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数学素养
释义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具体说,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在他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三个特点。

特点

1、 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界定概念),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

2、 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函数)关系,在微观(局部)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间)考虑;

3、 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如对偶、相关、随机、泛涵、非线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可以看出价格是商品的对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

数学家的一种职业习惯

更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数学家的一种职业习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希望把我们的专业搞得更好,更精密更严格,有些这种优秀的职业习惯当然是好事。人的所有修养,有意识的修养比无意识地、仅凭自然增长地修养来得快得多。只要有这样强烈的要求、愿望和意识,坚持下去人人都可以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

属于“演绎”的范畴

一位名家说:真正的数学家应能把他的东西讲给任何人听得懂。因为任何数学形式再复杂,总有它简单的思想实质,因而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总是容易的,这一点在大家学习数学时一定要明确。在现代科学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是表现在死记硬背,不光表现在计算能力,在计算机时代特别表现在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学数学,用数学,对它始终有兴趣,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好条件、好方法、好场所。希望同学们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请注意,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中严格推理的一面,它属于“演绎”的范畴,其实,数学修养中也有对偶的一面――“归纳”,称之为“合情推理”或“常识推理”,它要求我们培养和运用灵活、猜想和活跃的思维习惯。

数学素养发挥的作用

下面举一个例子,看看数学素养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18世纪德国哥德堡有一条河,河中有两个岛,两岸于两岛间架有七座桥。问题是:一个人怎样走才可以不重复的走遍七座桥而回到原地。

这个问题好像与数学关系不大,它是几何问题,但不是关于长度、角度的欧氏几何。很多人都失败了,欧拉以敏锐的数学家眼光,猜想这个问题可能无解(这是合情推理)。然后他以高度的抽象能力,把问题变成了一个“一笔画”问题,建模如下:见图右,能否从一个点出发不离开纸面地画出所有的连线,使笔仍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

以下开始演绎分析,一笔画的要求使得图形有这样的特征:除起点与终点外,一笔画问题中线路的交岔点处,有一条线进就一定有一条线出,故在交岔点处汇合的曲线必为偶数条。七桥问题中,有四个交叉点处都交汇了奇数条曲线,故此问题不可解。欧拉还进一步证明了:一个连通的无向图,具有通过这个图中的每一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路,当且仅当它的奇数次顶点的个数为0或为2。这是他为数学的一个新分枝――图论所作的奠基性工作,后人称此为欧拉定理。

使用数学思维解决了现实问题

这个例子是使用数学思维解决了现实问题,另一个例子“正电子”的发现正好相反,是先有数学解,预言了现实问题。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Dirac在研究量子力学时得到了一个描述电子运动的Dirac方程,由于开平方,得到了正负两个完全相反的解,也就是说,这个方程除了可以描述已知的带负电的电子的运动,还描述了除了电荷是正的以外,其他结构、性质与电子一样的反粒子的运动。1932年物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在宇宙射线中得到了正电子,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1930年正在加州理工学院读研究生,他的试验结果一出来,安德森在他的办公室隔壁办公,他受启发,立刻意识到试验结果表明:一种尚未认知的物质出现了,进一步做工作获得成功,赵忠尧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如何提高数学素养

要讲这个题目确实很困难,要提高数学素养只有自己去探索、去总结,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学习方法对所有人都适用,可是回避这个问题,又十分遗憾。我们还是用一个折衷的办法:介绍数学中一个人和一件事,相信青年朋友们能从其中得到许多力量和启迪。

读读欧拉

1707年4月15日,欧拉Euler ( 1707-1783) 出生于瑞士,在大学时受到著名教授伯努利及其家族的影响,阅读了不少数学家的原著,17岁获得硕士学位,18岁开始发表数学论文,26岁成为数学教授、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论著数量巨大,涉猎面广,开创性成果多,发表论文和著作500多篇(部),

加上生前未及出版和发表的手稿共886篇(部)之多。在数学的各领域,及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中留下了举不胜数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如欧拉常数、欧拉恒等式、欧拉级数、欧拉积分、欧拉微分方程、欧拉准则、欧拉变换、欧拉坐标、欧拉求积公式、欧拉方程、欧拉刚体运动方程,欧拉流体力学方程等。

欧拉有坚忍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的拼搏精神。他28岁时,为计算彗星的轨迹,奋战三天三夜,因过度劳累,患了眼疾,使右眼失明,又不顾眼病回到严冷的俄国彼得堡工作,左眼也很快视力减退,他深知自己将会完全失明,没有消沉和倒下,他抓紧时间在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或口述其内容,让人笔录。双目失明后,他的寝室失火,烧毁了所有的专著和手搞,后来妻子又病故了,他在所有这些不幸面前不仅没有退缩,而是以非凡的毅力继续拼搏,他以罕见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继续研究,让人笔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双目失明的17年中,他口授论文达400篇和几本书,包括经典名著《积分学原理》,《代数基础》。

欧拉学识渊博品德高尚,非常注重培养与选拔人才,当时19岁的拉格朗日把自己对“等周问题”的研究成果寄给他,他发现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与自己的不同,立即热情的给予赞扬,并决定暂不发表自己的成果,使年轻的拉格朗日先后两次荣获巴黎科学院的科学奖,后来他又推荐30岁的拉格朗日代替自己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他的品德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他晚年的时候,全世界的大数学家都尊称他为“我的老师”。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多次深情地说:“ 读读欧拉,他是大家的老师”,他不愧为“数学家之英雄”,他这种精神境界至今仍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关于费马(Fermat)大定理的证明

法国业余数学家费马猜想:Xn + Yn =Zn,对于大于2的整数,不存在x,y,z的非零整数解。他在一本算术书的页边空白处写着“我对此有一种奇妙的证明,只是此处空白太小写不下”。后人称此为费马大定理,人们曾查遍他的手稿和用过的书籍,始终未能得到这个证明。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难于上青天的事。莱布尼兹、高斯、欧拉、柯西等大数学家都失败了,仅在1909年到1911年这三年间就有一千多篇论文,提出各种证明都因为不严格而否定,几百年来有人废寝忘食,有人神魂颠倒,甚至于有人失败后自杀了。

数学家韦尔斯

韦尔斯( Wiles)1953年生于英国剑桥,1977年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1982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他在10岁时就被费马大定理迷住了,立志要证明它。1986年他开始下决心要征服这个难题。当教授必须每年发表论文,否则影响职务和前途,这个难题不知道何时才能征服,是否能成为论文都很难说,他想了个两全之策,他将其它项目中的成果写成几篇论文,留着以后慢慢发表。他深知必须运用最近的数学成果和创造出新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避免干扰,他闭门谢客,只有妻子知道此事,七年后,他完成了证明的论文。1993年6月21日他应邀在剑桥大学的国际数学会议上宣读论文。当时座无虚席,他的论文朗读了3天,黑板上写了擦,擦了又写,几万名听众急于想听到结果。到6月23日快结束时,他最终在黑板上写出了费马大定理,然后转身过来,谦逊地说,我想就到此为止了,大厅响起热烈的掌声,消息立刻传遍了世界。韦尔斯被“人物”(people)杂志列为与克林顿、黛安娜王妃齐名的本年最有魅力人物。可惜高兴得太早,不久后他自己给数学界同行发了一个电子邮件,信中说到他发现证明中有漏洞,这可不是小事,如果仍旧解决不了,一环扣一环的证明将全部瓦解,七载心血将付诸东流,将不成熟的论文公开发表也是十分难堪的事情。但是他不灰心,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好友萨尔纳克(Sarnak)不仅鼓励他,并提议他找一位值得依靠的年轻帮手,经过考虑,他邀请他在英国的学生――剑桥大学讲师泰勒(Taylor)一起工作,又经过一年的功夫终于把漏洞部分补上了。 1994年8月国际数学大会在苏黎世又召开大会,他做了最后的报告,人们热烈地鼓掌,肯定了他们部分证明了预备定理的成绩和数论方面的其它成果。又过了2 个月,在1994年9月19日的早晨,他与泰勒讨论问题时,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完全的证明。1994年10月25日,他们向数学界的朋友发了另一个电子邮件, 由两篇论文组成,第一篇是“模椭圆曲线与费马最后定理”,作者韦尔斯 ,第二篇是“某些Hooke代数环论的性质” 作者是泰勒和韦尔斯 。第一篇长文证明了费马定理,其中关键一步依赖于第二篇短文。

现实意义

这一次人们十分谨慎,直到1998年(四年以后)在柏林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上,第一次向45岁上的数学家颁发了一个费尔兹(Fields)特别奖,正式承认他们卓越贡献。证明过程中开辟了好多数学的新领域与使用了很多新的方法,证明了很多新的猜想与得到许多新的定理,为数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数论的重要分支——代数数论和环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上述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证明的现实意义也在于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