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隋岩 |
释义 | 隋岩,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学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北京广播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学者简介:隋岩(1966年6月28日—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学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北京广播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4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90年代初曾在《当代》、《中国作家》、《鸭绿江》、《小说林》、《当代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散文》、《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译文几十篇。90年代中后期转向学术研究,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艺评论》、《中国文化研究》、《国际关系学院学报》、《文艺报》发表论文十多篇,并被《新华文摘》、《高校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等多次转载。 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象征中国国家符号的传播机制》、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符号传播理论》和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广播电视是国家的软实力》,以及国家211课题子项目和横向课题等。曾到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短期访学开会。近年曾到几十家媒体授课讲座,多次作为评委参加各类电视评奖活动。论文和专著多次获奖,其中,《媒介改变艺术》2009年获星光奖电视论文理论类一等奖,《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2004年获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理论类论文一等奖。 隋岩同志近年发表的学术成果: 论文: 45.《论电视访谈节目的人际传播魅力与大众传播规约》,发表于《中国电视》2012年第5期。 44.《强符号的国际传播是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发表于《当代传播》2012年第4期。 43.《“同构”创造的符号价值提升了交换价值》,发表于《现代传播》2012年第4期。 42.《新闻发言人应善于发挥人际传播的优势》,发表于《新闻记者》2012年第4期。 41.《从谣言、流言的扩散机制看传播的风险》,《新闻大学》2012年第1期。 40.《从〈大明宫〉的“剧情化”谈纪录片的新历史主义倾向》,发表于《中国电视》2012年第3期。 39.《电视直播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建构软实力的优势和作用》,发表于《编辑学刊》2012年第2期。 38.《国际传播的软实力作用及媒介外交功能》,发表于《当代传播》2012年第1期。 37. 《对访谈类节目低俗化虚假化说不》——被专访的三个学者之一,发于《光明日报》2011年10月8日。 36.《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于《光明日报》2011年12月13日。 35.《“同构”创造的符号价值提升了交换价值》,发表于《现代传播》2012年第4期。 34.《论“同构”对文化的唯一性规制》,发表于《现代传播》2011年第12期。 33.《对“同构”的溯源与阐释》,发表于《现代传播》2011年第7期。 32.《从符号学解析电视的“真实性”》,发表于《现代传播》2010年第10期。 31.《中国影视“贸易逆差”下的文化安全探析》,发表于《现代传播》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 30.《从符号学解析传媒言说世界的机制》,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2期。(1.0万字) 29. 《含蓄意指与隐喻的等值对应——符号传播意义的深层机制之一》,发表于《新闻大学》2010年春之 卷。(1.2万字) 28.《元语言与换喻的对应合谋——符号传播意义的深层机制之一》,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1 期。(1.1万字) 27.《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变解析符号的社会化》,发表于《现代传播》2009年第6期。(0.9万字) 26.《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媒介偏倚及其传播理想》,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3期。(0.6万 字)转载于《新华文摘》2009年19期。 25.《欧美美食节目的发展特征及其样态》,《中国电视》2009年第10期。(0.7万字),第一作者。 24.《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发展趋势》,收入《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0.8万字) 23.《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深层内涵》,发表于《理论前沿》2008年第19期。(0.8万字) 22.《论含指项中的意义位移》,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7期。(0.8万字) 21.《符号传播意义的机制——对自然化和普遍化的深度阐释》,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3期。 (1.3万字) 20.《媒介改变艺术》,发表于《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8年9期。2008年获第十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理论类论文二等奖。获首届星光电视论文奖理论类一等奖。(1.1万字) 19.《符号传播的诡计》,发表于《电视学》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9月版。(5万字) 18.《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发表于《电视学》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9月版。(2.1万字) 17.《后现代:网络春晚的文化指向》,发表于《当代电视》2006年第2期。获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理 论类论文三等奖。 16.《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发于《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4年3期。2004年获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理论类论文一等奖。(1.1万字) 15.《电视大众文化释义》,《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1万字) 14.《多重复合的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意识形态》,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转载于《文化研 究》2003年第1期。(1.2万字) 13.《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划分与嬗变》,发于《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2 年第11期和《文艺理论》2002年第10期。(1.1万字) 12.《“大众文化”的语义辨析》,发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0.6万字) 11.《“贸易逆差”现象与中国电视文化自觉》,发于《当代电视》2002年第11期。(0.6万字) 10.《中西大众文化辨析》,发于《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5期,转载于《文艺理论》03年第1期。(0.55万字) 9.《电视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发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转载于《影视艺术》2002年第6期。(0.6万字) 8.《电视文化的跨学科存在及其研究视角》,发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转载于《新闻与传 播》2002年第6期。(0.8万字) 7.《试论当代电视的大众文化特征》,发于《当代电视》,2002年6期,转载于《新闻与传播》2002年第4 期、《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0.6万字) 6.《跨国传播中的文化“贸易逆差”与中国电视文化的自觉》,发于《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转载于《新闻与传播》2002年第3期。(1.1万字) 5.《电视文化对历史的想象》,发于《中国电视》2002年1期,转载于《文化研究》2002年第4期。(0.9万字) 4.《电视大众文化:从情感真实到情感策划》,发于《中国电视》2002年12期。(0.5万字) 3.《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0.8万字) 2.《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影视艺术》2002第1期。 1.《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文成公主形象》,收于《电视剧〈文成公主〉创作集锦》,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目前主持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1. 《象征中国国家符号的传播机制》,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符号传播理论与实践》,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项目号:21103030305)。 3.《广播电视对提升国家软实力作用研究》(项目号GD09032),2009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重点项目。 合作主编:1. 《国际危机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专著:1.《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著作 奖。2006年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篮球队员隋岩,来自吉林长春。由于身体发育得早,在最初的比赛中,他打得是中锋位置,后来随着开始专业篮球的训练,他开始在1号位和2号位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07年隋岩曾受过一次重伤,导致跟腱锻炼,随后修养了一段时间,2009年正式返回赛场。隋岩1989年出生,身高1米97,体重91公斤,在广东队出任后卫。上赛季第一次进入广东队大名单,但是并没有获得出场机会。尽管隋岩的身体素质一般,但是他是一位天生的外线射手,在福建的试训中,他在三分线外精准的表现也令俱乐部大为赞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