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联村
释义
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受降镇四联村

四联村为一乡村名称,在我国浙江杭州市富阳县受降镇、秀洲区王店镇、陕西铜川市广阳镇、江苏扬州市蒋王镇、广东中山市板芙镇、广西隆安县南圩镇、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江西星子县白鹿镇、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两江镇均有同名乡村,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村存在差别。

概况

四联村位于富阳县北部,与杭州市接壤,距市区15公里,离县城11公里。是富阳县的北大门。民国时期属杭县新民乡。1950年为杭县寿民乡,稍后,寿民乡划归富阳县。1956年,受降乡与寿民乡合并,属受降乡,1987年属受降镇。下辖戴家坞、金子垅、茅草山、铜板桥四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金子垅。1992年,全村456户、1329人。水田760亩,耕地180亩,茶园800亩。山林3400亩。主要种植水稻、产茶叶。320国道线贯穿其间,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优越。

经济发展

70年代末,四联村还是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体经济空、农民收入低、村里房屋旧"的穷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四联带来了蓬勃生机,村干部带领村民,奋发图强,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集体企业优势,狠抓工业发展。至199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40多万元,全村公共积累5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460元。自1985年起,四联村的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从1988年开始,连续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是富阳县的"三连冠"文明单位之一。

抓住机遇建办工业群体

1980年,村创办了金属板厂(即富阳建材机械厂)。当时借款3000元,职工23人,人均每月收入只有18元。工人们靠一把榔头两只手,白手起家,第一年创产值近30万元,把积累的资金作为扩大再生产。1983年总产值为180万元。村党支部委员王勇,兼任建材机械厂厂长,深入生产第一线,把握产品质量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1991年总产值达423万元,成为村里的主要骨干企业。

改革开放,拓宽了四联人的视野。村党支部书记马吉荣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干部们认为:要使四联村的经济加快发展,光靠一个厂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多方引进,多办企业,同步齐飞。1985年至今,先后相继创办了四联红砖厂,富春江散装水泥设备总厂、四联玻璃制品厂,出现了欣欣向荣的群体企业。199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26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

支持个体联户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四联村还大力支持个体联户企业的发展,全村共办有十多家,凡是个体要办企业的,村里都给予提供土地、水、田、执照的方便,有的还给经济上的资助。村民唐志明办塑料厂,村里大力支持,使塑料厂越办越兴旺,1992年产值达到80万元左右,在全县个体户交税中,居第七位,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2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四联村

概况

四联村地处王店最北部,与南湖区接壤,属城郊结合部,离嘉兴市区仅四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有15个生产组,总户数473户,总人口1570人,有劳动力754人。分别有正副组长29人、村民代表33人、正式党员38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四联村有耕地总面积1400亩,园地2000亩。

经济发展

该村计划生育符合率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2005年一2006年分别达到90%,2007年合作医疗参保率高达94%。农户卫生厕所改厕率99%,自来水入户率100%,住宅电话装机率99%,有线电视安装率98%。

2003年内湖大道建设工程中,涉及拆迁农户43户,251人,全部住入四联村新区。2004年底在南郊河征地中,涉及拆迁农户140多家,497人,己在府南地域开始建造安置房,约在2008年4月份让拆迁户进入新家,让村民有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并且在2006年失土农民再就业培训中,参加人员有60人,2007年参加人数达到104人。

2006年年底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03亿元,村级集体对支配资金78.3万元,集体人均可支配收入499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533.15元。

3 陕西省铜川市广阳镇四联村

四联村位于印台区广阳镇政府南部山区,因1958年成立时有四个生产合作社联合组成而命名。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面积5.92平方公里,297户1326人。现有耕地面积2633亩,其中核桃830亩、花椒100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兼种油菜、豆类,特产柿子、核桃等。2006年人均纯收入为1289元,收入来源主要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

4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镇四联村

四联村地处扬州西郊,位于蒋王街道办西部,廿八线、328国道附道穿境而过近300亩“省生态蔬菜基地”坐落在该村。全村总面积4.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近3000亩,河塘面积近820亩。绿化及庄台面积2800亩。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806户计3280人,党员84人全村有私营企业10个。场所行业3个二三产业12家。

该村三产总产值累计实现8200万元,其中农业为1700万元、工业为4000万元、第三产业为2500万元、村集体总收入为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7200元。村有农民阅览室一座近100平方米各类书籍近1000册。全村境内硬直化水泥路面近四公里,达17500平方米交通非常便捷。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深入,该村将坚决围绕“小康村”创建这一宏伟目标,以徐庄大塘生态建设辐射周边的总体规划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将四联村建设成为“环境幽美、家园靓丽、人文和谐”的“新农村”。

5 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四联村

四联村位于板芙镇河西北面,邻近西江边,北靠大冲镇,东面古神公路及镇河西公路跨越该村,交通极为方便。全村由十三顷、一二围、加茂、沙头四条自然村十八个生产小组构成,常住人口共4379人,土地7000多亩,主要以农业为主,2008年全村农业总产值为3722万元。

由于该村临近西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对农业发展有着优厚的件条。该村农业主要以水产品养殖、水稻、花卉、蔬菜种植为主。随着古神公路的开通,促进了该村农业更快发展,为此该村今后将着重抓好村水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该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6 广西省隆安县南圩镇四联村

南圩镇四联村位于南圩镇西南部,村委驻地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屯(更丹、多勒、旧旺、多积、多放、多楞),9个生产小组,共有512户,2124人,基本都是壮族。四联村设有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3名。

全村耕地总面积2930亩。全村种植农作物以甘蔗、玉米、黄豆为主,全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以种养以及劳务输出为主。

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联村

四联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惠公路横岗段西侧,横岗第二通道贯穿全村。总面积6.18平方公里,下辖排榜、茂盛、贤合、新塘坑四个自然村和一个四联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全村常住人口17700人,其中户籍人口1200人,流动人口16500人,全村拥有“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45家,果场1110亩,年生猪饲养量1800多头,鸡鸭17000多只,全村种养户46户,各类商业服务网点500余间,1998年,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1亿元。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村,结合农村城市化的目标,重视小区规划与文明创建工作。全村文明户达到92%以上,90%以上的劳动力都参加了劳动。村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辖区治安良好。连续几年来,四联村一直保持着计划生育先进村和教育先进村的荣誉。

8 江西省星子县白鹿镇四联村

白鹿镇四联村坐落在九江市星子县城郊,北靠风景秀丽的庐山,南临碧波浩渺的鄱阳湖,是新老县城的结合部。今日的四联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桃杏争妍,杨柳吐翠,笔者慕名前往四联,走在宽敞的水泥路面,只见一排排洋楼房,村庄上干静整洁,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采访得知,百姓用手机,彩电、电话自不必说,全村购置摩托车的农户就达98%,112户人家装上了空调,228户农户用上了冰箱,全村拥有家用小轿车14台。姜家包、陈家垅、吴家包等自然村90%以上的农户都建起了沼汽池,姜家包、发子村、流泗桥等组居民一楼达到了“店面化”,连起来长达700多米。各组都配备了一名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组组都实现了通水、通路,3个自然村的农户告别了有害的“氟水”,装上了方便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去年9月底,陈家垅8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自费去北京、上海旅游,这样的日子,过得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农民创业成时尚。四联村党支部发挥本村连接城乡交通信息便利的优势,引导农民一手发展农业,一手发展多种经营。全村形成了“猪—沼—菜”循环发展的生态连锁农业,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5%,其中以大棚返季节蔬菜为主,户均养猪达2.2头,以村、屋场为单位大力养殖“土鸡”,形成了15个养殖基地。该村大力实施“和谐创业、富民兴村”工程,着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潜能,个体经商扬优成势,共有经商农户93户,年纯收入120多万元,汽车货运、客运车辆36部,运输货船5艘。“蘑菇能手”李四毛,“养鸡状元”夏才金、“瓷土大王”陈进楷等一大批致富标兵正活跃在四联大地,多种经营已成为四联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一大批创业能人成为发家致富的能手。

村务管理民主。全村聘请3名在群众中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村建顾问,民主选举了29名村民代表,重大决策都坚持党内外相结合的民主决策制度,每季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一次活动,就全村工作征询意见。2004年以来,经民主票决和广泛征求意见,全村发展了5名优秀中青年入党。企业承包、重大村务坚持公开发包、全程监督,做到公示一周,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行为,有效地实现了增收节支的目标。通过村务公开、平等竞标,村机砖厂增加发包收入1.4万元,庐阳大道土建工程增加收入2.1万元,特别是村综合店面每年公开向外发包的做法更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村集体办起了村机砖厂、加工厂,从业人员达100多人,村集体现有固定资产160多万元。

和谐新村荡新风。叶家垅与大屋余家因水库用水产生矛盾20余年,大屋余家出组道路一直难以正常施工,在党员张金辉等人的撮合下及村委会全力调解,今年终于修通了这条“团结路”,使组与组之间消除了矛盾。四联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每年都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村计划,保证了组织领导、人员机制、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广泛开展了创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村庄”和拥军优属活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五组党员陈兄元主动赡养本组一位孤寡老人,义务为老人办理丧事,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带头出工出力,捐款捐物,被评为全县“十大道德标兵”。陈家垅、发子村大力加强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建起了农民活动中心———内有乒乓球、象棋各种文体器材和大量科普书籍,组设专人管理,群众可随时到中心学习娱乐健身。全村计划生育率达95%,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无青壮年文盲。

9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四联村

四联村位于浦江东南部,毗邻义乌,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上灰山,下灰山,长塘,后盛。共分十个村民小组,人口851人,281户。其中下灰山为村委会所在地。上下灰山自然村在1980-1995年间是浦江有名的水果专业村。1996年后水果专业村已经败落。现在只是种产葡萄。大概有50亩。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村干部没有经济头脑,不重视农业的结果。2006起村党委书记为黄炳炎。但是也是一个老好人书记,不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只重视他的位置。更是在2011年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时候两个候选人的选票都不过半。四联村也成了浦江县的光杆村党委书记。希望在2011-2013四联村要在老好人村党委书记书记的带领下为村里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拭目以待。不要在没有村委会主任了就把四联村瘫痪了。

10 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县两江镇四联村

两江镇四联村是一个拥有2450人口的大村,然而,人均耕地面积却只有1.2亩,村民们祖祖辈辈依靠这人均1.2亩的田地来种水稻,也祖祖辈辈在温饱线上徘徊,望着少之又少的土地,四联村的村民不禁长叹:什么时候才能奔向小康?2001年,对于四联村的村民们来说,是一个开始放飞梦想的一年。

2001年这一年,四联村党支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以该村的内韦屯为试范点,逐渐从单纯的种水稻转向种桑养蚕。第一批,包括村支部委员在内,共有8户养了蚕宝宝,当这些蚕宝宝变成白花花的蚕茧并兑换成一张张钞票时,其他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于是陆陆续续地跟着建桑园,订蚕种,走上了种桑养蚕致富路。

养蚕业受市场价格影响,蚕茧价格波动较大,起起落落。在蚕茧价格走向低谷的时候,很多村的村民都毁掉了桑园,但四联村的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顶住价格跌落的压力,继续保持养蚕,保证有蚕茧出售。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坚持,才能真正成功。他们不但坚持,而且还争取把养蚕业做强做大。

就这样,四联村把种桑养蚕业坚持了下来。去年,全村种桑面积900多亩,今年扩大到了1400亩左右,如今,全村种养大户有20—30户,每一批都养蚕6—7万只。全村共有党员41人,其中种桑养蚕的有20户,党员种桑面积达60—80亩。而在这些党员种养户中,村干孙绍宏、韦国华、韦兆林的桑园面积就占全部党员种桑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党员种养户分布在各个屯,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种桑养蚕不但使村民脱贫致富,也吸引了一些过去在外地做生意当老板的人回家发展种桑养蚕业。今年四联村内韦屯新增了两个特殊的种养户:韦天杰和韦兰会。韦天杰今年55岁,以前长期在南宁市区做贩猪生意。如今自觉年纪已大,不想再奔波,于是打算回老家安心农业。见到屯里种桑养蚕已规模化,而且很多村民都因此而走上致富路,韦天杰一下就开辟了3.5亩的桑园。韦兰会今年40岁,此前一直在广东做老板,想到自己长期在外,家里的儿子一直是“留守儿”,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韦兰会觉得自己不能奔波在外了,她要回来,尽一个母亲的责任。于是,她毅然放弃了在广东打拼起来的事业,回到老家开辟了8亩的桑园,做起了种桑养蚕专业户。

面对这两个毫无种桑养蚕经验的新种养户,村集体这个大家庭没有冷落他们,村干邀请常驻四联村的南宁蚕种场技术员亲自到户指导,其他村民也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来所积累的经验传给韦天杰和韦兰会,使他们很快就步入正轨。

如今,种桑养蚕业成了四联村的支柱产业,为了不断提高村民种养水平,该村党支部经常举办培训班,引导村民互教互学,互相鼓励,继续谱写种桑养蚕新篇章。

11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沥海镇四联村

四联村位于沥海镇中部,村北紧靠百三公路和上虞虞北海涂经济建设开发区,百沥运河贯穿全村。2008年,全村总人口1884人,农户705户,共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13亩,总劳动力1225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650余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300余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75万万,工业收入320余万元,建筑业收入1200余万元,农民人均所得9949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通过村民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劳动,四联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生活富裕,村内环境整洁,社会环境稳定和谐,村历届领导班子,始终以强村富民为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12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龙尾镇四联村

揭东县龙尾镇四联村位于揭东县西北部,偏避山区,是两市、三县交界处,周边以北,梅州市、丰顺县、埔寨农场,西南部,现有区域总人口1480人,409户,耕地面积430亩,山坡地682亩,公益林1500亩,主要经济纯农耕作,农业总产值22.2万元,人均收入1500元。近年来,四联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政正确领导下,计划生育走上正常轨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做好一系列工作,落实辖区治安管理责任制,重点地域监控,几年来没有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群众安居乐业。

13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马渚镇四联村

四联村位于马渚镇西南,距镇政府驻地7.2公里,村委驻地原四联小学,属于杨岐岙自然村地段,区域四至,东接(原云楼乡政府驻地)云楼村,南至姚江与兰江街道沈湾村隔江相望,西连上虞市丰惠镇夹塘村,北毗牟山镇湖山村姜山自然村, 云夹公路横穿村中心,现有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 是马渚镇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

近年来,四联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村班子人员同心协力、拼搏进取,村级各项事业得到了有序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市级民主法制村、余姚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