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大峰
释义

宋大峰祖师资料1

家喻户晓的宋大峰祖师之大德千古传扬,闻其名者极多,但深知其人其事者甚少。

宋大峰祖师者,闽地人也。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宋宝元二年(1039年)诞于豪门,幼性聪颖,才思敏捷,勤研诗文。至长终成大器,金榜题名,位列进士。公凭学识而入仕途,授浙江绍兴县令,为官数载。因目睹朝政腐败,遂弃官削发皈依佛门,自福建至潮阳之北山修寺以居之。然非因此循入空门而清闲,乃发愿普渡众生。公为僧后,周游四方,博览广采,终成一代高僧,嗣后卓锡于潮阳县西和平里之绵安观。

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公从福建游缘至潮阳之蚝坪乡(今和平),时逢酷暑,久旱无雨,庄稼失收,饿殍遍野,瘟疫流行,满目疮痍。为救民众于厄难之中,公遂结庐于里之桥尾出“后灵豁”(今灵泉寺),设坛祭拜上苍,祈求为民消灾,同时研制良药,施舍于民间,终使病民解厄,公之大德,深得当地乡民崇敬,后遂于“后灵豁”客居。

时“后灵豁”与里间有一大川(今练江)相阻,常年水流湍急,屡有渡江者履舟葬身江底。公不忍生灵遭殃,善念萌生,宏发愿建桥渡来往。

公为建桥沥尽心血,四方奔走,动众捐资,亲临江边,详计造桥事宜。此善举深得民心,一时群情鼎沸。富者捐资献物,贫者勤出劳力,由于人心所向,集腋成裘。一座跨越练江两岸的大桥历时五载,桥筑十六洞时,而大峰祖师圆寂。里人无不悲伤,遂立庙祀之。邑人蔡贡元感大峰恩师而不负众望,负起建桥大任成大峰祖师夙愿,以告慰祖师在天之灵。是年岁末,全长三十余丈,高一丈许,宽九尺,留有十八孔的木石结构大桥终告竣工,乡人上下欢呼,从此渡江无虞。

宋大峰祖师功德无量,千古流芳。他动众捐资,化缘俭节,斥资造桥,为民医治疾病,赠送良药。是继唐代大巅禅师之后的又一代德高望重的高僧。人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历史民间纷纷组织善堂会,以弘扬大峰祖师的功德,义务为当地群众办理丧事,收埋荒野白骨,海上浮尸,海上浮尸,客死他乡的男男女女。

各地善堂之义举,正是弘扬宋大峰祖师的功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宋大峰祖师资料2

宋宣和2年(1120年),公从闽游缘至潮邑之蚝蚲乡(今和平),时逢干旱,田园歉收,瘟疫流行,饿殍遍野,满目疮痍。为救乡民于厄难之中,遂结庐于里桥尾山“后灵豁”(今灵泉寺),复设坛于山侧“狮尾石”(今大峰石),祈祷祭拜,求上苍为民消灾降福。公既祷祝,复配上精湛医术终使乡民解厄。 由是,至蚝蚲未久,遂博乡民崇敬,恳请弗复云游他处。公见众情切,遂于“后灵豁”客居。

时之,“后灵豁”,与里间乃有一大川(今练江)相隔,往返须用舟济。公常下山化缘。渡江时屡见波流湍急,时有覆舟之险,乡人亦屡告有人葬身鱼腹,是故复萌造桥善念。

一日,公因化缘迟归,时值昏暮,渡楫辍济,欲返未得,遂呼隔岸舵公引渡,舵公性懒,佯装未闻。公进退维谷,急中生智,忽想达摩祖师能一苇渡江,岂非假海浪冲力及上乘轻功,现恰携一伞,正好效之。 遂展伞作舟,济身江边,度水之深浅高下,并于江底泥滩觅一红土沙龙为底基,复计木石工役,又募众出资。

公之义举得心,一时群情鼎沸,富者捐钱,穷者献物,石尾岐村一老妪虽穷,尚将一灶橱石奉出,是以人心所向。

宋宣和5年(1123年),公将捐到钱款携入闽,建炎丁未年(1127年),航海而返,糗粮木石土用毕至。

初建时,公凭其睿智,定桥位于桥头村及番薯埠头间,以此一里地内,两端以土筑防水墙,清墙内水源淤泥。墩头建毕,遂决堤通水,复用杉排载桥面石架上。未周岁,桥成十六洞,初成之桥,系石木结构,墩头高者15米,低者米 。墩基系用长2米,直径15厘米许之松木条纵横叠成,度高1米,再于松木墩上叠石头,成菱状 。桥面系平板石铺架,石条逾万斤,且为耐磨、耐酸、耐碱、耐震之闽地灰岗石。

公颇得建筑学之奥妙,桥之形状若于高处鸟瞰,成一直线;若于水平侧面而望,间间错落有致,乃为曲线,加之墩头菱状,起到分解洪水涨落作用。

公因建桥操劳过甚,且年事已高,是坐10月桥差两洞竟圆寂,后首尾两间由乡彦蔡贡元续建竣工。大桥建成,使公成为潮邑史上继唐大颠祖师后又一著名高僧。蔡贡元为此腾让书斋,建堂崇祀公恩,日“报德堂”。尔后,蔡贡元尚捐钱米入堂,倡办善事,弘扬公之精神,以至后来有施茶、殓尸、修桥、铺路善举,延至今已有潮汕二百余善社,并沟通海外福利机构,共举潮汕名地民众福利事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