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床 |
释义 | 海床(sea floor)是指海洋板块构成的地壳表面,它对陆地形态的演变及地质史有重要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把海水全部抽干,便可以欣赏到海床的美丽景色。那里与陆上地形非常相似,有高山和深谷、缓坡和平原以及沟壑和丘脊。1968年至1975年间,“挑战者号”沈海钻探船在海床钻了400多个洞,收集了大量的岩石样本,使科学家得以勾勒出海床的真实情形。他们能够借此了解海床的许多地理特征。例如,从陆地延伸入海的大陆架水较浅,可能曾经是陆地;还有大陆尽头的深入海床深处的大陆坡。 海床周围的生物海床周围寒冷、黑暗而寂静。这里的温度从来也不会高于冰点,也不会有阳光。植物因吸收不到阳光而无法生长,因此,这里非常缺乏食物。深海动物能过滤海水和海床的泥土,筛出一些从水面沉下来的食物碎屑。这里的动物都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有些动物有很柔软的身体和很大的头,因为没有波浪,不需要有坚硬的皮肤和骨骼。它们很多是盲眼,在水中缓慢地移动。巨大无比的海蜘蛛、无精打采的蠕虫和海绵,都是黑暗的海床中不同寻常的住客。 管栖蠕虫 管栖蠕虫喜欢群居。白色的一端藏在海床下,另一端是红色羽毛状的呼吸器官。 短吻三刺鲀 短吻三刺鲀是深海里最古怪的生物之一。它用3个很长的鳍把自己固定在海床上。它就是以这样的姿势耐心等待猎物游过。科学家相信,短吻三刺鲀这个姿势,可以让它较容易地嗅到海床上流过的海水中的食物。 《海床条约》概述亦称《海床军备控制条约》,全称《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1970年12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71年2月11日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开放签署,1972年5月18日生效。至1995年1月,共有92个国家签署并交存批准书。 内容条约由序言和11条正文组成。主要内容是:①缔约国承诺为和平目的开发与使用海床洋底,防止在海床洋底进行核军备竞赛。②禁止在12海里领海海床区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任何核武器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以及专为储存、试验和使用上述武器而设计的建筑物、发射装置或其他设备。③禁止协助、鼓励或引导任何国家进行上述活动,及以任何其他方式参与这类行动。④上述领海海床区外部界限的确定,应与1958年4月29日签订的日内瓦《领海及其毗连区公约》有关规定相符。⑤任一缔约国有权自行或在其他缔约国协助下,或在联合国范围内,进行条约规定的核查,但核查以不妨碍其他缔约国的活动为限。⑥若按条约规定程序核查后,缔约国对条约是否得到履行仍有严重怀疑,可将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理。 按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于1977、1983和1989年召开3次审议会,肯定了条约防止海床洋底及其底土进行军备竞赛的作用,并认为应对条约补充附加措施,以扩大条约适用范围、改进核查程序,使海床洋底排除在军备竞赛之外。中国于1991年2月28日加入该条约,并在加入书中申明:条约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以任何方式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领海及邻接其领海的海域、海床及其底土的主权和其他权利;台湾当局以中国名义于1971年11月2日签署并于1972年2月22日批准该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