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磨 |
释义 | 1 词语◎ 发音【拼音】:shuǐ mó 【注音】:ㄕㄨㄟˇ ㄇㄛˊ ◎ 详细解释利用水力带动的磨。多用以磨面粉。 宋 叶适 《财总论二》:“坊场、河渡免引,茶场、水磨之额,止以给吏禄而已。” 吴伯箫 《北极星·难老泉》:“这道泉水……除了供应居民食用,可以灌溉三万亩农田,开动一百盘水磨。”参阅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 加水精细打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腕下铁鞭是水磨。”《水浒传》第五五回:“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红楼梦》第十七回:“那门栏窗槅,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羣墙。” 阿英 《李闯王》第五幕:“ 花和尚 鲁智深 ,使的就是这一件玩意儿,叫做水磨禅杖。” 2 地名水磨,是一种以水能作为动力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一般认为发明于晋代,和杜诗发明水排有关。水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直到如今,还有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这项古典的发明,同时这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又一标志。 位于海淀区中部。东起清华大学西墙,西至圆明园东墙,北始大石桥,南至清华西路。因旧时用水力旋动舂米的石磨而得名。 明嘉靖年间,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有“水磨”村。清康熙年间,唐孙华有诗:“可怜水磨好园林”,此句后注“水磨地名”。《东江诗钞》中有“鸡鸣觉村远,水响知石触”。诗中说万泉河水湍急,可触石作响,当地人利用水力推动磨转。民国二十一年(1932)《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记有“水磨东街”,“水磨中街”,“水磨西街”。 水磨村南头有九圣祠,原有山门、正殿、西跨院,庙内有神像有关老爷、周仓、关平三尊,马王、药王、龙王三尊,财神、虫王、苗王三尊,土地五道二尊。小童十六尊,均为泥塑。现已废毁,仅存楸树二株。 3 名词指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加入水状的切削液,所以俗称水磨。 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器。开始用人力和畜力,到了晋代,我国发明了用水作动力的水磨。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主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后来人们发明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转动。这种水磨叫做水转连机磨。水磨是水力发电动力原理的原始形式。 水磨是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大约在晋代就发明了。水磨的发展与杜诗发明水排有关。马钧大约在公元227至239年间创造一个由水轮转动的大型歌舞木偶机械,包括以此水轮带动舂、磨。无疑,这是根据当时流行的水碓、水磨而设计的。在马钧之后,杜预造连机碓,其中也可能包括水磨。祖冲之在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至498年)于建康城(今南京)乐游苑造水碓磨,这显然是以水轮同时驱动碓与磨的机械。几乎与祖冲之同时,崔亮在雍州“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这是以水轮同时驱动碾与磨的机械。可见水磨自汉代以来,发展蓬勃,而到三国时代,多功能水磨机械已经诞生成型。 4 水磨的构成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这种磨适合于安装在水的冲动力比较大的地方。假如水的冲动力比较小,但是水量比较大,可以安装另外一种形式的水磨:动力机械是一个立轮,在轮轴上安装一个齿轮,和磨轴下部平装的一个齿轮相衔接。水轮的转动是通过齿轮使磨转动的。这两种形式的水磨,构造比较简单,应用很广。 从机械角度来看。它是由水轮、轴和齿轮联合传动的机械。从车轮到水轮是技术史、也是人类文明史进步的标志。仅从水碓、水磨的发展可见古代中国人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从古代绘画中的卧轮水磨、立轮水磨和立轮式水转大纺车,可见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机械中,安装卧轮还是立轮的决定,已经是根据当地水利资源、水势高低、齿轮与轮轴的匹配原则,从经济、便利等角度予以研究,并具体解决的。 水磨的发明 1、水磨的发展与杜诗发明水排有关。 2、以水轮同时驱动舂、磨,同时驱动碓、磨,同时驱动碾与磨,多功能水磨机械到三国时代已经诞生成型。 3、从车轮到水轮是技术史、也是人类文明史进步的标志。仅从水碓、水磨的发展可见古代中国人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4、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机械中,安装卧轮还是立轮的决定,已经是根据当地水利资源、水势高低、齿轮与轮轴的匹配原则,从经济、便利等角度予以研究,并具体解决的。 4、水转纺车,其原理与水转碾磨相同。 5 水转纺车王祯在其《农书》中所提及的水转纺车,其原理与水转碾磨相同:水轮轴带动纺车大轮,通过绳带传送,纺车大轮将运动传递到纺车各机件,这样,便可使整个机器转动起来。 6 同名古镇◎ 简介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水磨古镇距成都76公里,都江堰市25公里,映秀19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2010年,水磨古镇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