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蜀鉴 |
释义 | 作者《蜀鉴》是宋代的一部史学著作。宋代蜀中史学之盛,在史学界早有定评。而宋代史学专记蜀中史事者,则以《蜀鉴》为最。 作者郭允蹈,字居仁,四川资中人,生平不详。估计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至理宗淳祐初年时人。郭的友人李文子,称其为“士友”,盖为未曾仕进的积学之士。 内容简介本书所记蜀事,起自秦取南郑,讫于宋平孟昶,上下一千三百余年,共十卷,后二卷为西南夷始末。其叙述蜀事,略如纪事本末之体;每条有纲有目有论,略如《通鉴纲目》之体。其目末兼附考证,则极为详审,于地理颇为精核,如辨公孙述之据悍关,引用乐史《寰宇记》以证《史记索隐》之误;陈仓之马鸣阁,引《蜀志》以证《寰宇记》之误;斜谷之遮要,引《兴元记》以补裴松之注之阙;诸葛亮之筑乐城,引《通鉴》以辨《华阳国志》、《寰宇记》之异同;凡此皆可概见。 评价作者生当南宋末季,其著书之志,主于悍拒秦陇之师,振控巴渝之险,故所记皆战守胜败之迹,于军事之得失,地形之险易,叙次特详。书名《蜀鉴》者,盖鉴古戒今之意。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又可作为战争史来读,是治军事史者可贵的资料。 《蜀鉴》十卷本,明清及民国均有刻本,而以明嘉靖刻本为最佳。内中有李文子和明代方孝孺为之作的序。 四库提要记载《蜀鉴》·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绍武李文子尝仕於蜀。搜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千二百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题为文子作。《考亭渊源录》,亦载李文子字公瑾,光泽人。 (案:光泽即绍武之属县,今尚仍古名。)李方子之弟。绍兴四年进士。官至知太安军,绵、阆州,潼川府。著《蜀鉴》十卷。然考端平三年文子所作《序》中,称燕居深念,绎前闻,因俾资中郭允蹈缉为一编云云。则此书为资州郭允蹈所撰,文子特总其事耳。世即以为文子作,亦犹《大易粹言》本曾穜命方闻一作,而《直斋书录解题》遂误以为穜作也。其书每事各标总题,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每条有纲有目有论,如朱子《通鉴纲目》之例。其兼以考证附目末,则较《纲目》为详赡焉。宋自南渡后,以荆、襄为前障,以兴元、汉中为后户,天下形势,恒在楚、蜀,故允蹈是书所述,皆战守胜败之迹。於军事之得失、地形之险易,恒三致意。而於古人用兵故道,必详其今在某处。其经营擘画,用意颇深。他如辨荆门之浮桥,引《水经注》以证《荆州记》之误。陈仓之马鸣阁,引《蜀志》以证《寰宇记》之误。斜谷之遮要,引《兴元记》以补《裴松之注》之阙。诸葛亮之筑乐城,引《通鉴》以辨《华阳国志》、《寰宇记》之异同。於地理亦颇精核。又所载罗尚之抗李雄、张罗之据犍为,亦较《晋书》载记及《十六国春秋》为详。皆足裨史乘之考证。唯所论蜀之地势,可以北取中原,引汉高祖为证,则与李舜臣《江东十鉴》同意,姑以励恢复之气耳。诸葛亮所不能为,而谓后人能之乎。末二卷叙西南夷始末。其载犍为郡之置,始於汉代。不知唐之庄、琬、播、郎等州即其故地。又所载南诏始末,谓骠信败於韦皋,而南蛮始衰。不知败於高骈,而蛮乃不振。所记未免稍略。然其时方虑内讧,无暇外攘。著书之志,主於捍拒秦陇之师,振控巴渝之险。其他边徼之事,固在所略,亦其时势为之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