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
释义

《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一书旨在研究数字出版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并以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基本理论、操作方式、整合营销和管理监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共计10章,40余万字,从数字出版的概念特征到数字出版的策划制作,从数字出版的技术前瞻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数字出版的市场机制到数字出版物精品解析等,均有深入浅出的论述。

基本信息:

作者: 陈生明 编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页码:5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107217098

装帧:平装

开本:32

定价:42.60元

内容简介: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对它的实践以及研究正在日臻成熟之中,许多经验需要总结,理论体系需要探索。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综合性特点,涉及人文和科技多方面知识:具有发展的灵活性,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本书经过十年编撰几易其稿,笔者结合了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探讨,参考了大量中外学术资料,并在多所院校进行教学交流。

作者简介:

陈生明,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和信息管理系研究生班。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多年,担任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江苏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主任兼总编,编审技术职称。

陈生明2000年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荣誉称号,2001年被中国软件出版分会选为副理事长,1999年被《出版广角》杂志评为中国出版精英之“电子出版排头兵”, 2003年被南艺尚美学院聘为多媒体教研室名誉主任、特聘教授,2005年被南大网络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陈生明1993年起参与筹建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先后编创开发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电子出版物,其中《辉煌五十年》、《中国书法大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国之瑰宝》、《海外华商》、《南京百年》等9种电子出版物获得17项国家奖和国际奖。

陈生明结合20多年新闻出版经验,尤其是结合10多年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切身体会,钻研学术、探求理论,先后发表120多篇文论,2000年和2002年连续获得中国出版协会颁发的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

目录

开篇导读

第一章 数字出版的概念及特征

1.1 数字出版新理念

1.2 数字媒体新特征

第二章 出版科技更新与环境

2.1 科学技术的动力

2.2 出版环境的革新

第三章 电子出版物的设计制作

3.1 内容的策划编创

3.2 屏幕界面的设计

3.3 产品整合与检测

第四章 网络出版物编辑策划

4.1 网页的构思编制

4.2 网页技术与表现

4.3 网络出版物的传播

第五章 数字出版人才与管理

5.1 出版分工与人才

5.2 数字出版的管理

第六章 数字出版的产业机制

6.1 数字出版新业态

6.2 数字出版纵向产业链

6.3 数字出版横向产业链

第七章 数字出版的市场机制

7.1 电子出版物营销

7.2 网络出版物市场

第八章 数字出版物精品解析

8.1 电子出版物精品

8.2 网络出版物品牌产品

8.3 数字出版物分析

第九章 数字出版历程与前瞻

9.1 电子出版物源流

9.2 网络出版的潮流

第十章 数字出版研究与教学

10.1 数字出版学术研究

10.2 数字出版教学状况

附录 1997-2009年电子与网络出版物获奖名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数字出版新业态的产生使出版物内容开始减少对于传统载体的高度依赖,图书、报刊、音像、电子以及网络出版的严格界限逐渐模糊,传统出版业以载体形态划分产业界限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数字化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加快培养数字出版人才,是现代出版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由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出版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先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都把数字出版技术列为科技创新的重点。目前,我国发展数字出版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就总体而言,我国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现阶段数字出版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观念、体制、技术和市场的相对滞后,难以为出版产业大变革作好一切准备。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创新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出版理论的认识,加快了出版产业的技术变革,完善了出版学科体系的建设,推动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主旨也在于此。

各种传媒在竞争中交融,在交融中共同发展。每一种新的出版物出现时,总有人预测它将代替旧的出版物,而事实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出版物彻底消失。90年前,美国广播电台首播成功,就有人惊呼报纸将被淘汰,但是报纸今天仍然深受大众欢迎。10多年前,电子出版物刚刚出现时,也有人预言纸质书将消亡,而今纸质书仍旧是主要出版品种。所以,尽管网络具有前所未有的快捷、高效、互动、灵活的优势,能够渗透到各种出版物之中,但网络媒体只是在出版物之中增加了一种功能强大的新品种而已。任何一种新出版载体的产生,必然要具有以前的出版载体或形式所没有的新功能,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出版媒介之间交融的现象过去不明显,不被人们关注。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的问世使这种交融现象开始显现;网络出版的兴起更使出版业的技术含量和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媒体的交融是互利的。处于交融中的每一方都在借助其他各方而极力地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以拥有更多的受众。任何一种出版方式都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受众为目标。在受众争夺战中,谁的优势较大,谁就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相对较弱的出版物必然要借鉴其他出版形式的优点以克服自己的弱点;优势相对较大的出版载体也会利用其他出版门类的强项以弥补自己的弱势。各类媒体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相互融合,开辟了媒体发展的新领域,造就了出版业的千姿百态,这已经成为历史事实。出版载体的交融不只是依靠技术手段,也依赖于编辑出版的交融,出版交融把编辑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数字出版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两个特点。一个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没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编辑人员将难以开展数字化的编辑出版活动。另一个是双向或多向的跨媒体交融,缺少多种媒体理论和实践的编辑人员也将难以应对跨媒体的编辑出版工作。因此,数字出版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当务之急。网络出版的兴起,IT公司人员参与出版业务,改变了原有出版业对出版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网络公司对经营风险的认识,对财力的运用,都是传统出版无法相比的。这些都将会提高数字出版领域的竞争门槛。在数字出版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留给印刷出版业的高盈利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未来的跨媒体竞争中,传统出版的优势不在于拥有在资金和技术,而在于拥有千百年的出版历史留给出版人对于文化的洞察和理解,这也是出版人才的永恒价值。数字出版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专业。加强数字出版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基础工作。陈生明同志从自身的业务需要出发,从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需要出发,全面梳理中国数字出版的实践状况,深入探讨其中的理论问题,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事情。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是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逐渐被社会认可并接受的。目前,数字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从科学实验、社会应用走向理论研究和规律探求的层面,国际上不少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或实验室,对数字出版进行研究。社会对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出现批量化的需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加强数字出版理论研究,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经济的文化意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文化已经逐步产业化,文化中渗透着经济和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思想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新科技、深层次文化融入经济,使当代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化时代,金融资本是推动企业成长与经济发展的要素,信息时代,知识资本跃居首位,战略性资源是具备知识和价值含量高的信息,这是产业创新能力的源泉。

加快对数字出版的研究,可以缩小出版理论与媒体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中国出版业的跳跃式发展。中国出版学和传播学研究的相对滞后,有论无学或有学无论的情况影响了媒体现代化的发展。有必要站在出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角度,强调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的独立学科的属性,鼓励它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从现状来看,国内对数字出版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狭义的“媒体”研究,是对传统大众传媒研究的延伸,而且基本上是一种纯学术的研究和探讨,尚缺乏多种学科真正汇聚与融合。从1998年开始,国内院校和新闻机构相继开展关于数字媒体及其出版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已举办了两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和数字出版年会。数字出版正处于开拓创新和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许多实践经验需要总结,科学理论体系需要探索和建立。与其他学科一样,数字出版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需要揭示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和内在规律。出版传播业界和学界对于数字出版的研究已经起步,势必与数字出版技术、产业和市场的迅速扩大形成强劲的互动。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必将提升到新的水平,陈生明同志编著的《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可以启发更多的出版工作者,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运作方式和管理服务等问题。

数字出版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重要。数字出版不仅需要从宏观上探讨它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产品分类、表现形式、结构关系、构成要素、运作机制、出版规律、管理原则等,还需要深入研究数字出版的市场理论、创意理论、策划理论、设计理论、用户理论、媒体理论、效果理论等运作方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拓展空间。

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看,《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和完善的理论问题。作者也在字里行间留出了与大家切磋和商讨的余地。我之所以写序鼓励陈生明同志的新作出版,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高度关注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高度关注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趋势和实践发展。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中国出版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写书之苦、前人之述备矣,出书之难,今人感触尤深。掩卷回望多年来几易其稿自讨苦吃的过程,笔者衷心感谢帮助我完成编著出版工作的有关单位领导以及各位专家朋友!

我铭记在心,是出版界的领导和专家鼓励我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感谢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的惠赐序言!感谢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的鼓励支持!感谢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谢明清副主席和中国编辑学会田胜立副会长的悉心顾问!感谢资深出版家俞洪帆先生和王於良先生的谆谆教诲!

我难以忘怀,是南京大学网络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给我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的条件。感谢南京大学网络学院邵进、感谢陈广侠、刘宁海等老师的帮助!感谢陈赟畅、周赞文、韩建凤、叶蒙蒙等同学对资料的核对!感谢被我参考和借鉴相关文献资料的专家和著作!

我深深感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朋友无私地帮我实现了出书的愿望。感谢王岳副总编辑对选题的精心策划!感谢戴健同志不辞辛劳为人作嫁,使本书得以全新面目呈现给广大读者!

我深知,书中论述的部分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和完善,因此在字里行间留出了与大家切磋和商讨的余地。我虚心地接受来自各界人士的批评和帮助,以弥补本书之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陈生明

2009年3月

评论

“陈生明同志编著的《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可以启发更多的出版工作者,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运作方式和管理服务等问题。”柳斌杰署长在该书的《序言》中如是说。的确,这是一本值得研读的好书。它不仅是作者潜心研究的成果,也是业界同仁的共同财富,不少章节,触动心扉,使人感悟,也引起诸多回忆。

———摘自《电子与网络出版的探索》

谢明清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

我认为,生明新书的作用不是一般性的理论著述,而在于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切合了出版行业新媒体技术培训的需要,有助于解决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急需教材的问题。

...........

生明同志在该书中,不仅深入细致地介绍和分析了数字出版的来龙去脉以及技术要领,而且就数字出版的教学及其研究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摘自《数字出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

田胜立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电子与网络编辑专业委员会(筹)主任

生明书中就电子出版从多媒体到跨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给了电子出版同行很多启发,这也是近年来我们软件出版分会探讨最多的重要议题。

———摘自《从多媒体到跨媒体的追求》

梁祥丰

中国软件协会出版与测试分会理事长、电子工业出版社原社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