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友人焦山读书 |
释义 | 这首诗是作者送友人去焦山读书所作。焦山,原名谯山或樵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的长江之滨,相传东汉焦光曾隐居于此,故名。郑板桥中进士以前,多次在此读书。 作品名称:送友人焦山读书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郑板桥 作品原文焦山须从象山渡,参差上下一江树。① 高枝倒挽行云住,低枝搏击江涛怒。② 枯藤盘孥蛇走壁,怪石峻嶒鬼峡路。③ 日落烟生江雾昏,微茫星火沿江村。④ 忽然飞镜出东海,万里一碧开乾坤。⑤ 夜悄山中更凄肃,鹳鹤无声千树秃。⑥ 邻屋时闻老僧咳,山魈远在云端哭。⑦ 几年不到大江滨,花枝鸟语春复春。⑧ 抱书送尔入山去,双峰觅我题诗处。⑨ 注释译文①译——由江北至焦山,须先渡至江南,然后再由象山渡至焦山,整座山长满了高高低低的树。释——象山:一名石公山,因形如双象,故又名象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岸,隔水与焦山相望。 ②译——山树高大的枝干耸入云霄,好像要挡住云的去路,低矮的树枝拍打在江面上,又好像在与江涛搏斗。 ③译——枯藤在峭壁上盘缠,好像蛇在行走;怪石突兀,如同鬼怪蹲踞在峡谷之旁。形容怪石突兀、形势险恶的峡谷。释——盘孥(nú):屈曲牵引。崚嶒(léngcéng):高峻突兀的样子。峡:当作“夹”。 ④译——太阳落下后,暮霭渐渐地弥漫在江边,隐约看见江边村落的点点灯火。释——微茫:即“隐约”。星火:指灯火。 ⑤译——突然间月亮在东海升起,辉映万里,天池澄碧。释——飞镜:月亮。乾坤:天地。 ⑥译——夜间鹳鹤无声,树木悄无声息,山中显得更加凄凉肃杀。释——鹳:栖息在水旁的大型水鸟,形似鹤。 ⑦译——不时能够听到近旁的老僧咳嗽的声音,从云端远远传来山怪哭泣之声。这里是渲染山中的凄肃气氛,以有声状无声。释——山魈(xiāo):一种栖息在高山上的大猿猴,叫声如婴儿哭嚎,古人认为是山中怪物。 ⑧译——几年都没有到长江之滨,山中应是花香鸟语,又是几度春秋了。 ⑨译——拿着书送你进山,在双峰处寻找我当年题诗的地方。释——双峰:焦山峰名,作者旧日曾题诗于此。 作品鉴赏全诗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焦山的树、雾、夜景等风光景物,极力刻画了焦山景色雄奇的特点。诗歌开头六句描写路途艰难,作者用“倒挽”、“搏击”、“盘孥”等动词将静的枝藤写得气势飞动,生动异常。中间四句写山中明月初生,十分皎洁可爱。接下去四句写夜深,万籁俱寂,又十分凄凉可怕。最后归结到送别。作者在短短的诗篇中,转换了迥然不同的三种意境,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