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书象艺术
释义

书象艺术

广义之定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有志有识之士,试图避开传统书法表现程式,回到汉字的源头,走向最初找寻根本,以承受书法之大任担当起中华二十一世纪新文化传承——由此思潮而引发的“当代新书写运动现象”,学者称之为“书象”。(《书象艺术的由来》作者阮云华)

狭义之定义

以汉字作介质,避开传统书法的所有表现程式而进行原创性的创作,就是书象艺术。

代表人物

早期以邱振中、徐冰、谷文达、吴强为代表,中后期以魏立刚、安东为代表。

书象艺术产生的背景

源自

1979年,美学家刘纲纪所写的《书法美学简论》出版,引起很多人关注,展开了激烈论战。

1984年底,阮云华就《书法美学简论》曾与该书的著作者刘纲纪、书法家王学仲二位先生私下各有过一次书信对话,在信中,笔者提出了“著书要跟随时代”和“书法亦要与时俱进要创新”这两个观点,获得大家的认可和赞同。这期间,新书写思潮风起云涌,各大主张层出不穷。具体来说,分三个阶段(王冬龄语):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由画家们启动的“现代书法”运动,它标志着“现代书法”的面世。其理论依据是“物象论”,汉字书写重新回到“类物象形”的原始阶段,这次原始的回归并不是历史的重复,旨意以绘画方式改造书法。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其理论产生于对前一阶段的否定,重点放在对书法本质主义的追问与诘难,物象的因素被否定,抽象的因素得以重视。书法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等学说相续诞生。

第三阶段(90年代后期进入的):强调现代书法的文化归属,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的文化身份言论的重点。

当时出现对现代书法的几种归类:

“传统派”和“现代派”。“传统派”又分“纯古典派”、“新古典派”、“学院派”;“现代派”又分为“文字象形派”和“书法主义”。(*〈中国书法现代史〉刘宗超著)

“书法字象”、“书法绘画”、“书法构成”、“书法观念”、“书法行为”、“书法装置”、“书法解构”(“现代书法”的含义·高天民)

“字画派”、“动势派”、“几何派”、“制作派”、“行为派”、“笔意派”、“墨意派”、“字意派”、“词意派”、“非字派”、“非幅派”、“非写派”、“非人派”(朱青生·中国现代书法的层次与方向)

1994年刘骁纯在他的《书法·书写·书象》中,将现代书法运动中出现的新的表现形式概括为“书象”;之后,现代书法运动处在概念混糊时期。这时期,理论界无人对刘骁纯提出的“书象”作认真、深入的思考。

确立

直到2006年10月5日,阮云华凭着理论直觉在与安东策划其作品展览时,以题为作“云在山头·月在水面”的对话一文(发表在2006年10月版的《中国艺术家》报),将书象艺术以学术的名义,作为概念正式公开倡议。之后以魏立刚、安东等一批青年艺术家相续于2007年2月和4月始,以书象艺术名义,多角度,多方位交流,办展。

内涵与意义

书象艺术的产生是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这反映在两方面:历史上的,学术上的。西方的艺术是建立在视觉逻辑上的一门科学,书象艺术也是基于此逻辑,是把文字符号作为一种实物的参照,进行意象或者心象的抒发,从而产生新的(指具有原创意义的)象形语言,构成新的表现形式,成为书象艺术的逻辑内涵。

书象艺术是中国当代真正具有本土意义的原创抽象艺术形式,它的确立,将预示着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以新的面貌带到了当代文化语境中,继往开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6:23:57