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进贤
释义
1 陕西省高级农艺师

人物简介

孙进贤 男,1939年12月生,陕西省大荔县人。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农技中心经作站站长。兼市一届人大代表、标准化协会理事。区政府科技咨询员,省作物学会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1959年于大荔农校毕业。从事农技推广科研工作40年,受到上级表彰奖励55次,其中授予各类荣誉称号33次。1984年元月曾被评选出席全国首届农林科技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并牵头组织全国及省、地重大科技攻关课题20余项,获科技成果19项。其中部级4项,省级6项,地市级7项。近20年致力探索立体农业技术开发,对棉花保护地栽培有较深的基础理论研究,编制出7项地市级农作物栽培技术规范标准。对粮经间套优化带型、促早栽培、增产机理等有独特见解和新发展。

所获荣誉

为推动耕制改革,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做出重要贡献。1990年以来先后被中国科协与省、市区党委、政府分别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省‘八、五’期间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渭南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公仆”、“地区优秀党员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等。1997年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研究成果

撰写的30多篇科技论著先后在《农业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陕西农业科学》等国家级图书出版与报刊杂志发表。作表作《棉田间作套种》1994年入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发行《棉花高产优质栽培实用新技术》一书;《灌区立体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996年入编《经济日报》出版社科技文论专卷《中国改革经纬录》一书。

孙进贤1939年12月出生,陕西省大荔县人。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1959年7月于陕西省大荔农校毕业,1959年8月至1961年8月在原渭南县农科所工作。随后响应中、省关于干部下放基层锻炼的号召,到基层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73年至今一直在临渭区(原渭南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期间曾先后任该中心推广站与经作站站长23年。兼任市一届人大代表、市标准化协会理事,区政府科技咨询员,省作物学会会员。主要业绩:从事农技推广与科研工作40余年,受到上级表彰奖励63项(次),其中获得各类荣誉称号44次。1984年1月被评选出席全国首届农林科技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并牵头组织全国及省、地重大科技攻关课题20余项,获科技成果19项。其中部级4项,省级6项,地市级7项。长期坚持探索立体农业技术开发,先后编制8项省市级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规范化标准。对粮经间套种植模式,增产机理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做出重要贡献。1990年以来先后被中国科协与省、市、区党委、政府分别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省‘八·五’期间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渭南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热爱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地区优秀党员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公仆”、“群英代表”等。1997年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撰写的40多篇科技论著,分别在农业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陕西农业科学等国家级出版社与有关报刊杂志发表,代表作《棉田间作套种》1994年入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发行的《棉花高产优质栽培实用新技术》一书;《灌区立体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与《麦棉套种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两篇论著分别荣获2002、2003年“国际优秀论文(作品)奖”。其业绩已被载入《共和国农业专家名人录》、《中国国情报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突出贡献专家人才名典》等210部中外世纪经典文献史册。

2 国民党军将领

孙进贤,字士良,河北盐山人,生于1907年。孙进贤出身行伍,早年服务于山东省警备旅,后来这支部队编入第57师,而57师经过抗战的前几年历练又转变为中央军嫡系主力,孙进贤也就由杂牌转成了嫡系。在编入57师的时候,对孙颇为欣赏的旅长施中诚保送他到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五期受训,这就使孙进贤与黄埔也挂上了号。

孙进贤在抗战初期经历过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他所在的部队在被日军几次打残且校尉级军官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孙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也由此做到了第170团上校团长,可以说这个团长位子是来之不易的。1943年11月,孙进贤跟着师长余程万担负起了坚守常德的重任。在这次会战中,日军集中3个师团4万余人的兵力对常德城发起连番猛攻,而孙进贤指挥所部顽强的坚守阵地,战况十分惨烈。打到12月2日,第170团只剩下20来人,孙进贤本人也挂了彩,但是他仍旧带着残部在顽强抵抗。这个时候,57师总共也就剩下240人了。于是余程万于3日凌晨1点下达了突围命令,留下了169团团长柴意新以及其他51名官兵牵制日军,以保障突围部队的成功。孙进贤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跟着师长离开了这座他曾经为之拼死保卫过的城市。

余程万的突围,并没有得到军委会或者是战区长官部的批准,所以在战后他被撤了差。而在常德死战过的孙进贤没有受到处罚,仍旧担任170团团长,并又先后经历了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孙进贤跟着继任师长李琰在这两次会战中出生入死,他所在的57师和74军军部同时获得了荣誉旗。而同在74军编制内的51师和58师,当时都没有获得过这面旗帜。

1946年4月,第74军军长施中诚外调,遗缺由张灵甫接任。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孙进贤这个跟着施中诚出来的“旧臣”自然就受到了张灵甫这位新“天子”的排斥。孙进贤有自知之名,他知趣的主动申请外调,跑到山东省龙口市当上了军警联合稽查处的处长。五个月后,第8军军长李弥派遣周开成跑到龙口编组山东省警备第4旅,在部队编组时,孙进贤出力颇多,使警4旅很快的就充实了编制,本人也和周开成成了朋友。于是在周的推荐下,孙进贤当上了警4旅(后改称独立旅)的副旅长,并由此成了李弥的部下。

两年后,与解放军在胶东周旋的孙进贤调升为新成立的新编第20旅少将旅长,不久部队又改编为第237师,孙进贤以少将师长的身份参加了徐蚌会战。不幸的是,原本打算在李弥集团中干出些成绩的孙进贤没有发挥的机会,他的237师就全师覆灭了。不过他经过化装,还是和李弥一样突出了重围。本来13兵团突出来的高级军官就不多,孙进贤的归来自然就受到了李弥的倚重,成了新组建的第170师师长。

孙进贤虽然继续干他的师长,但是他的不幸并没有终止。1949年12月,孙进贤跟着李弥败退到云南。由于在围攻昆明时,孙进贤的170师是打的最卖力的部队,于是在一个月后的部队扩编中,他被陆军副总司令汤尧提拔为第9军少将军长。或许有人会问,他都升军长了,怎么还叫不幸啊。其实不然,他更倒霉的日子来临了。

1950年1月14日,这一天是孙进贤正式上任的日子。这军长的位子还没坐热呢,原先由汤尧制订的反攻计划就改成了撤往缅甸的实际行动了。根据汤尧的决定,曹天戈的第8军和孙进贤的第9军分为左右两路,互相掩护的渡过元江,本来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计划,但是孙进贤鼓励他的部队以“飞人”的速度抢渡元江。为了能早日摆脱解放军的追击,孙进贤一咬牙下令炸毁大桥,把上级汤尧以及傻傻的在掩护第9军撤退的第8军都给扔在了元江对岸,甚至还扔下一个奉命守备桥头堡的团。这个团的团长只得哭丧着把实际情况报告给后续赶到的曹天戈,并且跟着第8军一起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炸毁大桥的孙进贤原以为能以牺牲第8军为代价拖住解放军的追击步伐,但没想到解放军的另一路早已绕过元江,并且布置了一个大口袋在等着孙进贤来钻了。经过一阵激战,这位过江拆桥、只做了半个月第9军军长的孙进贤于2月7日被迫命令部队向解放军投诚了。要说投诚将领的待遇和俘虏是不一样的,孙进贤要是太太平平过着余生,或许还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可是孙进贤的投诚是被迫为之,三天后他见解放军放松了对第9军的警惕,便鼓动部队发动叛乱。他想带着部队继续亡命异域,可他的部下却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于是这次被孙进贤寄以厚望的叛乱,不到一天就被平息了,他本人则被逮捕关押。经过公审,孙进贤于1951年2月在昆明被枪决。

孙进贤的死,至少是对隔海而望的党国政府尽了忠。可是历史却对这位死人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或许远在台湾的国防部只知道孙进贤向解放军投诚一事,而不知道他此后的作为,于是在1950年6月15日,由总统府明令公布:“陆军步兵上校孙进贤叛国投匪,着免去官位,并褫夺前授各种勋章奖章”。九泉之下的孙进贤要是知道他那个为之尽忠的党国,最后给了他这么一个“待遇”,不知会作何感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