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盐城工学院 |
释义 |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盐城工学院。1996年5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85年的盐城职业大学合并建立盐城工学院。 中文名:盐城工学院 外文名: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盐工 校训:笃学格致,厚德重行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王保林 所属地区:中国 江苏省 主要院系:学校设有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12个二级学院 院士:3人 教师人数:1059人(2011) 学生人数:19000人(2011) 院系介绍(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优集学院 博雅学院) 概况盐城工学院位于著名的世界珍稀动物丹顶鹤麋鹿之故乡、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东方湿都江苏省盐城市,是一所省属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1996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组建盐城工学院。 目前,盐城工学院校园占地2628.5亩,固定资产总值5.44亿元,校舍建筑总面积现有29.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674万元,图书馆藏书110万册,并与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建立了协作关系,以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学校信息学校名称:盐城工学院 高校代码:1301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江苏省盐城市迎宾大道9号(东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9号(新校区) 历史沿革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盐城工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196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盐城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7月,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 1977年12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批准恢复建校,时称南京工学院盐城分院;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再度定名为盐城工业专科学校; 1996年5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85年的盐城职业大学合并建立盐城工学院; 1996年盐城工业专科学校、盐城职业大学、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盐城纺织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盐城工学院 2000年2月,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 2007年9月,启用希望大道校区; 2007年11月,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2008年10月,盐城工学院举办建校50周年校庆。 学校现在一校三区,校本部位于建军东路立交桥东迎宾大道9号(迎宾大 道校区),西校区黄海中路20号(黄海中路校区),新校区位于东校区向西南(希望大道校区)。校园总面积3686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5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截止2008年6月底,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769人,其中本科生16350人。截至2010年,学校已不再有专科生。 建校50多年来,特别是199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大力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坚持走具有盐工特色的办学育人之路,凝炼了“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成功实现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转变、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征地建设新校区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均跨上了新的台阶,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设立15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和7个校属研究机构,开设 41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应用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结构工程、企业管理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总体概括: 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6月,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国家江苏沿海发展战略中心城市之一的盐城市东郊。学校现有黄海中路、迎宾大道和希望大道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536亩,校舍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自1996年升格本科,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学校秉承“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坚持走有盐工特色的办学育人和服务地方之路,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9000余人,设立15个公办二级学院、1个民办二级学院博雅学院和5个教学部;设置44个本科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建设点;学校的基础化学、物理及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和环境化工等4个实验室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14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开设国际课程实验班,联合培养本科生;与中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两重两强”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实践环节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性竞赛和文化艺术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获得“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校“梦之声”合唱团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2011年2月应邀赴维也纳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金色大厅庆典音乐会”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连年攀升,2010年考取36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6%。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近6万名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沿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9人,其中正高职称93人,副高职称38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7人,硕士学位680人。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等7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0人。47名教师被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聘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等一批特聘教授。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沿海发展需要,积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有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3个校级科技服务平台和7个校属研究机构。图书馆现有文献总数147万册,《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是江苏首家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也是盐城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省优秀教学和科技成果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立项资助科研项目近百项。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江苏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思政工作先进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助学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文明食堂和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面向未来,全校师生员工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加强内涵建设,认真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蓝图,主动对接江苏沿海发展战略,朝着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迈进! (资料截止时间:2011年2月) 现任领导杨春生同志:党委书记主持并全面负责学校党委工作。 王宝林同志:院长、党委副书记协助杨春生同志处理党委日常工作。主持并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负责改革与发展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编制与劳资分配部分)、财务处。 刘必清同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党建、组织、统战、宣传、工会与离退休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关工作,城镇济困工作。负责纪委工作。分管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工作处、人事处(职称工作,“双百”工程建设,人才工作部分)。 李建宇同志: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分管教学(含高职教育与民办教育)与教学研究工作,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负责评建整改工作。分管教务处、教育教学评估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各教学院(部)的教学工作。兼任博雅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刘德仿同志:党委常委,副院长分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硕士点筹建申报、国际合作办学、校友与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分管科技与产业处(纵向科技部分)、研究生培养处、大学科技园、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各教学院(部)的科研工作。兼任优集学院院长。 陈金春同志:党委常委,副院长分管后勤服务与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工作。负责社会化服务项目的资金筹措与经营管理工作。分管后勤管理处、物资设备管理处、后勤集团。 方海林同志:党委常委,副院长分管学生教育与管理、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共青团工作,政治稳定与安全保卫工作,军事教育工作。分管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团委、保卫处、人武部(党委保卫部),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 胡凤娥同志:党委常委,副院长分管服务地方经济工作,横向科技协作工作,科技产业工作,远程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乡镇扶贫工作。分管科技与产业处(横向科技、科技产业、乡镇扶贫部分)、远程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各教学院(部)的社会服务工作。 董跃进同志:党委常委、副院长分管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园置换工作。分管基建规划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征地与置换工作小组。兼任党委组织部长。 院系设置纺织服装工程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 优集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博雅学院 院系介绍信息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工程系(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数据库技术方向)、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NIIT合作办学)、信息学院实验中心,其中:计算机工程专业建立于199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于2000年。2004年之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工程专业隶属于计算机系。2004年7月,电气工程系与计算机工程系合并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7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分成电气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迄今为止,信息工程学院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000多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900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32人,另有外聘教授6人。 学院按照“拓宽基础、强化应用、重视实践、整体优化”原则制定培养计划,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业教育为中心、以就业教育为目标”的工作理念,注重教育、引导、服务与严格管理相结合,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重视学风建设,二年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最高达到84.4%;近几年,每年有十多位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考取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研究生,2006年学院被学校表彰为“考研工作先进集体”。重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课内外科技文体活动,学生组队在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第六届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第三名,在“2006‘南工大杯’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在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举行的校园科技艺术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并受到组委会表彰;学院团总支被校团委表彰为“2005-2006年度先进团总支”;在学校组织的2006年第十届学生公寓(宿舍)文化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200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殷燕同学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被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录取,2006年计算机科学与专业邰小雪同学通过层层考核,被选拔了江苏省委组织部调干生。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由于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一致欢迎,连年实现就业率在99%以上,2007届毕业生目前协议就业率达95%。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现有9个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高频电路与通讯原理实验室、EDA/DSP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拆装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000m2,仪器设备总值300多万元。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省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80多篇,EI收录论文多篇,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盐城市计算机学会挂靠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电气工程系创办于1988年,于2004年与计算机工程系合并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08年8月成立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课程组、实验中心、电气信息技术研究所。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三个方向)、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测控两个方向)二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多人。 全院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7人(含校外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32人。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制定了相应激励措施,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教研和科研工作。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现有楼宇自动化、电梯控制技术、运动控制、安防监控与综合布线、PLC与电气控制、电机、电力电子、工业控制机、过程控制、设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EDA/DSP、自动控制、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仪表、检测技术、创新、机器人等19个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2500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900多万元。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按照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两重两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采取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近几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60%以上,每年有十多位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考取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研究生;200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第六届机器人大赛第三名,2006荣获‘南工大杯’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毕业生深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5%以上。 近年来,本院共承担省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31项,发表研究论文46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80多篇,EI收录论文20多篇,教师主编教材8部,7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8项科技成果通过市院级鉴定,荣获省一类优秀课程奖1项,省二类优秀课程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获得国家软件(楼宇监控方向)著作权1项,获得中国电力部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是由盐城工学院原有的化学工程系和海洋工程系于2004年8月合并而成。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六个专业系。 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返聘教师2人,兼职教师15人。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的57人,教授7人,副教授27人,讲师42人。5人曾在加拿大、日本等国进修深造,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4人聘请为兄弟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有3人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4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盐城市专业技术人才10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2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有5人分别被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院校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 在优化专业建设的同时,学院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先后选送4人赴国外重点高校与科研院所进修深造,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现有一人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有一人兼职重点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三人兼职硕士生导师。 学院教职工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的论文,编著出版了教材数十册。先后承担了省市级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其中通过省级以上鉴定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许多课题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数控磁力控制器”获国家专利,已得到推广。 学院全体教职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围绕着“注重基础文明建设,营造成人成才环境,养成良好专业技能,造就创新技术人才”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思路,正大力开展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就业形势良好。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具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的学科主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即招收专科生,1996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开始和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数字化制造技术、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六个专业系以及机械基础课程组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12人,硕士41人,在读博士5人,在读硕士5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教师6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3人,江苏省师德模范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通过全体教工的不懈努力,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术梯队称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近年来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20余项,科研立项100余项,发表论文400多篇,被EI收录35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多部,先后有4门课程荣获江苏省一、二类优秀课程。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理念,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自2004年以来,毕业生离校前协议就业率均为100%,英语四级通过率接近80%。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每年举办机械产品创意设计、三维设计等比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近几年有多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课外学术、设计竞赛,其中“助残机械手”项目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第一名),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内名牌工科院校以及赴加拿大、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与学术交流。学院充分发挥机械、汽车、材料等学科(专业)与盐城市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相对应的有利条件,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后与企业共同开发大型喷漆、烤漆房等设备,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学院先后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由原机械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系分离而新成立的二级学院。目前有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系和一个实验中心。现有本科生546名。教职工1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有7人;博士或博士后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人。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结合地方汽车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掌握汽车制造原理及技术、汽车服务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一定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学院在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特种车辆设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地方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与盐城振翔汽车零部件公司合作的苏北科技创新项目——“新能源动力城市客车空压机和动力转向油泵驱动机组的研制与产业化”;与悦达专用车公司合作的省科技攻关项目——“悦达牌YD5070ZYS全密封后压缩环保型垃圾车”(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投入使用),主持研究了省重点建设学科项目“汽车盘式制动器尖叫的机理、预估及抑制”等项目。相关汽车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等省市级以上奖励5项,在英国机械工程师会刊(D辑: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汽车工程、振动与冲击、农业机械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核心期刊10多篇,目前获得各类资助的在研项目8项。 新兴的学院正敞开宽阔的怀抱,竭诚欢迎汽车等领域的精英们加入到团结、协作充满激情的团队中来。这里是施展您才华的平台,是实现理想的乐园,;热忱欢迎优秀青年学子来我院深造,这里是汽车工程是的摇篮。让我们携手共创新的辉煌! 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从1990年开办建筑装饰专业开始,迄今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设计学院现开设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含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平面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五个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800多人,每年面向江苏、山东等地招生。 全院现有专任教师44名,高级职称教师9人,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科梯队和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正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严治教、为人师表,以团结、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姿态,为把学院建成同类一流而努力奋斗。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诸葛铠教授、李超德教授,南京艺术学院何晓佑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张锡教授等多名专家为设计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学院领导积极探索办学思路,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聘请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王新元担任教授,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走超常规发展之路。 学校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设计艺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盐城工学院新校区建有13000多平方米设计艺术学科教学大楼。楼内有学生专用画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工业设计模型实验室、雕刻机房、苹果机房、pc机房、服装工艺实验室、600平方米美术与设计作品展览中心、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完善。 十多年来,办学以苏北地区为中心并辐射苏中、苏南及华东地区,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他们活跃在建筑、规划、广告、装潢、服装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为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84年的建筑工程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建筑工程专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向道路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城镇建设与管理、工程管理等领域拓展。1996年成为盐城工学院首批具有招收本科专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三个教学单位之一。土木工程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实验中心等机构。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4人,博士及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23人,教师队伍中,多人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建筑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国家建造师等资格,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院积极加强与外合作交流,目前已有二名教师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去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来学院给本科生讲学,并签订了师生友好交流协议。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洽谈合作事宜,加强本科的教学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在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环保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背景下成立的,将重点围绕沿海滩涂生态环境保护和盐城环保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研创新和科技服务,并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相关应用型专门人才。现有教职员工21人,专任教师19人,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后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另拥有校内外兼职教授(教师)数十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环保厅环保科技计划项目3项。拥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 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环保设备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多平米,固定资产560多万元。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将环境学科建设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盐城盐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环境学院教师于2008年在盐城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公司的发展为环境学院教师的科研和对外服务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环境学院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就业实习的良好平台,已均成为环境学院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是盐城工学院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二级学院。1996年12月,原盐城工业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原盐城职业大学经济管理系合并组建了盐城工学院工商管理系。2000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盐城工学院工商管理系与盐城会计学校合并,组建了盐城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04年8月更名为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学科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989人,58个班,其中包括2个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的国际课程实验班(市场营销)。现有教师10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3.4%;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0.01%。现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培养对象1人,校级优秀教师8人。另聘有知名高校的兼职教授9人。学院现有现代物流实验室、财会手工模拟实验室、国际经贸模拟操作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和两个综合机房,实验仪器设备总投入300余万元。 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学科梯队初步形成,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设立校属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近5年来,在《经济管理》、《统计研究》、《预测》、《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50多篇;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统计局项目12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教育厅高校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5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市(厅)以上科技成果奖40余项。 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发表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60多篇;申报省、校级教研教改课题70多项;先后出版《政治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教材、专著共20余部,其中《会计学》和《政治经济学》获得省级精品教材奖。《加强高校管理专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被评为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在学校2004年以来的历年教学质量考核中,学院的教学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学研究工作和教风学风建设处于学校前列,获得教学工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有专门的经管学院实验中心;开设了一批综合型、设计性实验课程,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在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实际,参与专业实践,建有江苏悦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动集团公司等30多家就业实习基地。注重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近20篇,多名学生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2007至2008年,先后有3名学生被表彰为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有2个班级被表彰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学院团委被表彰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2009年,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2项,1篇毕业论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挑战杯”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2005年以来,有40%以上的学生获得高级物流管理员、报关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等实践技能资格证书;学生的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89%;连续多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达100%,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人文学院1.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涉外文秘)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秘书、现代企业管理、外贸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练技能的复合型高级文秘人才。本专业下设现代文秘、涉外文秘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基础写作、秘书学、档案管理学、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学等。现代文秘方向还开设:公共关系学、财政与金融、经济法、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专业英语等。涉外文秘方向还开设: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 就业方向:现代文秘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公关、文化、宣传、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或研究工作;涉外文秘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外机构、涉外企业从事文秘、公关、商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或研究工作。2.汉语言文学(广告与会展)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告与会展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广告与会展策划设计、经营管理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设计、软件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基础、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摄影摄像、广告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效果评估、会展学概论、会展策划与设计、会展组织与管理、会展经济学、专业英语等。 就业方向: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展览馆、市场调查和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设计、经营管理或研究工作。3.英语(商务英语、应用翻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或英汉互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商务英语、应用翻译两个方向。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商务英语方向还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经贸英语阅读、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日语等。应用翻译方向还开设英汉互译基础、应用文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口译基础、高级口译、日语等。 就业方向:涉外机构、涉外企业以及文化、教育、科研单位从事商务管理、翻译、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4.旅游管理(中英合作办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能力和旅游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涉外旅游管理实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雅思英语、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调查、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国际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服务礼仪与职业道德等。 就业方向:涉外旅游、娱乐、饭店、国际会议与会展等有关服务行业、各级政府相关机构从事管理或研究工作。5.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单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旅游企业管理实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文化、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饭店学概论、前厅运作与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财务管理、英语听说、旅游专业英语等。 就业方向: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大型旅行社、园林景区管理部门以及星级饭店从事相应的管理或研究工作。6.工商管理(商务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日语精读、日语泛读、日语翻译、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本文化、日本概况、日本文学作品选读、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与涉外礼仪等。 就业方向:涉外机构、涉外企业以及文化、教育、科研单位从事商务管理、翻译、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盐工东校园内,美丽的校园蕴藏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院始建于1979年,二十多年上下求索、奋勇拼搏,使得材料工程学院繁花似锦,硕果满枝。材料工程学院以其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显著、科研基础扎实、教学科研成绩突出而成为盐城工学院进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二级学院之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也成为学校、江苏乃至全国知名的一个品牌特色专业。 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交通工程、材料物理及复合材料等六个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原硅酸盐工艺专业)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8年被教育部授予“有特色专业”,2006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总数4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博士11人(另有在读博士5人),硕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南京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7人,江苏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0人,教师队伍的高级职称比例和高学历比例名列学校前茅,处于同类高校的先进行列。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结构合理、富有生机活力、具有发展前景的师资队伍。 学院在“铁军“精神的鼓舞和影响下,遵循学校“两重两强”人才培养要求,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它的特色之处就在于确立了与社会需求相符合,与学院实际状况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明确将培养人才定位在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上,突出“一定基础知识支撑、适当宽度专业口径、突出某一专业方向、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博专共存、以专为主、长短兼顾、持续发展”的特点,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育。通过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的改革,突出工程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特色专业试验“3+1”新型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一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三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本科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 98% 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院二十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四千名各类专业人才,他们在社会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母校赢得了莫大的荣誉,几年来材料工程学院学生考研的绝对数和相对数也始终处在全校的前列。 学院科研条件优越、基础扎实、队伍整齐、成果突出。拥有学校唯一的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初建规模,实验室于2002年被江苏省交通厅确定为交通工程专项试验室,具有从事各类建筑材料检测资质,现已成为盐城乃至苏北地区重要建筑材料检测机构之一。另外还建有盐城市纳米材料与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研究平台。材料实验中心下设有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等14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2364平方米。拥有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QUANTA2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EXUS 670)、X-射线荧光光谱仪(ARL AdvantXP)等先进大型设备,设备总价合计达994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高度重视学科团队建设。 “材料学”作为学校最早确立的三个重点学科之一,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建设实验室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应用开发研究。确立了低环境负荷材料、功能环境材料和特色资源化材料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三个研究团队,努力以利用固体废弃物及沿海资源为基础,在研究与开发优良环境功能的材料方向上形成优势和特色。近几年来,学院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性能水泥及混凝土应用基础研究”的子课题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纳米陶瓷材料的机理及应用研究”1项,省社会发展项目“煤矸石-粉煤灰基绿色胶凝材料的生产技术应用研究”1项,省高校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钙硅铝质工业废弃物应用基础研究”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高活性煤矸石的制备与活性的快速评价”1项。已完成 “钛酸铝结合莫来石高温材料研究”、“用稻壳制备纳米结构SiO2气凝胶技术及机理研究”、“有机无机杂化生物活性骨水泥的研究”等省市级科研课题1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盐城市科技进步奖7项,盐城市科技论文奖5篇。 学院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对外科技服务水平。与张家港一达集团、江苏苏华达有限公司、江苏威特集团等诸多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取得重要成效。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兼职研究生导师10名,在我校开展论文工作的硕士研究生12名。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有3名教师去美国、加拿大作高级访问学者,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材料学院优良的育人环境、铁的作风纪律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以铁的意志、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品质,扎实的理认基础,超凡的实践动手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和好评,一大批校友经受住了艰苦的考验,取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走上了企业技术和行政领导岗位,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学校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全院上下紧紧瞄准学校第二、第三步发展战略,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创建全校唯一的省级特色专业、创建全校首批硕士授予单位、创建全校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势学科为龙头,狠抓制度与作风建设、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使各项工作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绩,为实现材料工程学院新的跨越式发展、将我院各专业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全校一流的品牌特色专业而努力奋斗。 纺织服装学院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创办于1990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生1000多人,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被评为学校特色专业。全院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9人(博士2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2人。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为我院的兼职教授。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毕业生供不应求。我院毕业生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素质已经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近几年来,我院以抓好学生就业和考研工作为目标,促进学风建设,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抓好英语考级工作,04级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74.14%,05级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70.7%,06级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89.9%,07级英语一次通过率达75%以上,继续名列学校前列。就业工作成绩显著,连续多年就业率为100%。因学生就业工作突出,连续五年被学校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考研工作成绩突出,05年有2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B纺织011班考取率为42.8%,并创造了一宿舍6名女生同时考取的盐工奇迹;06年有2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07年有2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08年有4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率达25.4%。09年有6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率达30%。连续五年被学校表彰为考研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教风学风先进集体。我院近几年来学生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就业率、考研率均已达到全国纺织服装类高校一流水平! 优集学院1997年,盐城工学院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作为首批重点学科开始建设,成立了面向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研究所。目前该学科已成为本校“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在CAD研究所的基础上,盐城工学院组建了集学术研究、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和培训为一体,以知识工程实用技术研究及应用软件开发为特色的“江苏省产品快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并经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该中心坚持在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从事研发工作,逐步确立了基于知识的产品快速设计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多年来,中心始终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推动盐城地区科技进步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在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快速成型和快速制造、人员培训等方面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服务和技术支持,在知识工程实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省内的领先地位,所开发的格栅机、车床等产品的快速设计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4年,盐城工学院成为美国UGS公司委托开发软件的合作伙伴,APP(Academic Partner Program)计划的首批成员学校,根据APP计划,UGS公司向高校赠送UGS公司的软件,供教学研究使用,APP计划的成员学校也有义务培养通过UG CAD认证考试的UG应用工程师和学生。通过认证考试的优秀学生,由UGS公司向其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的客户推荐。2005年1月,在CAD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盐城工学院与美国UGS公司签订协议书,联合共建优集学院,并于2005年9月正式挂牌招生。 博雅学院博雅学院是盐城工学院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而建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院从2002年起开始招生,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化制造、车辆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英语(商务英语)、艺术设计(平面、环境艺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旅游管理、会计学等17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800多人。所有学生享受和盐城工学院在校生完全一样的师资,接受同样的管理,获得同等的奖学金,以及享有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助学权利,毕业生将接受学校同样的就业指导,并可以和盐城工学院的在校生一样攻读更高一级学位。 博雅学院依托盐城工学院的雄厚师资,共享盐城工学院的教学资源,积极强化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着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学院制订了“特色+特长”的教学计划,受到校内外专家的好评,对学生上课、作业、考核等都有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并实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情况将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做到学校、家庭共同育人的体制。 在学生日常管理上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学院始终将学生的成人成才放在诸工作的首位,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学生管理部门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教育的理念;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创造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学院每学期都进行评奖评优活动,在广大同学中树立典型,在全院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强烈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学院积极组织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和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促进了学生诸方面的发展,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博雅学院因培养人才而诞生,也因人才的培养而发展,博雅学院将以自身特有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着力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双百工程”,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截止2008年12月底,全校共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62人、副高职称教师29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硕士学位教师541人。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等培养人选近20人。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阮雪榆院士、孙伟院士、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王新元等一批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的客座或兼职教授。 教学工作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示范实验中心(室)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监控工程、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等八大教学基础建设工程。2004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和省级教学成果、重点项目资助、省级教研课题立项资助以及省级实践创新项目立项计40余项,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2007年6月,学校在全省高校第二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形成了教学质量自我监控、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学校以培养理论基础实、创新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两重两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投入、学风建设、人文艺术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50多年来共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高素质人才,他们广泛活跃在机械、建材、化工、建筑、电气、纺织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始终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连年攀升,2008年达到256人,升学率达到9.14%;2009年333人。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我校2004年以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达98%以上。 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美国、英国、韩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集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联合举办“3+1”国际课程实验班、与美国UGS公司联合共建优集学院、与韩国江陵大学互派留学生、与印度NIIT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软件人才。学校积极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与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兼职研究生导师34人,在培研究生44人,其中博士3人。 产学结合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产品快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盐城纺织机械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008年11月,挂牌成立了盐城工学院“江苏省级大学科技园”。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社会科学基金2项,“863”子项目1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76篇,被SCI、EI等国际著名检索工具收录170篇,有12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有49项成果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奖。高教研究和《盐城工学院学报》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江苏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助学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以评建获优和建校5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第三步发展战略,为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创建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同类一流高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