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索罗杆子 |
释义 | 索罗杆子suǒ·luo gǎn·zi 满族人家在院内常年竖立的祭祀杆子:杆长约六、七尺,顶端有一木斗,内盛五俗及其他食物,以飨乌鸦。据说是老罕王留传下来的习俗。 索罗杆子[例]“村中有一所深宅大院,四角大炮台,一根~从院墙里伸出来……”(《马加文集》) 满族人家的院里都竖立“索罗杆”,乃是满族家中的神物,称作“神竿”、“得胜杆”、“祖宗杆”、“妈妈杆”等。这便是用来祭天的。一般立于宅中庭院东南正对屋门的位置,因杆子较高,人们从院外就可以看到,也成为满族人家的标志。这根做杆子的“神木”,必须由本家主人亲自从山林中砍来,否则杆子也不会有“灵气”。“神竿”要选用碗口粗细、一丈多长的笔直树干,去掉枝权和树皮,并把顶端砍削成渐尖的开状,套上一只空底的锡碗,使之卡在距竿顶一尺多的地方,下面立在高约二尺的石座上。 满族民间传说,索罗杆原是老罕王努尔哈赤年轻时上山采参用的“索拔棍”;而民间在竿座下放的三块“神石”,则是老罕王采参打猎时烧饭用的“支锅石”。索罗杆在满族家祭中祭天还愿时使用,祈祷感谢天神(满语称“阿布凯恩都哩”)的赐福和保佑。通常每次大祭都要更换新的索罗杆或重新立竿,并用竿尖蘸猪血,把猪的喉骨套在竿尖上,还要在竿顶的锡碗里放猪内脏等碎肉,如用树枝和秸秆作竿,则把肉捆缚在竿上。这些肉都是用来饲喂乌鸦的,因为在民间传说中乌鸦是曾经救过老罕王的神鸟。事实上,立杆祭天的习俗早在辽金时期女真人中即已存在,是在努尔哈赤以前就已有之的传统习俗。 祭天用猪做供品,也有领牲等程序。但整个过程都是以室外的索罗杆为中心,供品也摆在杆前的案子上。参加祭祀的男子在室外行礼。女子在屋里行礼。祭祀的仪式仍由萨满或男性族长主持。一般的家族都有满语祭文(祭词)。与室内的祭神相比较,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有撒米,由主妇站在屋门内,向外撒米3把;从“件肉”上割下来的小块肉,切成碎沫,装在两只大碗里,用两只碗盛上小米饭(或装米),与肉碗一起摆在杆前供桌上;献神仪式之后,将碗里的肉和饭,都倒进院内用三块石头支好的大锅里,煮成“小肉饭”,或称“达子粥”,以备参加祭祀人食用。摆件的肉称做“大肉”,吃的规矩与前面所述“吃福肉”相仿。男人在屋外吃,妇女在屋里吃。 祭天仪式中,要先把旧索罗杆从座上取下(如换新杆可直接进行),靠在院心的影壁墙上。杀猪后,将杆头蘸猪血,再把猪喉骨套在杆尖上。在锡碗里装上碎肉、下水、米谷等,然后将杆在座上立牢,再举行下面的仪式。有些地区的满族人家祭天时不用长木神杆,而用树枝或秫秸,把碎肉、下水等绑在上面,立起作为神杆。也有的木杆上不设锡碗,直接把肉绑在杆子顶端,体现出满族各氏族、部落间的风俗差异。 大祭的第三天是“祈福”,有的地方也叫“换索”和祭“佛托妈妈”。把平日放在祖宗匣子里的“索绳”(或称“子孙绳”)一头拴在室内西墙南侧扬手架上,另一头从窗户拉出室外拴在“神树”上。这棵“神树”一般是临时砍来埋在院里的柳树枝干。有的人家房前原本种有柳树或榆树,也可利用。柳树繁殖能力强,容易成活,很符合祈福祭祀,希望子孙繁衍、健康成长的宗旨,所以采用较多;榆树则树龄长久,而且能长“榆树钱”,所以也有用的。 祭祀时村里的异姓人甚至路过的陌生人,只要在索罗杆前磕个头,就可以进院吃肉,吃得越多主人家越高兴,而且临走时不许向主人道谢,只向杆子叩头即可。因为从观念上讲,这些肉和饭是“天神”所赐,应该谢神才对。由于索罗杆是满族宅院中的“圣物”,平时人们对它也很崇敬,不得往竿座前扔倒污水污物,不得踩、坐或用脚踢踹竿座,也不能在神竿下口出污言秽语,否则便认为会被“天神”知道,遭受责罚。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