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峰驼
释义

双峰驼(又名野骆驼)生活在草原、荒漠、戈壁地带。群居,日行性,无定居。嗅觉灵敏,耐饥渴、高温、严寒,抗风沙,善长途奔走。

中文学名:双峰驼

拉丁学名:Camelus bactrianus

别称:野驼,野生双峰驼,野骆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亚纲:真兽亚纲(Eutheria)

目:偶蹄目(Artiodactyla)

科:骆驼科(Camelidae)

属:骆驼属(Camelus)

英文名:Bactrian Camel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双峰驼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戈壁、荒漠、沙漠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甘肃, 青海, 新疆、内蒙古

国外分布:蒙古

现状:世界上仅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阿尔金山北麓和中蒙边境的荒漠地带无人区,共残存800只左右。

物种分类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新疆的野双峰驼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骆驼科的真驼属野生种,是家驼的祖先。由于数千年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野双峰驼变成了与家养双峰驼不同的两个物种,并成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物种。

野双峰驼世界上野双峰驼仅分布在4个区域,其中3个在新疆境内,即罗布泊无人区、阿尔金山北麓地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另外一个在中蒙边境外阿尔泰戈壁。4个分布区都处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环境恶劣。数量比大熊猫还少——野双峰驼仅存700—800头,数量比大熊猫还少。野驼视人类为头号敌人这种敌视反应是人类不停地捕杀所致。

野双峰驼的身躯比家骆驼细长,脚略小,毛也较短。它们有很长的眼睫毛,鼻孔有瓣膜,可以完全闭住眼和鼻。这种结构均是缘于生活在多风沙地区的一种适应。

野双峰驼生活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荒漠地带,一般独栖或两三只同栖,秋季则聚集几十只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并有季节性迁徙活动。沙漠荒原植物稀少,干燥缺水,夏季气温可达40~50℃,冬季则为零下20~30℃,并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仅有一些胡杨、沙枣之类的灌丛荆棘和野草可供其食用。因此,它们既耐高温,又耐严寒,且耐饥渴。野双峰驼的嗅觉、听觉、视觉都十分好。它们奔跑速度也很快,在短时间内可达数百公里外。

野双峰驼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并利用。 野双峰驼家养数量很多,但野生数量一直很少。再加上沙漠化日益严重,沙生植物日渐稀疏,及人类猎杀等因素,野生双峰驼更是十分罕见。中国己把它们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禁止对其进行捕杀。

中国有三个双峰驼品种:阿拉善双峰驼、新疆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

阿拉善双峰驼

“阿拉善双峰驼”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占全国的40%。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适应荒漠草原的生物学特性。

阿拉善双峰驼体质结实,肌肉发达。头高昂过体,颈长呈“乙”字形弯曲,体形呈高方型。胸宽而深,背短腰长,膘满时双峰挺立而丰满。四肢关节强大,筋腱明显,蹄大而圆。毛色多为杏黄或红棕色。成年公驼体高170cm,体长145cm,胸围220cm,管围20cm,体重500Kg;成年母驼体高165cm,体长140cm,胸围210cm,管围18cm,体重400Kg。

柴达木双峰驼

由于骆驼的生产周期长,役用范围缩小等原因,柴达木双峰驼数量逐年大幅下降,由1981年最多时的2万多峰下降到不足1万峰。自2003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为了保护柴达木双峰驼,首先将其列为保护物种。为了保护这一优良畜种,该州还制定了骆驼保护与管理办法,规定巩固现有的国有养驼场,逐步将其建成种公驼引进、培育、推广基地,建立柴达木双峰驼重点育种区。柴达木双峰驼是能充分利用荒漠、半荒漠草场的唯一畜种,对荒漠地带的自然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性,具有耐粗饲、耐饥渴、耐酷暑严寒、抗风沙等特点。柴达木双峰驼用途广泛,不但可以产绒毛,还可以产肉、奶,并能役使,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生活习性

双峰驼原产在亚洲中部土尔其斯坦、中国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驯化了。但现在野外仍有野骆驼(野双峰驼),据知,在我国塔里木至柴达木盆地间,向东至蒙古有栖居。常栖息在干旱地区,随季节变化而有迁移。

野双峰驼的驼峰比家骆驼的小而尖,躯体比家骆驼的细长,脚比家骆驼的小,毛也较短。野双峰驼数量稀少,单独、成对或结成小群4-6只在一起,很少见12-15只的大群。

十分能耐饥渴,它们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在极度缺水时,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而一次饮水可达57升,以便恢复体内的正常含水量。它们吃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的的几乎任何植物(包括盐碱植物)。

双峰驼比较驯顺、易骑乘,适于载重:在四天时间中可运载170-270公斤东西每天走约47公里路,它们的最高速度是约每小时16公里。

以梭梭、胡杨、沙拐枣等各种荒漠植物为食。雄驼多单独活动,繁殖期争雌殴斗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动,可形成30/40只的大群。2年1胎1仔,孕期13个月。是世界级珍兽。

繁殖期4—5月,孕期12—14个月,雌骆驼每产一仔,很少两仔,4—5岁性成熟,寿命35—40年。

形态特征

俗称野骆驼,为新疆体型最大的荒漠动物。野骆驼是世界上惟存的真驼属野生种。体长3米,肩高1.8米,重800/1000千克。颈长而弯曲,背有双峰,腿细长,两辨足大如盘。毛色为单一的淡灰黄褐色。

种属特征

双峰驼属于偶蹄目:

本目包括9科82属,近200种动物。它们几乎遍布全世界,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极和南极除外。本目中有许多体型优美的动物,也有相当丑陋的,还有一些对人类很有用的动物。

偶蹄目的动物特征是趾为双数,第一趾已完退化,第二趾与第五趾不发达或缺如,第三、四趾发达,支撑全身重量。胃有二至四室:猪科胃有两室,不反刍;河马科胃有三室,不反刍;骆驼科与鼷鹿科胃有三室,反刍;其余各科胃均有四室,反刍。

本目动物的体形大小也相差很多,最小有鼷鹿肩高仅20厘米,体长46厘米,体重2.5公斤。而最高的长颈鹿肩高达3.5米,躯体笨重的河马体重可达4.5吨。

双峰驼属于骆驼科

本科动物体型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鼷鹿肩高仅20厘米,体长46厘米,体重2.5千克;而最高的长颈鹿肩高达3.5米,最笨重的河马体重可达4.5吨。

骆驼科共有3属6种动物。2种在东半球,4种在西半球。本科特征是头小、颈长,腿部细长,每足2趾(第3、4趾),具厚肉垫,趾尖有甲状蹄,胃3室,反刍。

东半球的2种是:双峰驼、单峰驼。西半球的4种是:原驼、驼羊、羊驼和骆马。

耐饥渴:

双峰驼十分能耐饥渴,它们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有人认为,双峰驼体内有贮水囊,在极度缺水时,可消耗囊中的水。实则不然,它们在需要时,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

经济性状

双峰驼是具有多种经济性状和生产性的畜种。驼绒是最好的纺织原料,可以制作高级精纺呢绒等面料,阿拉善双峰驼绒多质好,素以“王府驼毛”著称,单纤维细度18—20微米,长度7厘米,强度4—5克,属无髓动物纤维,毛色为杏黄,经深开发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 驼肉是低脂高蛋白的天然绿色食品,高产个体可产肉400公斤,由于在天然草场上放牧,所产驼肉属天然绿色食品,脂肪低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羊肉和牛肉,个体平均产肉230公斤,高产个体可产肉400公斤,可以开发低脂系列肉食品;

驼奶营养丰富,脂肪球小易消化吸收,可开发为绿色保健饮品,长期饮用驼奶的牧民发现它可使皮肤增白、细腻、润洁,分析驼奶中可能有某种营养美容因子,可以研究开发美容用品;

驼皮质地柔软是制革原料,驼骨是骨雕、化工原料;驼掌则是美味佳肴,可与熊掌媲美;而蓁役用性能在沙漠地区首屈一指,可穿梭于沙漠戈壁,行动自如。

在终年放牧饲养的条件下阿拉善双峰驼公驼平均产绒量为4.5Kg,母驼平均3.5Kg。绒层厚度5.49——6cm,绒细18—20微米。在哺育驼羔的情况下平均产奶1.5—2Kg,平均乳脂率5%,泌乳期14—16个月。冬初膘情较好时骟驼屠宰率为55.6%,母驼为48.2%,骟驼净肉率42.8%。

阿拉善双峰驼役用性能良好,是乘、挽、驮的良好役畜。挽载重可达1吨,驮运175公斤,日行程35公里,单人骑乘,日可行53公里。

保护和利用利用品种资源,要在驼产品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增加驼产品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刺激养驼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阿拉善盟骆驼产品的开发及利用目前处在初级阶段,全盟驼产品的加工利用都是分散经营,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驼绒、驼毛系列产品的开发,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品牌缺乏竞争能力。而骆驼全身都有开发利用价值,只要对其进行深加工才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措施

由于一度缺乏保护措施,阿盟双峰驼曾从二十世纪90年代的26万峰锐减到2003年的5万峰。阿盟2003年提出并实施了“以活体保护为主,基因保护为辅,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品开发为动力,以保护区建设为重点”的保护双峰驼新举措。现在已经形成了北部戈壁、马鬃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4个双峰驼围封保护区,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冷蒿、珍珠、红砂、白刺、梭梭、柠条等植物,大多适宜于骆驼采食。截至2008年7月24日,阿盟双峰驼数量已恢复到8万峰,分为2500多个驼群,由1200个养驼户、近万名牧民实行专业化集中饲养。 具体措施

1、划定骆驼保护区确切位置。在全盟范围内划定四个保护区:阿拉善北部戈壁保护区(图克木、银根、乌力吉、塔木素、温图高勒以北戈壁区,总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饲养骆驼4.3万峰)、马鬃山保护区(马鬃山、赛汉陶来西北,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饲养骆驼1.5万峰)、腾格里沙漠保护区(腾格里、头道湖以西、豪斯布尔都,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饲养骆驼1.3万峰)、乌兰布和沙漠保护区(吉兰太以东、敖伦布拉格、巴音木仁以西,总面积约0.5万平方公里,饲养骆驼0.9万峰)。保护区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 饲养骆驼8万峰。

2、建立品种资源基因库。在现有的工作和条件的基础上,应用冷冻精液、胚胎等生物技术手段,建立阿拉善双峰驼资源基因保存库,长期保存一批冷冻精液和冷冻卵子,进行冷冻胚胎试验和保存应用,使现有品种的遗传信息以静态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建立阿拉善双峰驼的育种核心群场。

3、加强骆驼保护组织机构建设。确定阿拉善盟农牧业局为保护区的主管部门,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协调保护区之间及其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对保种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调配专项资金,建立系统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依托单位对保护区内骆驼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开发等实行统筹规划。

4、在保护区内实行特殊政策。①对保护区内的养驼专业户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如实行免税政策,防疫、抗旱饲料费由政府采取一定形式的补贴,在生产贷款上给予优惠,刺激养驼户的生产积极性。②对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适当投资或给予建设补贴,包括围栏封育草场、建打草场、饲草料基地、打井配套、棚圈建设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养驼户的收入。③对保护区的重点养驼户和专业户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刺激和带动养驼业的发展。④严格界定保护区的功能,严禁在保护区内以经营为目的引入其它畜种。⑤加大保护区骆驼科研的力度,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增加科技含量。

5、设立骆驼保护协会和骆驼保护援助中心。充分利用传媒加大对阿拉善双峰驼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为保护双峰驼品种资源献策献力。骆驼协会和育种中心通过加强与国际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广泛联系,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

6、技术措施。在保护区内建立保种群,确定群体有效含量,使之尽量减少遗传漂变的影响,避免近交;以单倍体形式保存基因,如长期冷冻保存清液或卵子,同时研究和应用冷冻胚胎方法,进行二倍体保存;研究开发驼乳等的医疗保健功能和驼绒、驼肉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骆驼生产性能的具体措施;开展阿拉善双峰驼特定生理功能和遗传规律的研究。研究骆驼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及其机理。建立健全双峰驼品种资源的技术档案;扩建阿拉善双峰驼种驼场,要通过调整驼群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模等环节,使其成为保种核心基地;改善保护区双峰驼饲养管理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能力。在饲料配制与供应、免疫与治疗、主要产品检验与监测等领域逐步形成和完善相应体系。

研究发现

兰州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从双峰公驼体内提取和纯化出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生殖激素。该项研究填补了双峰驼生殖生理学领域内的多项空白,受到世界各国生物学专家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它将为反刍动物的繁育与改良提供新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科学家潘光武教授披露,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双峰驼诱导排卵机理研究”项目,是一项探索性基础理论探讨课题。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沙漠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下,研究和认识双峰驼优良的抗逆能力和特有的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于是,有陈志田、樊立民、刘湘涛、才学鹏、谢庆阁、陈北亨等领衔的科学家参加的课题组,开始了10年的研究攻关。

双峰驼为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资源,它能在生存条件极差的地域繁衍生息,与其独特的繁殖机理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