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释义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Monsode Albuquerque)(1453年-1515年)葡萄牙军人,葡属印度殖民地总督,果阿和马六甲的征服者,他控制东方航路,建筑要塞、安置移民等措施,为葡萄牙王国在东方的霸权奠定了基础。

早年生涯

阿尔布克尔克是一个有“葡萄牙战神”之称的男人。生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韦拉·维尔德次子,曾祖及祖父曾任国王若昂一世和杜阿尔特一世的机要秘书,外祖父是葡萄牙海军上将。他曾在北非服役10年,参加对摩尔人的十字军东征。葡萄牙国王完美者若昂二世任命他为御马总监。1489年在北非参加保卫格拉西奥萨的战斗。若昂的继承人幸运儿曼努埃尔一世继位后,他在宫廷不得志。再一次到北非任职。

航海时代

1499年瓦斯科·达·伽马在完成绕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后回到葡萄牙,国王立即派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率第二只舰队前往印度,目的是与当地的统治者建立相互贸易,由于垄断香料贸易的穆斯林商人的挑拨和葡萄牙本身的恶劣作风,葡萄牙人遭到了卡里卡特印度教王公的攻击,但是卡利卡特的属国科钦却欢迎他们。1503年起,50岁的阿尔布克尔克和他的表弟弗朗西斯科受命去保护科钦当地的统治者,他在科钦修筑了葡萄牙在东方的第一座要塞,配备一支警备部队,1504年以后他在奎隆建立商站以后返回里斯本。受到曼努埃尔国王的接见。1505年曼努埃尔任命弗郎西斯科.德.阿尔梅达为第一任印度总督,领副王衔,他的任务是发展贸易和扶植葡萄牙在当地的盟友。1506年4月阿尔布克尔克离开里斯本,与特里斯托·达·昆阿前去勘察非洲东海岸。他在索科特拉岛上建立一个要塞,封锁红海的咽喉,以图切断阿拉伯与印度的贸易。但他没能攻占亚丁,因此这种封锁基本上是象征性的。为了开辟欧洲与波斯的贸易,他又在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的一个空地霍尔木兹岛开辟商站。阿尔梅达任期届满时,曼努埃尔国王任命阿尔布克尔克接任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职务。1508年12月他抵达印度时,有一支来自埃及的奥斯曼帝国海军舰队(由著名的海军将领兼地图学者,传奇性的雷斯地图的绘制者皮里·列伊斯统帅)打败并杀死了阿尔梅达的儿子,阿尔梅达要为死去的儿子报仇,把阿尔布克尔克囚禁起来,第二年2月阿尔梅达在第乌海战中击败穆斯林舰队,但只到11月他才把阿尔布克尔克放出来并移交权力。

印度总督

阿尔布克尔克上任后,企图控制东方的主要沿海商战,他移民定居,建立永久性的要塞,1510年他率领23艘军舰攻克由穆斯林王公统治的果阿,将进行抵抗的穆斯林全部处死,他以果阿为基地,暴风般的袭击阿拉伯湾的商船,由于此地的阿拉伯船只的武装远远不能和地中海的阿拉伯武装商船比拟,他大肆破坏,将阿拉伯船只从印度洋上一扫而空,确立了海上霸权。1511年他击败马六甲素丹国(今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附近)并征服该地区。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葡萄牙人终于控制了印度洋与远东贸易的咽喉要津,从此确立了它的海上贸易帝国的地位。它还乘机占领了科伦坡(斯里兰卡)、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马鲁古群岛等地。他以果阿为基地收购香料而向印度王公提供波斯良马而谋取暴利。但是那些还无法令他满足。他继而决定把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基督教以外的所有宗教,一一地铲除消灭。

以一贯的武力压制斯里兰卡之际,他踏进了锡兰康提古城佛牙寺。这间寺庙将佛陀(释迦牟尼佛)的牙齿当成宝物般地供奉保管,因此寺名也是由此而来。阿尔布克尔克强行夺取佛牙,在几万名发出哀嚎的佛教徒面前将之碎成粉末。侮辱佛教、击垮佛教徒的精神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阿尔布克尔克因胜利而得意自豪,所谓自以为是显然就是这样。察觉到阿尔布克尔克目的的佛牙寺僧侣,早已将真品藏了起来而把假的佛牙交给阿尔布克尔克。就这样,即便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佛牙依然平安无事地保存在佛牙寺里。阿尔布克尔克接着企图前往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企图以武力占领该地。焚毁该地的伊斯兰圣庙,但他连红海都没能进入就被赶了出来。回印度后,他终于使的反葡萄牙的主要基地卡利卡特(今天的科泽科德)降服。1515年他再次前往霍尔木兹,占领了半个岛屿。同年九月因病返回果阿。

向东突进

征服马六甲后,形势有了极大的改变。葡萄牙不仅可以与来往当地的中国商人打交道,控制马六甲这个交通要津后,往远东的航道也畅通了。两年后,欧维治(Jorge Alvares)便成功航行至珠江口的屯门(Tamauo)贸易,成为第一个抵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欧维治第二年回航马六甲时,除开满载中国货物外,也带着有关中国的第一手消息。同期(约1513年)由航海家和地理学家罗德里格斯(Francisco Rodrigueds)撰写的《东方地理志》(Livro de Geografia Oriental),便收集了印度半岛和中国沿海的航海资料和地图。事实上,罗德里格斯也是第一位编写在中国海域航行指南的人,在其著作《中国之路》(Caminho da China,约1519年)的一幅地图上,首次使用China一词。欧维治的成功之旅,令葡萄牙人深受鼓舞。1517年9月间,费尔南·安德拉德(Fernauo Peres de Andrade)率领另一支船队抵达广州。随行人员中,包括了受印度总督之命为赴华使节的皮莱资(Tom Pires)。有趣的是,皮莱资出发前刚刚完成《东方志》的撰编。《东方志》根据他在印度和马六甲收集到的资料撰成,可以说是第一部由葡萄牙人撰写的较完整的东方地理志。该书涉及甚广,从红海到日本的地理、历史、经济、贸易和风俗习惯无所不包。然而,由于作者从未去过中国,有关中国的描述只是道听途说。虽然他对中国的不少事物惊赞不已,但是,仍足足用了一个段落来讨论征服中国的可能性。皮莱资认为,控制中国沿海应是相对容易的事情:“用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征服马六甲的十艘船只,便足以轻易控制整个中国沿海”。

由此可见,葡萄牙当时的中国观仍然十分模糊。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首次遣使中国的失败。安德拉德虽请求通商不果,但仍得以在华停留一年多,才被明朝“诏给方物之直遣还”(《明史·佛郎机传》)。而“谨慎好奇、对中国药物甚为了解”(戈雷亚语)的皮莱资更在等候三年后,获准北上赴京,并于1521年初抵达。和明武宗正德皇帝打的火热,不过,由于葡萄牙人对中国缺乏足够认识,安德拉德之弟西蒙(Simauo de Andrade)沿用在印度和马六甲一带对当地土著使用的传统手法,在屯门经商不遵守中国法律和风俗,胡作非为,令广东官员改变了对葡人的印象。恰好此时武宗驾崩,满刺加(马六甲)王又遣使北京控诉葡人恶行,皮莱资之行功败垂成,被嘉靖皇帝逐出京城,囚于广州,中葡早期交往遂陷入敌对状态,葡萄牙人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中国皇帝是选举出来的。

只不过,阿尔布克尔克这种具有疯狂信仰而又残酷的男人,并不受到朋友的欢迎。在葡萄牙的宫廷之中,发起了一项弹劾阿尔布克尔克的运动,他印度总督的地位也因此遭到褫夺。得知政敌将以新任总督的身份赴任,1515年12月因而愤然死于果阿附近的洋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