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宿郑州
释义

作品名称:宿郑州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王维

作品原文

宿郑州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边穷徇微禄。

作品鉴赏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八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金谷,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作者简介

王维

(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历任太乐丞、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安禄山叛乱时,被迫作过给事中。后因曾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再迁中书舍人,转尚书右丞,卒于官。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画,工人物、丛竹、山水;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之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为“诗佛”。存诗约400首,有《王右丞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