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碎米莎草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碎米莎草别名:三方草

拉丁学名:Cyperus iria L.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莎草属

生境分布:生于田间、山坡、路旁阴湿处。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发生与危害:一年生草本。春夏季出苗,花果期夏秋季。为秋熟地主要杂草,湿润旱地危害较重,水稻田中也有发生。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丛生,高8~85匣米,扁三棱形。叶片长线形,短于秆,宽3~5毫米,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3~5枚;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枝4~9枚,长达12厘米,每辐射枝具5~10个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1~4厘米,具小穗5~22个;小穗排列疏松,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压扁,长4~10毫米,具花6~22朵,鳞片排列疏松,膜质,宽倒卵形,先端微缺,具短尖,有脉3~6条;雄蕊3;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三棱形,褐色。花果期6~10月。

幼苗第1片真叶带状披针形,横剖面呈“U”字形,纵脉间具横脉,构成方格状网脉,叶片与叶鞘间界限不明显。成株秆丛生,扁三棱形,高可达25厘米。叶基生,短于秆。鞘棕红色。叶状苞片3~5片,下部的较花序长。花和子实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枝4~9枝,每枝具5~10个穗状花序,穗状花序松散,长圆状卵形,小穗直立,压扁,小穗轴近无翅。鳞片宽倒卵形,顶端有干膜质边缘,黄色,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小坚果倒卵形,有3锐棱,与鳞片等长,褐色。果脐圆形或方形,边缘稍隆起,色较深。

综合治理策略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1)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2)化学除草,目前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