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松花江放船歌
释义

《松花江放船歌》这首诗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末夏初,清朝圣祖皇帝玄烨巡视吉林,于松花江上所作。玄烨时年29岁。年轻的皇帝亲临边陲,在松花江的惊涛骇浪中视察水师、舰船,鼓舞东北军民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斗志,即兴写下了反映吉林、松花江沿岸的锦绣河山、北国风光的诗篇。这首诗,感情热烈奔放,颇有峰峦高插、涛澜动地之气,一扫随风而靡、无病呻吟的虚假情感;其语言则通俗率真,深得流水行云、浑然天成之妙,更为许多“御制”诗中那种铺排造作、竞尚浮华、没有生命力的语言所望尘莫及。

作品名称:《松花江放船歌》

外文名称:无

作品别名:无

创作年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末夏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清朝圣祖皇帝玄烨

《松花江放船歌》全诗

松花江,江水清,

夜来雨过春涛生,

浪花叠锦绣縠明。

采帆画鷁随风轻,

箫韶小奏中流鸣,

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龙惊,

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毕锐精,

旌旄映水翻朱缨,

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冲波行,

云霞万里开澄泓。

诗词介绍

《松花江放船歌》共十五句,每三句诗为一段,可分成五个自然段落。全诗没有热闹的铺排,用白描手法再现了三百年前充满战斗气息的松花江春色,丰采华茂,情景交融。

第一段写了时间、季节、地点,清澈的江水卷着波涛,北国春江景色宛如织就五彩画卷的锦缎,闪烁耀眼,深深地触动了皇帝万般情思。(縠,hu)

第二段首先描写了江中画意;继之,将波涛之声比作箫韶之乐,激情满怀;随后,将视线由江中飞向江岸,将娓娓诗情引向捍卫河山的凌云壮志。(鷁,yi)

第三段描写战胜强敌的决心,含蓄地将沙俄喻为浮云。皇帝俯视涛涛江水,展望两岸苍翠青山,仰望朝霞远映的长空,以无比乐观的精神,坚定而又豪迈地自问自答:北面飘来的几朵浮云怎能遮掩太阳的光辉!

第四段为全诗的高潮,我军披坚执锐、健儿枕戈待旦,宣示了必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的决心。 “我来问俗非观兵”一句,是全诗的主题。 “问俗”,当然是这次东巡的目的,正是根据这次“问俗”所了解到的情况,皇帝主持进行了战备部署,采取了有力措施,团结东北各族人民,把矛头一致对准了侵略者。(貔貅,pi xiu 旄,mao)

最后一段是开头一段内容的呼应,也是全诗的结尾,通过再次对松花江壮美自然景色的描写,歌颂了强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纵观全诗,起首三句,雄浑而有气魄,二至四段,写画鷁、箫韶、苍岩、翠壁、浮云、骄阳、樯舰、健甲、旌旄、朱缨……都是从正面用粗勒的笔触,顺情成章,没有生硬拼凑的痕迹。结尾句,复又扣住“松花江,江水清”这样一句朴素的民歌体的字句,音节响亮,给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的印象。此诗艺术上虽然可能失之细腻,形式上略嫌疏浅;但感受真实,情绪壮怀激烈,是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如同笔下生花,滔滔汩汩,奔泻而出,一气呵成。是一曲三百年前松花江河山壮丽、整军备战的赞歌,为我们今天展开了一幅生动、真实,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