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中市潮州同乡会 |
释义 | 一、创会经过 一九四九年秋,大陆局势逆转,国民政府东迁台湾。忠于国府乡亲,随政府撤退来台者,有数万之众,同乡先进为联络乡谊,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三巷十二号,租得一屋,作为乡亲聚会场所,翌年秋,乡贤陈素(时任立法委员)、林作民诸先生 发起组织同乡会。一九五一年十月,台北市同乡会正式成立,会员有五百多人。 二、组织沿革 台北市潮州同乡会成立之初,自第一届至第七届,其组织是由会员大会选出理事九人,组成理事会;理事会再选出常务理事三人,轮流驻会,处理日常会务;另选出常务监事一人,监事二人,负责财务、庶务之监督。自第一届至第五届,理监事任期均为一年;第六届起,任期改为二年。至第八届,始设事理长,由潮州耆宿刘侯武先生任名名誉理事长,林国长先生任理事长。 一九六七年台北市改为院辖市,本会依夫定改为院辖市社团,原第十届为改制后第一届。自改制后第二届起,理事增为二十五人,由理事中互选七人为常务理事,在七位常务理事中再先出一人为常务监事。陈素先生出任改制后第一、二届理事长、任期仍为二年。至改制后第七届开始,任期改为四年。 三、会所筹建 同乡会成立后,乡贤萧吉珊(时任国大代表)、刘侯武、林谟雄等先生,慷慨解囊,并远赴泰国募款共募得新台币数万元,乃于台北市潮州街购得日式旧屋一栋(面积二二五平方公尺),作为会所。于民国四十六年,因会所破旧,场地狭小,无法开展会务。乡贤先进,倡议改建会所,乃成立“台北市潮州同乡会改建委员会”,聘请乡贤吴辉生(时任宪兵司令,陆军中将),赵资香先生等九人为委员,并推举刘侯武先生为主任委员,陈素、林国长先生副主任委员。以[集腋成裘,共襄盛举]为诉求,林国长先生率先慨捐新台币贰拾万元,乡亲份份响应,捐款多者伍万元,少则贰拾元。并得到泰国侨领张兰臣、郑弼臣;香港侨领廖宝珊、郑植之等先生之大力捐助,共募得新台币玖拾多万元,一九六二年五月九日,四层钢筋大厦破土动工,历时近一年,一九六三年五月十四日举行新厦落成启用典礼。 四、会务概况 : 本会以联络乡亲情谊、传承潮州优良传统文化为宗旨。目前会员多为军公教退休人员。 与台湾各同乡会一样,面临经费短缺,后继管人两人窘境,尽管经费短绌,创会至今,在服务方面,持续进行者计者: 1.每年春节举行乡亲团拜,全体会员参加,并有摸彩及潮乐演奏助兴。 2.每年重阳节,举办敬老餐会,七十岁以上乡亲及其随伴人员参加。 3.每年春节前到各养老院慰问单身乡亲,并致赠慰问金。 4.每年发行[潮州文献],免费分赠全体乡亲及海内外潮籍社团及本岛各同乡会。 5.每年颁发(助)学金一次。 6.协助乡亲寻找亲朋,依法发给身份证明。 7.孤苦无依之单身乡亲之服务工作。 8.接待海内外来访社团。 未来努力发展方向: 1、定期举办法籍青年联谊活动,俾求本会会务及潮州传统文化能永续发展,薪炎相传(本届理监事已有十多位学历之年青乡亲加入)。 2、每年定期举办名雀职位(含名誉理事长、顾问、理事)乡贤及台湾区六个潮州同乡会理事长、总干事餐叙,以扩大联谊,加强交流。 3、为吸引年青乡亲加入,本会今后将以动态活动为主(今年预定举办潮州文化展览一次)。 4、会所整修,去(二零零四)年耗资台币百万元,整修会所三、四楼及增添部分设备,今年将设法筹款,进行外墙整修。 5、视经费情形,加强三楼[国长堂]内部设施,使其成为一座具备教学、集会、展览、娱乐之多功能厅堂。 6、拟订本会人事、组织、财务等管理办法,及其他各种规章,使人力、物力、财力能发挥最高效率,以服务乡亲为最高目标。 7、加强服务工作,对于年老孤苦无依之乡亲应适时协助与救济。 8、建立资料中心,搜集各地侨团刊物,及有关潮州文化,史地书刊为主要特色。 9、事理本会档案,搜集杰出乡亲行谊,为编纂会史作准备工作。 地址:台湾台北市潮州街二十二号四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