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宿洞霄宫
释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宿洞霄宫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林逋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作品赏析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夭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宋朝大臣退休,常挂个“提举洞禅宫”的职街,可见它的名气。林逋是杭州孤山的隐士,来此游览,写下他的观感。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开头,“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是对整个环境和诗人整个心情先作一笔概括。洞霄宫建在大涤山上,他就先从山写起。“不可尽”说明山之大,著一“秋”,字,点出时令。“亦无垠”是指诗人自己的心情。山上景多而美,一路观赏不尽,他的欣快心情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一浪接一浪,所以说“无垠”。这两句是总括,把客观景物和内心感情先安顿一笔,借此也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二联,“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进入具体写景。虽只有十个字,却有几个特点。第一,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第二,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派活泼,一片生机,是活的景,不是死景。第三,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映衬,激射,十分明亮,十分绚烂。第四,“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流红叶”十分匆忙,“点白云”十分悠闲。一俯一仰,一动一静,诗人心情的徘徊起伏,已经表现在了言外。

第三联也是具体写景,但与上联不同。上联写得绚丽,此联写得明净;上联着重安排景物,此联暗地交代时间;上联写“涧流”,其声清冷,此联写“乱蝉”,其声噪闹。“凉阴”说明日已西斜,“落日”已是时近黄昏,写时间的流转,层次分明。所以两联重点不同,疏密各异。至于两联的对仗工整,下字准确,轻重匀称,也同样能看出作者的细密功夫。

结末一联,用意在点出题目的“宿”字。他是打算在山中过夜的,不过还未到就寝的时候。然而他已经想到枕上的情景了:洞霄宫种了许多芭蕉,看天气又快要下雨,那雨打芭蕉的音响,一定又是很有韵味的。诗人故意发问:那么,谁能在枕上听到呢?其实他是知道的,他能领略这种幽美的情韵,只是不晓得同听此声的还有哪些人罢了。

就这样,诗是写完了;然而诗人还留下了悬念,也就是没有真正结束,让读者自己去追踪寻味了。这也正好回应开头那句“秋思亦无垠”,章法极为细密。

作者简介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浪迹在江淮一带,后归杭州,隐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也不做官。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与钱易、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均有诗相酬答。有《林和靖诗集》。

作品译文

秋天的大涤山如此之大,美景看也看不完;我的秋思也无边无际。碧绿的涧水漂流着落下的红叶,青翠的山林点缀着白云。阴凉的所在,一只鸟儿轻轻飞来栖息;落日的时分,蝉儿还在胡乱鸣叫。此夜,有谁在枕上听芭蕉雨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