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式战斗机 |
释义 | 日本陆军四式战斗机中岛Ki-84‘疾风’,盟军绰号‘FRANK’,被公认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战斗机。 发展沿革Ki-84‘疾风’ 的研发最早可追溯至1941年,中岛制作所开始着手为日本陆军设计刚投入实战中的一式战斗机‘隼’的后继机,军方要求需要兼顾通用和高航程的战斗机,必须有不逊于‘隼’的机动性和不低于‘钟馗’的速度和升限,具备防弹装甲和自封油箱,能在基地250英哩半径空域内滞空90分钟,翼荷须达35 lb/ft。 历史渊源1942年初由著名的有“太平洋的福克·乌尔夫(Focke-Wulf)”之称的小山悌(T.Koyama)着手设计,1943年4月,原型机在Ojima机场试飞,期间又经过不断改良。1943年8月,中岛制作所接到首批83架预生产型的订单,于1943年8月至1944年3月陆续交付军方,1943年10月日本陆军正式命名为陆军四式战斗机Ki-84-I甲‘疾风’。不过二种预生产型之间互不相同,机身制程被简化生产,飞行方向舵和散热片有作进一步调整。1944年3月至6月42架第二种预生产型也陆续交付日本军方。为将飞机做为截击机使用,改进设计的Ki-84-I乙为增强火力,以二挺20mm机炮取代机枪,以二门30mm Ho-105机炮取代20mm机炮,但产量很少。 实际使用情况1944年3月,装备‘疾风’的试验中队解散,8月被编入22战队派往中国战区和美军第14航空队作战,不久移防菲律宾。 在冲绳战役中‘疾风’开始大规模参战,日本陆军第101战队、102战队、103战队和新组建的111战队、200战队使用‘疾风’执行远距离渗透突击、制空、对地支援、截击、俯冲轰炸等任务。 虽然即使在当时的标准而言,疾风的极速不算很快,即使在整备良好和使用适合的汽油,仍然极速逊于同期的同盟国战斗机。但胜在发动机起动较快而获得良好加速性,所以实战中‘疾风’在高空常飞的比P-51和P-47更快。在中低空域全速飞行的‘疾风’都能摆脱P-51的追击。 ‘疾风’还担任过战斗轰炸机的任务,1945年4月15日,日本陆军第101战队的11架‘疾风’突袭了冲绳岛的美军机场,这次空袭完全出美军乎意料,令美军遭受重大损失。 战争后期,装备‘疾风’的47战队、73战队、111战队、112战队、246战队也承担东京地区的空防任务。 疾风的问题在于引擎,由于日本缺乏高精度工业机具,高出力引擎的制造极度仰赖熟练且高水平的技工进行长时间组装调整,当这些技工都被调往前线时而且引擎开始要求高速量产时,引擎的良率立刻出问题;制造工艺不佳加上生产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各地装备疾风部队的妥善率欠佳,出勤率战果也无法进一部提高,对于战争后期日本方面来说难以维持其最佳状态;而且疾风的增压器仍然为传统的一段二速机械增压,虽然已特意调整为中高空模式以进行后期盟军机队的拦截作业,但最高速度仍仅在5000米领域无法有效拦截,仅能进行对盟军战斗机的拦截。 生产与相关改良型Ki(キ)-84 原型机、先导量产机等型号 四式战斗机一型甲四式战斗机一型甲(キ84-I甲)最初期量产型四式战。武装为对战斗机设计,装备2门Ho-103机枪(装于机首,携带弹药350发)与2门20公厘Ho-5机炮(装于机翼,携带弹药150发) 四式战斗机一型乙四式战斗机一型乙(キ84-I乙) 对轰炸机用武装强化型四式战,武装更换为4门20公厘Ho-5机炮,生产编号自3001起,生产数不明 Ki-84丙Ki-84丙 试作机,机翼武装更换为30公厘机炮 Ki-84丁 由四式战乙型后座增设一门20公厘倾斜式机炮作为夜间战斗机使用,仅试制改造1架 Ki-84II 将疾风机体部份木制化的简化版,仅在计划阶段并未实作 Ki-84IIIKi-84III 搭载废气涡轮增压器引擎的高高度拦截机版本,仅在计划阶段并未实作 Ki-84IVKi-84IV 搭载装备2段3速机械增压器强化高空性能的Ha-45-44型引擎版本,仅在计划阶段并未实作 Ki-106Ki-106 1944年随着战况恶化日本国内的铝材逐渐不足,因此由立川飞机、吴羽飞机、王子航空(由制纸厂转型的军需产业)合作制造一款木制的疾风,在战争结束前总共制造了10架。不过由于机体为了维持相同强度因此修改设计,飞机空重比铝制版增加17%,在速度以及相关性能上无法与原版相比;更惨的是因为黏着剂效果不佳,在地面滑行时主翼下方外板发生剥落的现象,强度不足加上构造不利量产,因此计划取消。制造出来的机体在日军投降后有一架送往美国调查。结局不明 Ki-113Ki-113 因为铝材缺乏由中岛本社进行的钢制化疾风案,在战争结束前飞机仍在制作中尚未装上引擎,不过以日本后期国内缺乏钢的状况,加上钢制飞机使得飞机空重提升而导致的性能下降,可以说是尚未诞生就已经可以预见失败的改造案 Ki-116Ki-116 满州飞机公司开发的训练用疾风试制案。将引擎变更为来源不虞的Ha-112II型,螺旋桨变更为定速三翅型,并延长机体20厘米调整重心的改良版。由于引擎与其他结构简化因此空中大幅下降了1000公斤使得飞机的操纵性能良好,八月风暴时期为了防止苏联掳获因此开发单位自行处理掉试作机以及设计图。 Ki-117Ki-117 换装出力2400匹马力的Ha44-13型引擎,并增加主翼面积1.5平方米以作为高高度拦截机的改良型,不过在设计阶段战争即告结束,另外有Ki-84N这种称呼。 性能诸元型 号 一型甲 一型乙 翼 展 11.238m 11.238m 机 长 9.92m 9.92m 机 高 3.385m 3.385m 机 重 2680kg 2680kg 发 动 机 中岛“Ha-45”11型气冷星型复列18缸×1 (1900马力) 中岛“Ha-45”11型气冷星型复列18缸×1 (1900马力) 续 航 力 1650km 1650km 实用升限 10,500m 10,500m 最高速度 624km/h 624km/h 武 装 机翼Ho-5型20mm机炮×2 机翼103型12.7mm机枪×2 250公斤炸弹或98加仑副邮箱×2 机翼Ho-5型20mm机炮×4 250公斤炸弹或98加仑副邮箱×2 乘 员 1人 1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