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禄王陵石刻 |
释义 | 明代雕刻。在今山东德州北营村。古苏禄国是今菲律宾的一部分,公元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嗒刺、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巴都葛巴剌卜率使团到我国访问,受到明永乐皇帝款待。苏禄东王在归途中病逝于德州附近。永乐帝命按王礼厚葬,第二年又亲撰碑文,赞扬其品格和为两国友好作出的贡献。王陵有华表及石人、石马、石羊等陵墓雕刻,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基本信息苏禄国东王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墓基坐北朝南,是一个占地约五亩的高台。高台上的基体为圆形土丘,土丘下部围以石砌的护墙,墓前有明永乐十五年立的墓碑。苏禄王墓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和峒王,率领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友好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受到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三位国王在京访问结束,辞归。《明史·外国列传》 "舟次德州,遭疾殒"。永乐帝闻之,不胜痛悼即派官员以王之礼为东正厚葬德州,并亲撰碑文,树碑墓道"以垂永久"。 苏禄王墓包括御碑楼、牌坊、神道、王姐墓、王子墓、清真寺、陵恩殿、东西配殿。 历史沿革苏禄王墓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之墓,在山东省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15世纪初叶病逝在中国的古苏禄王之墓。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郊北营村。是东南亚穆斯林苏禄国王及其两个王子的陵园。园内有苍松翠柏。墓庐高4米余,墓基圆形,青石砌成。陵前有石碑,上刻“苏禄国恭定王墓”,两侧置翁仲及石兽,东南又有御碑亭,是明成祖朱棣赐给“恭定”谥号时所勒石碑,并建亭留念。明、清两代著名学者顾亭林、程先贞皆题有谒墓诗。据《明史·列传》载:明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麻哈刺叱葛刺麻丁和峒王之妻共率家属、部众头目340余人乘船来华献贡。永乐帝予以隆重接待,并厚礼赠答。在归国途中,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病逝于德州,遂就地葬于此。永乐帝除赐谥号、勒石碑之外,且赐祭田,以供“留其妻妾仆从10人守墓”之给养。王之长子图马哈率众回国,继承王位,王之偏妃及温、安二王子留在德州守墓,逝世后也附葬于园内。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应苏禄国王之请求,守墓人众之裔孙入籍于中国德州。 苏禄王墓古苏禄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苏禄群岛上,今属菲律宾国。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东王巴都葛·叭哈与西王、峒王率眷属及其使者 340多人,到中国来朝京师,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的盛情接待,历时27天。归国途中,东王病逝德州城北安陵(今北营)。明成祖得悉后,即遣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谕祭,并命有司营墓以天子礼厚葬。又亲撰碑文,勒碑墓道,追封为“恭定王”。王妃及次子、三子及侍从10余人留中国守墓,明政府均予俸禄,并拨给祭田238亩,派人守护陵园祠庙。其后偏妃及二子逝世后葬于王墓东南侧。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陵园占地 80 余亩。苏禄王墓是中菲人民友谊的见证。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特点墓呈圆形,攒尖顶,高 4米,直径16米,坐北朝南,下部围以 0.8 米高的石砌护墙,坐落在南北长 37.7米、东西宽30米的石砌高台上。墓前立明永乐十五年的墓碑,上刻楷书“苏禄国恭定王墓” 7字。碑前设石供桌、条几、香炉,两侧各有一花坛。墓台上植龙柏、侧柏、水杉、冬青等 800余株。墓前祠庙有正殿五楹,正中悬东王画像,东西配殿各三楹,大门三间,周围配以长廊。大门内立“苏禄国东王墓简介”碑。墓道两侧依次排列石翁仲、石兽、石马、华表;南端立牌坊一座,上题“芳名远播” 4字。墓道南端东侧有“御制苏禄国东王碑”碑亭一座。碑立于明永乐十六年。成祖朱棣亲撰碑文。龟趺。西侧有明代所建清真寺1座。墓东面100米处有偏妃和次子温哈利、三子安都鲁墓。妃墓略大,两子墓在前分列左右,各为一体,均不砌护基。 明清以来,由于战乱、水患,除王墓、石人、石马及墓碑外,其他建筑荡然无存。自1965~1986年,多次拨款维修加固王墓及妃子、王子墓,复建祠庙、牌坊,加固御碑楼,归置石象生,修筑围墙,绿化环境,修设下水道及排水沟。1986年成立了德州市文博馆,负责对王墓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