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冉
释义

孙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她的文章是可以让你泪流满面的故事,也是一个告诉你何谓“爱”的故事。

人物

简介

青年作曲家。

现任营口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客席指挥。

资料

姓名:孙冉

性别:男

职业:作曲、指挥

风格特点:虚幻主义音乐

经历:参加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

人生经历

8岁学习作曲与作曲理论,9岁完成第一部大型管弦乐曲,曾师从美国音乐家本杰明与加拿大音乐家特博雷。叛逆和非学院的个人风格是其创作的最大特点。在他的作品中,传统和声、调性、句法、配器和曲式等作曲技术已不再重要,甚至被完全抛出脑后,代替这些传统学院技术的则是他对音响织体、音色、声音结构和音高与怪异和声所产生的情感效果的追求。通过刻苦的研究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虚幻主义音乐,以抽象和飘渺的声音最原始的还原内心深处对哲学、美学、情感、生命、历史和理想主义的思索。

主要作品

声合唱与大型管弦乐队狂想曲《寻找“一千零一夜”》又名《异度空间》 古琴、箫与昆曲(小生与闺门旦)协奏交响音诗《碧玉箫》 民乐(竹笛、唢呐、笙、琵琶与打击乐)、秦腔与男低音合唱协奏交响音画《祭》 大提琴与混声合唱协奏交响叙事曲《伤逝》 长笛协奏曲《水的方向》 钢琴、二胡、女高音与管弦乐队协奏曲《河神》 室内乐 《两个女人的悲秋》民乐(琵琶、古筝、箫与打击乐)与西洋室内乐(长笛、单簧管、竖琴、打击乐与弦乐四重奏) 《朝花夕拾》二胡、箜篌与低音竹笛 《动势》打击乐 《写意》多媒体与民乐(古琴与箫) 《吟》人声与电子音乐

不好的人生故事

美国的幻想生活

陈果刚移民美国,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拥有私人飞机,或者成为另一个姚明。

那一年是2005年,陈果带着自己的私人飞机梦降落美国。4个月后,他进入乔治亚州的步兵学校。两年后,作为一名美军士兵,他被空投到伊拉克战场。那时,他23岁,刚加入美国籍。他的梦还没有变,他甚至觉得自己离姚明越来越近,一个战场上的“姚明”,黄种“锅盖头”。

远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陈果还在伊拉克的现实中,多半又是美军的炸弹专家在引爆可疑的炸弹。

那一天,正是这个华裔年轻人初赴伊拉克战场的日子。

陈果走进美军的征兵办。严格意义上讲,那是一间美国军队职业推销所。那里有详尽的产品,对所有有兴趣的客户对症下药,甚至还有促销活动,催促顾客尽快决定,条件有得商量。

那个美女军官向陈果推销当美国大兵的种种好处。首先,3万~4万的基本年薪,一步跨入中产;每年4500美元的培训基金;退役后读大学,一路绿灯,直接读到博士都不用掏钱——现在美国大学学费越来越贵,年轻人要靠自己挣学费。只要顺利参军,就一次性给予40000美元参军奖金。

对于陈果的一切顾虑,美女军官还步步为营地抚慰。她为这个黄种年轻人算了一笔账,当兵只有1/4的几率会碰上战争;即使碰上战争,仍有一半的几率不是战斗人员;即使是战斗人员又碰上了战争,那上战场的几率也仅有一半;即使上了战场,也只有1/4的受伤几率;即使受了伤,也只有1/4的死亡几率;即使真的死了……后面的话美女军官没说,但是陈果心里清楚,即使真的死了,家人的生活,这辈子就不愁了。

就这么着,这个年轻人有点受宠若惊了。

美国大兵实施的“斩首行动”推翻了萨达姆的政权,把这个前国家元首作为战争罪犯推上法庭。审判持续了一年多,这期间不断地有美国大兵被空投到伊拉克,然后不断地有人死去。

加入美军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桀骜不驯的脑袋剃成整齐划一的锅盖头,然后就是魔鬼训练营。

从步兵学校毕业,陈果被调派到华盛顿州的美军基地,待了8个月。这是他的第一个部队,生活日趋平静。他也在华盛顿州拿到驾照,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如果不出意外,退役后,这个华裔年轻人将像所有美国人一样迅速把锅盖头的记忆抛在脑后,融入自由的生活。

2006年6月,陈果的部队被调派去德国的美军基地。2007年8月,陈果的部队接到参加伊战的通知。之前,他从来都觉得那场战争离他还很远;即使参加了美军,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那倒霉的“1/4”。

在伊拉克的第二天,陈果发现脚开始裂口子,全身开始起痱子,皮肤起泡溃烂。来到伊拉克的第10天,陈果接到第一个任务,奉命去一个逊尼派住宅区巡逻。开车穿过小半个巴格达市。他看到整个城市像一片废墟,事实上这里早就成了一片废墟,从海湾战争开始,英美两军的不断轰炸,这里再也没有过像样的建筑。

他们顺利地到达巡逻区域,这里的情况还算不错,有小孩子们跑来跑去,人们家里也都有电。一大帮伊拉克小孩跟在他们后面跑,然后就有花花绿绿的美国糖果从这些大兵口袋里洒向孩子们。那一刻,陈果感觉自己很像日本皇军……

在伊拉克,还是不断地有战友死去。陈果开始试着用北京人的调侃去安慰自己和他们。

2007年10月5日,有两位兄弟阵亡。

感恩节的时候,陈果终于盼到了自己的休假,18天。让他有了一段从地狱到天堂的升降机之旅。 后来,又一个大兵在巴格达萨达姆皇宫的厕所里,举枪自尽了……

两代地震孤儿的心灵余震

5月19日,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7天。

绵阳市中心医院,太多的伤者,太多的哀痛者。生者不平静,伤者不平静,平静只属于角落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瘦弱得像颗黄豆芽,四肢纤细,脑袋由于过大而耷拉在肩膀上。医生说,是脑部积水造成的。

“黄豆芽”只有两个月大,不哭不闹,平静得异常。 7天前,她被母亲抱在怀里。房梁压在母亲身上,母亲蜷缩着,为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母亲蜷缩着的身体下,“黄豆芽”像种子一般奇迹地活了下来。

邻居们在废墟中听见哭声,把她从母亲的怀里抱出来。

那一天,孩子的名字“母牵琦”有了新的含义——母亲用生命牵出来的奇迹。

没人懂得“黄豆芽”那份异常的平静,都认为是脑部积水的结果。

19日,从外面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她抱着“黄豆芽”说,我知道孩子没事,孩子什么都懂,孩子知道自己失去了母亲。

这个中年妇女叫党育新,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遗孤。32年前,她只有6个月大。

32年前,唐山大地震,党育新全家一共5口人遇难,惟有她,活了下来。人们给她起名叫党育新——党孕育的新生命。

5月19日,党育新抱着“黄豆芽”,感觉抱着的正是32年前的自己。32年前,党育新和500个唐山孤儿被送到石家庄一所福利院(育红学校)。她是那些孩子里最小的一个。那一次大地震,造成4000多个遗孤,其中1000多个和党育新一样生活在福利院里。

9岁那年,党育新被送到姥姥家。她说,她和姥姥有亲情,生活却没保障。姥姥没有工作,生活很苦,需要舅母给生活费,每月20,还要“看人脸色”,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孤儿院虽然苦,但毕竟不用为生计发愁。党育新很想回福利院。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育新就跟着唐山心理干预援助团来到绵阳。她知道自己心理也有点问题,但内心里想到汶川来看一看32年前废墟中的唐山和她自己。

她在医院抱起“黄豆芽”那一刻,终于明白做一个母亲的不容易。

到了绵阳,党育新和她的唐山心理干预援助团,最想去福利院看一看。

1999年,党育新的婚礼,她请来中共唐山市委书记做自己的娘家人。她说这也是别人精心策划过的。

5月19日,党育新在绵阳社会福利院还见到一个明星“地震孤儿”——12岁的北川女孩刘小桦。

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九州体育馆看望灾民,刘小桦在边上不停地抽泣。她的奶奶、弟弟和两个表妹遇难,父母生死未卜。温总理拉着她的手说:“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上学,管你们生活。”随即,年过花甲的总理也流泪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