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正聿 |
释义 | 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于1946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获得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教育学和哲学方面发表过多部著作,取得斐然的成绩。 情况简介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吉林大学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一级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 个人简历1982年1月起在吉林大学任教,1985年10月起任讲师,1988年10月起任副教授,1992年10月起任教授,1994年9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起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至 2001年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至2006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2003年起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 吉林省优秀教师(1993); 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8);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 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 吉林省德育标兵(2000);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1);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3); 吉林省高级专家(2005); 长春市公民道德楷模(2007); “吉林骄傲”人物(2009)。 主要获奖成果吉林省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塑造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新形象》,1993); 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1994); 全国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从两极到中介》,1995); 吉林省第三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哲学通论课程的创建与建设》,1997); 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199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1998); 首届华堂杯优秀论文奖(《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1998);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哲学通论》,1999); 吉林省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0);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01); 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2001);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2001); 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1);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2004);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2005); 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2010)。 主要学术著作1.《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现代教养》(二人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孙正聿讲演录》,长春出版社2011年版。 代表性论文1、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4期发表。 2、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2年4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5年4期转载。 3、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6年3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9年3期转载。 4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2001年5期发表。 ――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哲学 5、认识的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 《哲学研究》1985年7期。 6、从两极到中介 《哲学研究》1988年8期; 《新华文摘》1988年11期全文转载。 7、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 《哲学研究》1990年1期。 8、论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哲学研究》1998年5期。 9、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5期转载。 10、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哲学研究》2001年1期。 11、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 《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12、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新华文摘》1991年3期全文转载。 13、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新华文摘》1996年10期全文转载。 14、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新华文摘》1997年5期全文转载; 15、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 《新华文摘》2000年3期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2期转载。 16、恢复“爱智”本性的哲学 《新华文摘》2000年4期全文转载。 17、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新华文摘》2001年5期全文转载。 18、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新华文摘》2002年2期全文转载。 19、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5期,《新华文摘》2004年4期全文转载。 20、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 《新华文摘》2004年19期全文转载。 21、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期,《新华文摘》2005年10期全文转载; 2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三个问题 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创刊号 23、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 2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25、以哲学的工作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全文转载 26、辩证法与精神家园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4期转载 27、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 《新华文摘》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8、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29、Dialectics: Hegel , Marx and Post-metaphysics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8年第4期 30、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主要研究项目1.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211工程项目负责人); 2.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3.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科研经费; 4.马克思哲学观在当代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负责人); 5.马克思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负责人); 6.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经费; 7.哲学通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8.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组主要成员)。 正聿语录1.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身探索。 2.平常心而异常思,美其道而慎其行。 3.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 4.谁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谁都可以了不起。 5.学者应该“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学术上相互欣赏”。 6.当别人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回事;当别人不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千万要把自己当回事。 7.我不说,你不明白,我一说,你就明白了,这是科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就糊涂了,这是哲学。 芋头蔡琴的粉丝叫“芹菜”,陈楚生的粉丝叫“花生”,孙正聿的粉丝叫“芋头”。 正聿讲座孙正聿和马大勇是吉林大学南区“讲座界”最出名的两位文科教师。其中,”正聿讲座“一般每年只做一次公开讲座和一次内部讲座。 公开讲座面向整个吉林大学,一般会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网站上提前两天公布讲座通知,并在校园内张贴海报,一般在吉林大学南区和经济信息学院教学楼(即现在的吉林大学EMBA中心大楼)可以发现讲座信息。如果想听公开讲座,需要提前占座。以孙正聿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逸夫楼的讲座为例,如果是提前两个小时占座,往往无法抢到前五排座位。 内部讲座面向吉林大学哲学系。每年孙正聿会向选修了《哲学通论》课程的哲学系学生开一堂三小时的讲座,但不排斥旁听。地点一般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第三教学楼第七阶梯教室。时间不定,需要留意哲学系的通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