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谁说日本没有战国 |
释义 | 你熟悉日本的这段历史吗?你能解答这些疑问吗?(1) 北条早云为何被类比为俞敏洪、马云?(2) 北条家族为什么总是坚守不出?(3) 武田信玄为什么屡次背信弃义?(4) 武田信玄为什么是武田灭亡的罪魁祸首?(5) 上杉谦信的致命缺点究竟在何处?(6) 本能寺之变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谁?(7) 小田原之战背后有什么秘密?(8) 碧蹄馆之战明朝究竟是胜是败?(9) 石田三成到底有才无才?(10)德川家康如何将丰臣家族玩弄于鼓掌之间?本书会给您一个精准到位的答案。 基本信息书名:《谁说日本没有战国》 书号:9787113118563 定价:36.80元 作者:萧西之水 开本:16开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话说五百多年前,中国还是大明朝中叶,跟咱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出了点乱子,两拨人互相掐了起来。这一掐不要紧,整个日本都跟着乱,这一乱,就乱了将近150年。在日本,这段乱世就叫战国。 乱世多英雄,各地豪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纷纷割据一方,北条早云、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将星辈出不穷,为战国这个传奇时代布下了华丽的铺垫。 乱世多征伐,为了一统天下,各大豪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战,川中岛、桶狭间、长筱、小田原、关原、大坂成了豪强们挥洒才华的空间,这些战役将战国之“战”体现的淋漓尽致。 乱世多诡谋,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诸侯为了自身利益,有的结成同盟,有的袭杀主君,有的兄弟反目,有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一个用礼法说话的时代,而是一个用实力拼搏的时代,利益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或许你已知道了一些相关知识,那么请你翻开书,我将为你揭示很多隐藏在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或许你并不了解这段历史,那么也请你翻开书,我将用最通俗的语言为你展现那个绚烂而又悲情的日本战国时代。 作者简介萧西之水 目前就读于北京某著名高校。少年即喜爱文史,精于古文创作、明史、日本战国史等,创作功底扎实。支持历史写作的幽默和小说笔法,但反对以小说化、脸谱化视角看待历史人物;在通俗易懂的同时,着力于还历史人物以真实,还历史事件以原貌,力求以真正的历史打动人心。 图书目录必乱,应仁 /9 内乱,细川 /18 动乱,关东 /29 乱中有变,我是北条早云 /37 戡乱,三鳞旗飞扬 /45 第二篇 决 斗 野心勃勃的武田信玄走出了军阵,这是他第四次来到川中岛这个地方,“风林火山”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对面的妻女山上,驻扎着夙敌———上杉谦信的军队,“?”字军旗彰显了他勇武挺立的特质。深夜,双方仍然在谋划着来日的战役,以及对方可能出的招数。 今夜无眠。猛虎出山 /55 袖珍版三国 /63 飞龙下凡 /71 夙敌,川中岛见 /80 敌?友? /90 第三篇 新 主 远远望去,土坡上正有几个农民装束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似乎没有什么不平常。然而谁又能想到,其中领头的那个孩子王,就是织田信长。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十几年后,他能够击败今川义元、斋藤龙兴等豪强,最终进入京都,开启自己的新时代。新主来临。傻瓜?木瓜! /99 我怕你? /108 美浓,看我的 /116 进京“趣”事 /125 第四篇 必由之路 爷秀于林,孙必摧之。这不,看着织田信长强大起来了的人们坐不住了,纷纷集合起来成立了反对他的包围网,要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信长不畏艰难,一次又一次地驱走了敌人。然而,明刀易躲,暗箭难防。信长最终没有料到,他的生命将会在本能寺的那个夜晚草草结束。本能寺之变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找出幕后真凶。有本事上来! /134 破网而出 /143 圈踢 /152 一个人单挑一群 /162 惊变!惊变! /172 第五篇 合一,非统一 信长走了,秀吉来了。一声令下,大军出行。越前、尾张、四国、九州、关东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贱岳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田原之战……一场场著名的战役开始将战国推向高潮,羽柴秀吉也正式成为了丰臣秀吉,将天下合一。但是,合一,终究不是统一。 天下,轮到我了! /183 原来是关白啊 /193 最后的北条 /202 第六篇 朝鲜悲歌 /215 大哥就是大哥 /220 谈判闹剧 /229 怎么又来了? /237 第七篇 战国末班车 秀吉去世后,德川家康开始反扑,关原和大坂的三场战役,终结了丰臣家族的辉煌,也成为了战国的绝唱。随着大坂城的燃烧,轰轰烈烈的战国史也在高潮中走向了终点。在战国末班车上,有什么值得大家关注的东西呢?德川家康这个老油条又在想什么呢? 前方到站,战国终点站。 别了,丰臣秀吉 /246 关原,宿命之地 /255 老油条家康 /265 燃烧,大坂城!燃烧,战国! /274 结语 德川家康= ? + ? /283 后 记 /286 参考文献 /287 精彩段落宿敌,川中岛见l 本章出场人物简介: 主角:武田信玄(甲斐武田家族第19代家督) 上杉政(辉)虎(长尾上杉初代家督、关东管领,曾用名还有长尾景虎,后称上杉谦信) 配角:山本勘助(武田军军师) 武田信繁(武田信玄之弟) 武田义信(武田信玄长子) 长野业正(上野箕轮城主) 龙套:诸角虎定(武田家臣,武田信繁的老师) 终于写到这一章了。 第4次川中岛之战在日本历史上可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的刻画对象,比如小说《上杉谦信》、电影《天与地》、电视剧《风林火山》等等。 此战并非是战国时代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也没有太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没有象征着新旧势力的交替,但这却是日本战国历史上颇为传奇的一场战役。 交战双方一边是被誉为战国第一大名、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另一方则是传说中的军神、越后之龙上杉政虎。为了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双方都带上了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和谋士前来迎战。 在此之前,我一般只介绍主线人物及相关的支线人物,对于那些上阵打仗的将领、或者幕后筹划的谋士则尽量省略。如果一下子出场太多人物,大家就会疲于记忆这些人是谁,这些人跟其他人是什么关系,很有可能看到后面忘了前面(比如《红楼梦》),所以作为一本历史普及性读物,而不是专业书籍,我有义务帮大家减少此类难题。 但是在此战中,由于牵涉人员很多,我不得不打破这一惯例,不过不要担心,我会尽可能减少出场人物的。 现在,武田军的四菱旗帜,与上杉军的竹雀旗帜汇聚到了川中岛,而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旗帜,与上杉谦信的“毘”字旗帜,凝结着两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即将发生最为猛烈的碰撞。 l 布局和中盘 我前面说过,川中岛是由两条河互相交汇、冲积而成的,这两条河一条叫做犀川、另外一条叫做千曲川;我还说过,川中岛旁边有两座山,西北边的一座叫做茶臼山、东南边的一座叫做妻女山,妻女山东北方向不远处有一座武田家族的城池,叫做海津城(今长野县长野市松代町)。至于最终的决战地点,正是在海津城西北方向不远处的八幡原地区。 永禄四年(1561)8月16日,上杉政虎率军1.3万人来到了妻女山驻扎,同时在犀川北部的善光寺(今长野县长野市善光寺)配备了3千兵马,以备返回和补给所用。 这个举动可谓是惊世骇俗。按照地形来说,妻女山靠南,西北是茶臼山、东北是武田军的海津城,这就好比是围棋的布局,如果这个时候武田军在茶臼山落子,那么海津城和茶臼山就会连成类似围棋中的“小飞”招式,从而完全封锁住上杉军的退路。 作为深谋远虑的军事家,武田信玄先生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果不其然,8月24日,武田军驻扎在茶臼山,双方的战略布局完成。 从这次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上杉政虎故意使自己深陷重围,由此引蛇出洞,希望将对手的主力一举歼灭,就如同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的张灵甫一样。不过这一招的破绽也是极为明显,若是对方围山不动,封锁水源和粮道,那么局势就会向着马谡失街亭的方向转变。 布局分析完毕,现在进入中盘。 前3次川中岛之战,武田军基本都是以固守的方式进行,而这次,情况却出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前3次战役两军都是属于列阵对垒,但这次上杉政虎却是深入敌后,换句通俗点的话说,以前的战场那叫正面战场,现在这个叫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武田军从策划到筹兵,从开打到收摊都已经很熟悉了,然而开展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信玄却未曾经历过。 另外,读的书越多,怕的事就越多,熟读兵法的信玄生怕生猛的上杉军来一个决地反击把自己干掉,那脸可就丢大了。 出于对各方面的考虑,信玄这次显得格外心急,便于几天后撤除了茶臼山的驻军,全军入驻海津城。他这一举动就类似于三国夷陵之战刘备的“移营之计”,希望是将上杉军主力引到海津城与之决战,但是政虎却根本不理他,还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这下子武田信玄算是彻底崩溃了,无论他怎么引,上杉政虎就是站在山上吹风,就是不搭理你这茬儿,好像围棋中盘里你一再下套,但对方一直就是走保守路线,你能怎么办? 那就打吧,也就剩这一条道了。 得益于多年的红色教育,我对敌后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算是比较了解。我记得,当年历史老师一再告诉我,敌后根据地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依靠山脉来同敌人对垒。虽说上杉政虎不是红色军事家,但敌后作战的模式基本还是相同的。 惊变!惊变!l 本章出场人物简介: 主角:织田信长(尾张织田家族第代家督) 羽柴秀吉(织田家臣,中国军团总司令,曾用名还有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后称丰臣秀吉,尊称“太阁”) 明智光秀(织田家臣,近畿军团总司令,织田信长的刺杀者) 配角:德川家康(三河德川家族领导人,曾用名松平元信、松平元康、松平家康,后为江户幕府初代将军) 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 龙套:织田信忠(织田信长长子,时任织田家督) 毛利辉元(毛利家督) 惠琼、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毛利家臣) l 历史书上的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大悬案。在此,我会单独抽出这一章来叙述整个本能寺之变的全过程以及史学界对于其原因的推断。 现在,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正史中对于本能寺之变的记述。 故事开始于天正十年(1582)的夏天,也就是甲斐武田家族刚刚灭亡之后的那个夏天。 为庆贺成功灭掉武田家族,我们的主角织田信长先生派人邀请德川家康来安土城(今滋贺县安土町)逛一逛。5月15日,家康来到了安土城,信长让明智光秀负责接待事宜。 到了与家康共同进餐的时候,信长突然发现盘中的鱼已经变质腐烂了,当即爆豆,把明智光秀叫过来大骂了一顿,解除了他的接待职务,明智光秀愤愤离去。 就在当日,羽柴秀吉来信。信中说他正在备中国高松城(冈山县冈山市)和毛利军对峙,现在他已掘开水流,将城池重重围困,但是毛利家督——毛利辉元亲率5万大军,并带着足智多谋的两个叔叔——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前来支援,他一人恐怕应付不了,希望信长能够发援兵。 信长看后,命令明智光秀回到自己领地准备支援,并派人送家康去堺港转转,自己则准备前往京都拜见天皇,然后再率兵支援秀吉。 5月26日,明智光秀返回到了领地,据说在此时(也有说是未离开安土城的时候),他接到了信长另一道的命令,让他放弃原有领地,并转封至出云国和石见国(均在今岛根县),同时要他率领军队前往备中国,听从羽柴秀吉指挥。 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失去了一个国,反而得到了两个国,应该算是赚了。但实际上,当时的出云、石见两国并非织田家族、而是毛利家族的领地。所以,信长的命令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剥夺明智光秀的领地,并让他对敌人发起进攻。 典型的又教马儿跑得好,又教马儿不吃草啊。 明智光秀大概没有听说过这句中国古话,但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再加上得知要屈尊于羽柴秀吉的麾下,顿时火起,进而决定率领自己的1万余部队反叛,杀死那个第六天魔王。 5月29日,信长率领不到200名随从(一说不到100名)到达京都附近的本能寺,准备休息休息。 他在本能寺一呆就是好几天,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6月2日凌晨时分,明智光秀的军队到达了本能寺附近。由于明智光秀深知信长自己士兵中的威慑力,所以他并没有告诉士兵们我们去做的事情是杀死信长,他只是让所有部队向本能寺方向前进。然而他的部将看到这条行军路线与支援秀吉的路线完全不同,于是就问明智光秀咱们到底要干什么。 明智光秀的回答很简短,但也充满了深意,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整个战国时代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话:敌在本能寺(敌に本能寺あり)! 这句话其实说的很模糊,敌人是谁,不说,反正就是敌人,就算是在京都附近也是敌人。既然是敌人,打就对了,这种简单化的思维迅速蔓延到明智军的每一个人身上,织田信长的末日来临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了,明智光秀杀入了本能寺,信长为了不让明智光秀得到自己的尸体,故意放火自焚,也有人说是他本人在放火后切腹,让火焰吞噬他的躯体,无论那种说法是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