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稻紫鞘病
释义

水稻紫鞘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水稻抽穗后,剑叶叶鞘上产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紫色小点,后逐渐扩展到叶鞘的大部分或全叶鞘变为紫褐色,叶鞘外壁尤其明显,有时侵染到内壁或深达茎部,发病重的剑叶提早7~10天枯死。有时扩展到第二至第三叶鞘,但叶片不枯死,湿度大时,病部现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谷粒染病产生褐色病变或形成褐斑,千粒重下降。有认为此症状是水稻叶鞘腐败病抽穗后发生的紫鞘型。

中文学名:中华帚枝杆孢

拉丁学名:Sarocladium sinense Chen,Zhang et Fu.

界:真菌界

门:半知菌亚门

形态特征

Sarocladium sinense Chen,Zhang et Fu.称中华帚枝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与S.Oryzae基本相似。有认为本病与叶鞘腐败病(S.Oryzae)为同一病原。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该病种子带菌率59.7%,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侵染方式分3种。一是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二是从伤口侵入。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病重。生产上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过量、过迟或缺磷及田间缺肥时发病重。早稻及易倒伏品种发病也重。此外,水稻齿叶矮缩病也能诱发典型该种病害。

防治方法

参见水稻叶鞘腐败病。防治紫鞘病时,应在水稻6%已抽穗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此外每667m^2可选用50%多菌灵60g,加5%井冈霉素80ml,对水65~70L混合喷洒防效80%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