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鸣珂
释义

简介

宋鸣珂(?-1645),字泰茹,晚号“碧溪居士”,今苍山县向城镇黎丘村人,因其为当时的沂州守卫杨肇基成功平息暴乱“敬献三策”,而被授予莱州府知府。

生平

临沂县志?列传》记其“生具异禀,有泉石癖,岁必远游,游必尽山水之胜,而后返尝。三游苏,五游浙,所交多当时名士”等语。

甲申(1644)年间,改朝换代,民心不归,烽烟四起,宋鸣珂却致力于在自己所管辖的地方,竭力率众抗清。其战报传到京师后,清廷派降将洪承畴率兵入鲁清剿。因洪氏早闻他“忠贞、固执”,随授意部下欲将其活捉。但他临危不惧,一面与南逃的鲁王(太祖十世孙朱以海)联系,一面率众与兵临城下的清军厮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和朱明王朝的大势已去,在相貌颇似他的家仆曹节的掩护下逃离莱州城(见《临沂县志?曹节传》)。

回到到家乡后,宋鸣珂再次归隐“碧溪”,但每每想起曹节时便激动不已,朝夕希望以死相报,并随即撰书一联“清风无情偏吹我,明月有意不照人”,以此发泄自己对清人的满腹愤懑和怨恨。但却不知怎么被浙江有名的道学先生吕留良得之,他觉得联中太露锋芒,便随意改写成“清风虽细能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的诗句。然而,就是这一改,竟使他于雍正七年(1729)被告发,致使其去世几十年后,仍酿成了被祸灭九族和扒坟戮尸的千古奇冤。

《临沂县志?列传》还记述了“闻福王尚在,随杜门扫辙,独居一楼,首不剃发,足不履地,有李、王二夫人皆江南宣城籍,善造纸笔,鸣珂工书画日课数纸,纸尽再将字纸造新纸,故使笔墨皆无光,纸作淡黑色比当世。”等语。

顺治二年(1645)六月,南明“弘光”小朝廷彻底垮台,宋鸣珂大失所望,他发誓要做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拒绝在清朝的统治下生存。他不许家人送水送饭,否则即厉声喝斥。他视死如归,几天几夜水米不进,生生饿死。

然而,在大清国随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里,却没有人敢去赞美和宣扬他这种坚贞和壮烈。因此,在此后的“志书”和“家乘”中,都没有去记载他的这段历史。直到近代所修篡的《临沂县志》,才说他与同邑翰林院检讨孙一脉等人,为“明室未造也节之士……庶碧血丹心不至永埋地下云。”等等。

关于他的著述和遗迹,现在大都已失传和被毁,仅有其亲笔手书的七律《与友人秋别——二首》诗稿一篇和部分书画作品留存于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