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释义 | 一、背景(一)内忧 1、马木鲁克反动势力统治 (1)在政治上,任命各地的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马木路克控制政权 (2)经济上,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 (3)军事上,单独组建近卫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包税制是改革前埃及封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它是阻碍埃及社会发展最深刻的社会因素 马木鲁克之间的相互征战,导致埃及的分裂和经济的衰弱,从而给西方国家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机。 马木鲁克军事封建集团反动势力严重阻碍了埃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使埃及社会动荡不安 2、奥斯曼的威胁 自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阿里掌权后,奥斯曼帝国准备扼杀新政权 (二)外患 英国等国的侵略危险 1、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1798~1801年),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在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猛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2、英国为达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持马木路克势力,导致埃及出现武装割据(1801--- 1803) 3、虽在阿里掌权后,法军早已撤离,也打退了英军(1807),但他们侵略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危险仍然存在。 (三)开罗起义阿里掌握统治权 1、第一(1798)、二次(1800)起义是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斗争尽管都没取得成功,但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是穆罕默德·阿里崛起和改革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 2、第三次起义(1804)反抗马木路克暴政的斗争,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边,迅速崛起,掌握了对埃及的统治权 3、(1805)阿里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只有进行改革,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消除危机,他想雄心勃勃想建立发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奥斯曼帝国。 二、时间1805-----1849年8月 三、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 四、内容(一)经济 1、农业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没收违规宗教地产,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改革赋税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兴修水利 (4)推广改良农具 (5)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棉花。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为改革奠定经济基础 2、工业 (1)发展官办工厂,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 (2)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3)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军队的强大,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3、商业 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日益繁荣 (二)政治 1、歼灭了残余的马木鲁克 2、削弱了宗教长老阶层的势力 巩固了国家政权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3、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设立中央机构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结束了埃及长期的分裂和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实质维护其封建专制集权 (三)文化 1、创办学校 2、外聘专家 3、选派留学生 4、出版翻译学术著作和普通读物 5、创办了阿拉伯文的报纸 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各类人才,传播了西方科技文化 (四)军事 1、实行征兵制 2、加强训练军队 3、建军校培养军官 4、装备先进武器 5、建立船队 使得埃及的军事实力空前提高,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五、结果19世纪40年代后期,阿里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已告失败 1、内因(局限性)封建王朝的封建的专制性和扩张性。 大压迫剥削民众、统治残暴,民不聊生,起义暴动。不断连续的扩张,使埃及元气大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这就动摇着阿里政权的根基。同时抑制了缓慢成长的埃及资本主义因素 阿里对外扩张前后30年,可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1811~1831年)为前20年,阿里打着素丹的旗号对外扩张,以维护帝国统一为名,打击分离势力、实行对叛逆者讨伐的扩张手法。先后出兵阿拉伯半岛、苏丹、希腊。 第二阶段(1831~1841年)为后10年,阿里在羽翼丰满后,走上了直接与素丹正面交战,摆脱素丹控制追求独立自主的路子。通过扩张埃及成为事实上的独立主权国,且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但长时间的对外扩张也给帝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外因 列强的插手和干涉。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欧以囊括世界为己任,埃及必定成为列强扩张对象的重要选择,列强宁可维持腐朽的奥斯曼土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东地区称霸,以避免成为他们拓展殖民地的障碍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后英法两国在埃及展开了激烈的殖民争夺,埃及沦为半殖民地。1869年,法国人主持开挖的苏伊士运河通航。十二万埃及劳工为挖这条运河献出了生命,埃及政府也应此欠下了巨额债务。英法为争夺运河的利益展开了斗争,最后英国控制了运河。 六、性质是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未能对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造) 七、意义1、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2、经济上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使长期停滞的埃及社会焕发了生机活力,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这些都为埃及的经济独立、制止西方资本的大规模渗透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3、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壮大了国力,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使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文化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文化繁荣。 八、启示1、改革应适合国情。 2、改革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改革要彻底。 4、改革是落后国家走向先进的桥梁,是人类文明的必经之路。 5、改革应对外开放,但不应对外扩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