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寺贝通津 |
释义 | “寺贝通津”是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狭小街道。原属东山区,现在东山区已经取消了,这个地方合并到了越秀区。东连达道路,西连庙前直街。街道两旁集中了许多广州早期中西合璧的“东山小洋楼”,东山别墅五大侨园中的隅园就是位于此街,而基督教东山堂、广州市第七中学亦位于此街道旁。 简介“津”是码头的意思,在广州,以前特指珠江旁的码头,不少在江边的小路都被冠以“通津”的名字。“寺”是指东山原有的一座寺庙:东山寺。“贝”就是“背”的意思,根据广州市地名志的解释是:东山庙(俗称太监寺)背后,且曾为寺贝底村居民出入的通道。连起来的意思是“东山寺背后通往海边码头”的那条路。 历史与现状寺贝通津这条路上也集中了广州早期的很多中西合璧的小洋楼,与古老的西关大屋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鲜艳的满州窗,圆拱门,红砖墙或青石墙,那些老房子在花木扶疏里斑斑驳驳地沉默,许多都有围墙、花园,独门独院的多,窥望进去,庭院深深深几许。那些雕花铁栏虽然陈旧,但就今天看来依旧风情万千。 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还藏着一所百年名校:广州市第七中学。这所学校创办于1888年,由美国南方浸信会传道会初设妇孺班开始,校名培道,到1958年与七中(原培正中学)合校,1962年改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穿着整齐校服而且打着领带的中学生走出校门,青春飞扬,活力四射,仿佛时空交错。 再往前走,远远看见一座老教堂庄严肃穆,只看到它外围宽大的石砌壁,青灰色,厚重庄严,十字架高耸在教堂顶端。正门的青石上刻着六个字:基督教东山堂。透过低矮的院墙和大门的铁栅栏可以看见里面秋叶零落,肃静有声,信徒们手捧圣经和赞美诗,在牧师的带领下诵读经文,肃穆地听牧师的证道,一起默念祷告。唱诗班的兄弟姊妹们则穿着洁白飘逸的衣服,手里也捧同样的圣经,轻盈的赞美着天国和主耶和华。神圣的感觉掠过心头,再浮躁的心到这里也安定下来,寂静归尘。 新河浦值得一提的相关地方是“新河浦”,它是位于中国广州市东山的一个地方,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是广州的旧豪宅区,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就位于此处,和城西(西关)的西关大屋一样,是广州两处典型的传统民居,在2006年4月16日被正式划归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新河浦的区域范围大致为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西街、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和广州铁路局用地,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山湖公园,面积大概有62.9公顷,合共有493栋历史建筑。大部分历史保护建筑为独立式低层住宅,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筑,以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 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四座,分别是春园、简园、逵园和培正路的明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