得关注的是只要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帮人破解灾难。可见,目前一些女性文化低,信仰中未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甚至是不合理性,这种情况的确值得人们深思,也需要有关部门加以规范管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