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踏春 |
释义 | 踏春即古代春天的郊游和散步,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 词语踏春 拼音:tàchūn 英文:[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释义:游春,踏青。 示例:唐杜甫《长吟》诗:“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引清程光钜《闺词》:“东家姊妹与西隣,听说相招去踏春。” 清赵翼《青山庄歌》:“梓泽风流昔未经,踏春偶到访池亭。” 介绍中国古代名人名家,如白居易、苏轼、沈括、徐霞客都喜欢旅游。历代养生家都主张亲近大自然,你瞧,水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迷蒙的群峰,蓝天的云彩,花草的芳香,鸟儿的歌唱……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之所以古今人们对踏春甚感兴趣,是因为春临大地,万象更新,风和日丽,郊外的丛林生长着繁茂绿色植物,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在阳光照射下,会释放大量氧气,在林边海边溪畔还有充足的阴离子,使人精神抖擞;同时置身于绿色植物中,有助于消除视觉疲劳,绿色植物还能分泌出特殊气味,刺激人们的嗅觉器官,令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踏春以散步为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登山远足,漫步林荫小道,择林木佳胜,飞鸟鸣叫的山陵为目标,攀山越岭,不计速度,只求消遣,漫步而上,此时全身的新陈代谢旺盛,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踏春还是增长知识的好机会,边欣赏自然风光,边观赏名胜古迹,既提高心理素质,又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许多文学家、科学家都有边散步边思考的习惯,在散步中获得构思。安徒生就是在森林中构思童话,居里夫人说过,散步是激发灵感的最好办法。 长期伏案读书写作的群体,或长居闹市的人们,到郊外,到大自然中去踏春,接受日光浴、森林浴、呼吸新鲜空气,听鸟语、闻花香、看绿色,那翠绿的原野,潺潺的流水,碧绿的草地,浩瀚的林海,都能使人尽情的领略大自然的温馨,使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振奋精神、昂扬向上。 “花朝节”(古),清明节时,人们都喜欢成群外出踏春,古代时更是男男女女结伴外出赏花的日子,在现代,人们则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外出踏春。郊游由此演变而来。 歌曲姚晔《踏春》歌曲:踏春歌手:姚晔 专辑:恭贺新禧 流派:华语流行 歌词: 还是春天的花最艳 还是夏天的叶最鲜 还是秋天的月最圆 还是冬天的心儿情最浓 青春少年的梦最甜 早开的花谢在前 秋月里处处遍地金黄 久违的朋友情更长 青山他高啊高过了天 松柏他长青在四季的天 有情人千里能来相见 啊千里能够共婵娟 夕阳与红霞它最明艳 家人的笑它最动人 东方的日出照亮了天 给踏春的人儿把路牵 【歌手简介】:姚晔,女歌手,主要作品有《节日》,《踏春》等,其中节日曾在中央台春节期间播放。 虞舜琳《踏春》歌曲:踏春 歌手:虞舜琳 歌词: 春风 轻轻淡淡 将冰雪融化 春雨 飘飘洒洒 把容光焕发 琴声 咿咿呀呀 引来鸟儿叽叽喳喳 心事 谁能猜 絮絮绵绵吐新芽 春蚕 吹吹打打 传蝶恋情话 桃花 羞羞答答 已掀开面纱 流水 涓涓潺潺 梳理柳儿丝丝长发 情种 谁播撒 缠缠绵绵满枝芽 千山万水踏春来呀 邀你同入画 双双燕子到谁家呀 筑巢屋檐下 辗转于 秋冬 相约在春夏 情也悠悠 爱也悠悠 恰似好年华 春蚕 吹吹打打 传蝶恋情话 桃花 羞羞答答 已掀开面纱 流水 涓涓潺潺 梳理柳儿丝丝长发 情种 谁播撒 缠缠绵绵满枝芽 千山万水踏春来呀 邀你同入画 双双燕子到谁家呀 筑巢屋檐下 辗转于 秋冬 相约在春夏 情也悠悠 爱也悠悠 恰似好年华 千山万水踏春来呀 邀你同入画 双双燕子到谁家呀 筑巢屋檐下 辗转于 秋冬 相约在春夏 情也悠悠 爱也悠悠 恰似好年华 好年华 文字记载踏春,又称春游、游春、探春等。寒食、清明时节,时逢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青树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 仕女踏春图勃勃的景象。如此良辰美景,坐在家里是领略不到的。于是,每到清明,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去郊外踏青。唐代诗人元稹《寒食日》一诗对此即有描写:“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一诗对此描写得更为详细:“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和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而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中关于这一习俗的记载则将一副清明踏青图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历史由来民间的踏春习俗,在先秦即已存在。中国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已节”(三国魏以后一般定为三月初三),男男女女穿 结伴踏春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名之曰“春禊”。先秦的踏春则并不限“上已”一日。《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踏春的情景。汉以后,踏春活动在诗文中经常有所反映。到了唐代,踏春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 唐代踏春又称“游春”或“野步”,有郊外散步游玩的目的,而唐代仕女踏春活动最有特色。每到上巳日,长安仕女结伴四出郊游,如遇有名花则藉草而坐,解其裙而四周之如幕,以作游赏,名曰“裙幄”。踏春时,常以斗百草为戏乐。斗百草,古又称“斗草”,是以草为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狗耳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此外,唐代女子借“踏春”之际,还开展诸如秋千、跳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 注意事项1、量力而行 补充各种营养不能乐而忘返,造成过度疲劳。如果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早休息,切忌勉强。 2、穿戴适当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以防感冒。鞋子应选用轻便、无跟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大小要合适,以免影响血液流通,防止脚趾挤伤和脚底麻木不适。同时可准备戴防风镜和墨镜。 3、注意饮食保健 踏春时,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内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较多,所以踏青中的饮食是保健的重点。 4、注意场所选择 踏春宜在田野、湖畔、公园、林区、山区等场所,以摄取较多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起到健脑驱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5、防止意外事故 踏春时,应尽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同时,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随身带好常用的急救药品。 6、热水洗脚 踏春时脚部肌肉不停地进行收缩运动,易引起局部肌肉酸痛。热水洗脚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可使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孔散热作用恢复正常 7、另外春天是花盛开的季节,有过敏病史的人,要尽量回避有花之处,也可事先口服扑尔敏或安其敏等抗过敏药物,预防花粉过敏。 防花毒春天里来百花开,正是人们出门踏春的大好时光。脚踏青青草地,沐浴和煦阳光,阵阵花香袭人,怎能不让人感到心 野花不采 防花毒旷神怡,然而,春季踏春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进度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原来有些花会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有的花粉含有毒碱,久与花伴会造成慢性中毒。 杜鹃花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在南方的一些山上,一到开春的时节,漫山遍野地开着红的,黄的杜鹃花。其中黄色杜鹃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脚麻木等症状。 夜来香 夜间停止光合作用时,夜来香会排出大量废气,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因而在晚上不应在夜来香花丛前久留。 含羞草 内含含羞草碱,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的不定期会引起毛发脱落。 郁金香 郁金花中含有毒碱,人在这种花丛刊中呆上2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党政军可能导致毛发脱落。 夹竹桃 夹竹桃的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 水仙花 人体一旦接触到水仙花叶和花的汁液,可导致皮肤红肿;如果这种汁液不小心弄到眼睛里去,那么后果更为严重。水仙花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误食后会引起呕吐。 马蹄莲花 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 一品红 全株有毒。一品红中的白色乳汁一旦接触皮肤,会使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症状,误食茎,叶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飞燕草 会株有毒,其中以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含有匝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神经系统中毒,严重时可产生痉挛,甚至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花叶万年青 花叶内含有草酸和天门科素,误食后会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胃肠肿瘤,甚至伤害声带,使人变哑。 虞美人 会株有毒,尤其以果实的毒性最大,误食后会引起中构神经系统中毒,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仙人鳖类植物 刺内含有毒汁,人体被刺后,易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症状。 词语释义踏春 拼音:tà chūn 英文: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 释义:游春,踏青。 示例:唐 杜甫《长吟》诗:“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引清程光钜《闺词》:“东家姊妹与西隣,听说相招去踏春。” 清 赵翼《青山庄歌》:“梓泽风流昔未经,踏春偶到访池亭。” 又称踏春,又称春游、游春、探春等。寒食、清明时节,时逢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青树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 勃勃的景象。如此良辰美景,坐在家里是领略不到的。于是,每到清明,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去郊外踏青。唐代诗人元稹《寒食日》一诗对此即有描写:“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一诗对此描写得更为详细:“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和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而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中关于这一习俗的记载则将一副清明踏青图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